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業資源是我國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林業工程的建設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生態建設和環境發展以及人民生活質量水平。我國疆域遼闊,很多干旱地區林業工程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對林業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問題及解決方法
首先,抗旱造林的主旨是能夠克服干旱地區的環境條件、擴大森林資源種植面積。我國雖然疆土遼闊、物產豐富,但是各地區地理條件、環境條件有著很大的差異,具體到某一地區時,一些問題就凸顯出來,尤其在水資源緊缺方面。雖然我國水資源較為豐富,但存在著分配不均的問題。一些偏遠地區水資源極度匱乏,人均占有率極低,而在這種地方進行植樹造林,必然會面臨著干旱的挑戰。作為植物生長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水資源的缺乏就意味著植被難以存活,成活率較低,不但會阻礙抗旱造林工程的完成,同時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很多偏遠地區抗旱造林民工文化素質較差,對于一些抗旱造林建設技術方面掌握并不扎實,導致其操作不規范,嚴重降低了我國抗旱造林工程的推進效率和質量。
2.1 積極進行土地整地
要想有效地解決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的相關問題,必須要先從當地的土地資源入手,重視抗旱造林前的整地環節。土地資源的質量與林木植被的存活率、成長健康狀態有著直接的決定性關系。所以,在抗旱造林工程開展之前,相關技術人員必須要仔細勘察土地資源,制訂有針對性的整地方案,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土壤的養分和土地資源的質量,為林木等植被的種植和生長創造有利的條件。一方面,整地能夠確保土地保持水分,緩解水土流失的情況。另一方面,整地可以將病蟲害從土地深處翻至陽光下,晾曬后消滅病蟲害隱患,確保林木植被能夠健康生長。
2.2 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育種
要積極進行育苗技術的開發和創新研究,對于一些偏遠且土地較為貧瘠的地區,要想實現抗旱造林工程效果的提升,就必須要精心選擇樹種。一方面,要積極進行樹種的改良,尤其針對山區土地較為貧瘠的地方,土地當中營養物質不足,如果在這種土地上進行植樹造林,對樹木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長狀態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成活率過低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可以選擇容器育苗技術,保護植物根系來提高樹苗的存活率和適應性。在進行實際樹苗的栽種時,入穴高度要控制在容器上方1~2厘米處,并在表面進行薄土的鋪設,維持土壤濕度。通過與傳統種植育苗技術相結合的試驗證明,容器育苗技術能夠提高幼苗的存活率,而且在其成長的初期,使用容器育苗能夠促使其得到快速生長。另一方面,要積極利用當地的樹木植被,但要針對當地樹木植被進行改良,使其能夠提高適應性,確保其成活率。
2.3 對林業工程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
針對部分地區林業工程抗旱造林中操作不規范和施工人員技術水平低下的問題,首先要組織施工人員參加崗前培訓,根據施工人員分工職責,明確培訓的側重點。其次,要引入專業化技術型人才,加大與當地職業教育院校的合作力度,鼓勵職業教育院校畢業生投入到抗旱造林工程中,尤其要加強與農業、林業大學等高校的合作,以此來從整體上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
■作者簡介:姜運隆(1990.10-),男,漢族,山東臨沂人,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森林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