劉川大
摘 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國家提出了全民奔小康的要求,其中農業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灌區在農業發展中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落實水利以及灌區現代化是落實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手段,是確保人們生活質量以及實現農村穩步發展的根本。所以,本文對此作出相關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化;灌區建設;發展
在我國國民建設中,水利是極為重要的。在水利工程中水利極為關鍵,屬于農業生產中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的灌區建設對水的應用發揮著決定性作用,更關系到農業的生產以及食品安全,與生態環境平衡密切相關。隨著新時代的來臨,現代化灌區建設進一步落實,在一些農業生產基地,創建的大型灌區已經初具規模,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在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占據著大面積的灌區。對于大型灌溉區,其能夠進行大面積的灌溉,通常應用于農田密集的區域,并且土地質量極好,能夠實現高頻率復種,糧食的產值較大,在設施的投入上十分大,數目不多。中型灌區灌溉面積比較大,具有穩定的水源,能夠確保水量的充沛,是常見的水利設施。小型灌區以分散、量大、面廣為特點,比較適合農田分散的區域,可是缺乏一定的灌溉水平以及技術。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灌區建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可是其技術含量并不高,傳統的灌區仍舊占據著主要地位。灌區建設的實際情況很難達到新興農業建設的標準。南方多發各種災害,更體現了水利工程缺乏穩固的根基,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最近幾年水資源污染較為嚴重,同時也給農業用地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人們缺乏對水利資源工程建設的重視,更缺乏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還需要在灌區建設上加大投入,更要對環境保護加以重視。目前的水利系統很難較好地對水資源進行調控配置。第一,目前的設施和工程缺乏一定的運行條件,很難達到新時期發展的要求,質量低下,使用時間過長,渠道發生破損,大部分已無法保證使用安全。已有設施設計不科學,在改進時很難得到完善,給水資源帶來了嚴重的浪費,因此水利設施很難體現其作用。第二,管理上的缺失,缺乏水利方面的專業人員。管理者缺乏較高的素質水平,觀念老舊,對地區的農業建設缺乏一定的研究,不注重灌區建設,缺乏充分的投入,無法實現灌區現代化建設。
2.1 創新觀念是關鍵
必須改變保守思想,水利工程并不是固有模式,在灌區水利建設中,需要在思想上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不僅要及時應用新設備,還需要讓設計與時俱進,在運用水資源的過程中,要創新思維。還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理念,勇于創新,摒棄腐朽觀念以及老舊設備設施,從而推動水資源的有效管理。采取有效的灌區建設手段,讓現代化建筑和水利工程先進技術有效地結合,分析和管理有效結合,注重細節,讓灌區結構和功能得到針對性的改進,從而讓傳統灌區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2.2 大力改革,讓管理體制精細化
實現灌區體制改革,就是為了對生產關系的約束力進行調整,所以,需要根據基本設施的共享特征而產生的聚集效應,還需要結合我國傳統層級觀念,讓統管灌區得以建立,對關于水利工程建設的有關制度須嚴加實施。此外,還需要結合政企分離以及分級管理,清楚各層級的管理權限,將基層用水戶以及灌區專管機構一起列入管理組織中,擴大經營的規模,讓我國水利項目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發展。
2.3 確保資金投入
如今的灌區建設對水利工程的投入通常非常大,不管是結構還是設備都存在著極大的轉變,無論是改進舊系統還是應用新系統,都必須要有充分的資金作為支撐。所以,第一要讓政府機構認識其價值,第二讓渠道實現拓展,實現項目資金的合理配置。在確保資金性質以及用途的基礎上,各部門的水利建設資金實現整合,進行合理應用。提倡民間投資,促進水利工程建設實現最佳的管理,采取入股分紅以及整體盈利模式,從而讓更多的民間投資更加主動地參與進來,讓金融服務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2.4 加強評價評估體系建設
評價評估體系建設是對灌區建設和即將建設的灌區系統不同指標的監督管理,需要對指標參數以及檔案進行采集管理,還需要對參數進行有效分析和應用,有效運用數據庫和信息系統,讓數據分析實現智能化。
總而言之,對現代化灌區建設工作而言,其工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建設項目更是十分復雜。在現代化灌區建設中,不但能夠讓水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還可以促進灌區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