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校友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校友會作為聯系校友與學校的組織紐帶,在高校的建設和發展過程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地方校友會作為校友總會的分支機構,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基礎和打造學校品牌的陣地。地方校友會的發展對于充分認識校友資源,拓展校友會工作思路,改進校友會工作方法,做好校友會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校友是重要的人脈資本和無形資產,是高校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友會具有聯絡廣大校友,組織校友回饋母校等優勢,越來越受到政府、高校和師生的重視。高校校友工作開展的水平、校友資源的挖掘和整合在整個學校建設中變得越來越迫切。
地方校友會作為校友總會的分支機構,是聯系母校與校友的重要紐帶,是弘揚母校優良文化和傳統、打造學校品牌的重要陣地,也是校友工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地方校友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它是校友總會的支持者和實踐者。校友工作的基礎在于各院系、各專業、各地區校友會。在整個校友工作體系中,校友總會只是承擔組織者和倡導者的角色,很難深入基層去了解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校友信息并展開相應的活動,必須借助于了解當地情況、熱心為母校服務的地方校友分會力量。從大的方向上來看,各地校友會才是最終的落實者和實踐者。
它是激發校友歸屬感的情感紐帶。“歸屬感”的需求決定了校友和母校難以割舍的情感聯系。因為難以忘懷的青春和汗水,使得母校成為校友們“永遠的精神家園”。由于在共同區域內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校友因為生活環境的相似性,使得彼此之間有更多溝通與交流的話題,一定程度上促進其形成了相對穩固的人脈關系。在地方校友會,校友之間交流方便、社會經歷相似、情感相通,使得大家參加校友活動的積極性不斷增強。
它是落實校友總會政策與活動的基層組織。地方校友會好比各地社區居委會,能夠將最宏觀的政策通過最有效的方式落實。各地校友經過多年打拼,具有一定的社會資源,比如:人脈、資金、技術等等。通過地方校友會的組織情感紐帶,能激發校友建設母校的熱情,推進校地合作與交流,促進母校發展和校友事業的進步。
地方校友會雖有諸多優勢,但母校的組織力量對其影響相對薄弱,更主要的是依據地方校友會的自治能力。目前,許多地方校友會建設尚處于摸索階段,在運行機制和發展渠道等方面亟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少自發組織的同學會,但其組織與活動形式比較簡單,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縱觀全國,地方校友會的發展具有明顯差異性。有些地方校友會歷史悠久、實力雄厚,運行機制也較為成熟和完善,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友活動,增進了校友與校友、校友與母校之間的聯系,為母校的發展作出了持續的貢獻。據統計,清華大學大約有15000名畢業生現在廣東工作,他們為此成立了深圳校友會金融投資分會等為校友提供交流機會,促進自身發展。
當然,也有一些地方校友會未能發揮整個校友體系中的陣地性和基礎性作用,也有些地方校友資源非常豐富,甚至根本沒有組建校友會。
總的來說,高校校友會的發展必然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各地校友會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要求我們不斷加深認識、探明原因、制定策略,并加以改進。從搭建地方校友會平臺的角度,探究地方校友會規模和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高校重視不足,缺乏足夠支持。校友資源是校友自身及其所擁有的財力、信息、文化和社會影響力等資源的總和,不僅包括物質資源,也包括精神資源。校友資源是學校辦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高校的寶貴財富和資本,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校友資源對校友、學校、社會的發展都起到積極作用。一些學校領導對校友資源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校友工作的重視不夠,在對校友工作的支持上非常有限。
目前,高校校友工作還處于大力發展時期,校友工作中經費缺乏的情況比較普遍,甚至有不少地方校友會由于資金問題而形同虛設。其實,校友工作經費的預算在學校總預算中所占比重非常小,但足以影響到校友工作的有效開展。
其次是行業分散和發展梯度等因素導致交流障礙。校友畢業后從事的行業千差萬別,發展道路也各有差異。由此產生的不同物質和精神需求使得地方校友會的建立和工作開展具有相當難度。面對需求的多元化,母校如何兼顧各方利益,協調各方關系,使得來自各行業的校友以母校的情感紐帶聯系起來,齊心協力為母校服務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創建地方校友會的學校一般歷史較為久遠,校友之間的年齡、社會地位、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如何實現“新老結合”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
缺乏專職人員,團隊松散也是地方校友會面臨的實際問題。由于其本身的發展狀況和實力問題,地方校友會難以擺脫民間社團組織所具有的松散性。主要原因是缺乏成熟的專業操作團隊,除了依靠校友總會的組織領導,地方校友會負責人大多采取兼任的形式,缺乏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專職工作隊伍。
地方校友負責人很少經過專業培訓,缺乏權威性和號召力,理事會成員缺乏代表性和活力,部分校友會骨干的跨地區調動,往往會導致機構出現真空和組織癱瘓,使當地校友會失去正常運轉的能力。
為了規范地方校友會的組織與發展,將其潛在優勢真正融合并發揮出來,形成統一而堅定的力量,建議從以下方面做好建設和完善工作。
落實校友觀念,提供切實支持。校友資源是學校重要的資本,運用恰當將對學校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甚至經濟與社會的繁榮。站在學校角度,學校在做財政預算時將“校友聯絡經費”作為專項經費,進行單獨撥款,盡量避免因為經費短缺造成的活動流產。
學校應設立專門的校友工作機構,安排專員進行校友聯絡工作。通過實習機會、定期問卷調查等方式關注校友發展動向,發揮學籍檔案在校友資源開發中的作用,建立校友檔案庫,實現校友工作全面規范化。同時,學校校友會借助校友資源自籌資金。比如通過對校友捐贈書畫義賣、對校友作品義賣等方式進行資金自籌,進而保障項目實施。
物色骨干校友,籌備機構組織。組建地方校友會,選擇校友骨干是重中之重。在地方校友會成立之初,校友總會要給予及時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物色骨干校友,最好是有一定財力、物力、影響力,同時還熱心校友工作的人。在后期,可以通過選舉等方式來推選負責人。然后通過校友總會和地方校友會共同努力,積極搭建校友與校友、校友與學校聯系的信息平臺。
“產、學、研”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現階段,很多校友會活動局限于捐贈、交流、聚會等項目,對于龐大的校友資源利用得并不充分。實際上,要想校友會長久穩定運行,雙方互利性是必不可少的。
從對待校友的角度來看,學校開辦校友論壇,通過校友回校講學等方式向學生傳授經驗;學校對校友進行榮譽表彰,對學校產生“形象塑造”;鼓勵校友回母校進行繼續教育,在實踐能力基礎上繼續增強系統的專業能力。
從校企合作的角度來看,雙方合作空間很大,比如學校與企業實現聯合辦學,企業推進學校提供專業領域研究支持;學校與企業進行科研合作,將學校科研項目轉化為企業利潤,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鼓勵企業為學校招商引資,推薦企業捐資助學;學校對校友企業假期回訪,不斷加強交流合作等。
從學生就業的角度來看,鼓勵企業吸納畢業生進入其單位工作,保障學生就業;校友接納學生到企業勤工儉學,幫助他們解決經濟困難,為促進在校生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搭建平臺;
從保障學生生活的角度來看,可以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的形式捐資助學,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等等。
促進新老結合,規避交流斷層。新老校友的交流方式一直是地方校友會活動工作的難題。為了校友會的發展,我們必須不斷地挖掘新人,培植新人,避免校友工作斷層。
在校友活動安排過程中,我們強調培養積極分子,將校友按照不同情況分為不同梯隊,對不同梯隊的校友區別對待。比如,對待資歷較老的校友,更加重視其對學校的反饋力度和對青年人的培養;對剛畢業的年輕人,學校要增強與他們的聯系,借助校友會平臺解決他們在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讓他們盡快實現自我提升和蛻變。
完善運行機制,著眼母校未來。地方校友會雖然只是校友總會的一部分,但是部分對整體的影響非常巨大。地方校友會在校友總會的協助下應自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運行機制,服務于總會宗旨,堅持做好校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積極搭建校友與校友、校友與母校之間聯系的橋梁,充分發揮地方校友會的功能和作用,促進母校的發展。
校友會的建立只是開始,伴隨著學校的發展,地方校友會所承載的責任會更為巨大。所以,在校友會具體活動與校友對母校的支持力度上來看一定不能急功近利,過分要求校友對母校的支持。飲水思源肯定是必然結果,母校與校友會需要做的是盡可能地給予校友們更多幫助,等他們有足夠人力、物力、財力回饋母校的時候,一定會義不容辭。
高校校友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也勢在必行。目前學生一畢業,確實基本和學校無聯系,學校也沒有辦法獲取到畢業后的一些校友,最多能找到幾個活躍在老師面前的學生,其他的一無所知。高校校友辦公室的老師們遇到需要尋找某位校友的時候,也倍感人海茫茫,無從下手。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各項技術平臺日趨成熟,各高校完全可以搭建起一套校友管理信息化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來與校友們互動。畢竟天各一方,校友回一趟學校還是比較費時的,隨著5G技術的普及,實時連線各地校友,在線互動、溝通可以提高校友會的工作效率。
有了校友管理系統,高校可以隨時了解本校學生的流向、發展近況等等,對高校的招生與就業也是很有幫助的。所以說,高校校友信息化的建設勢在必行!
(來源:校友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