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付波
作為年輕創業公司,木木西里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初創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我將創業過程中的一些思考整理出來,希望給年輕的創業者們一些借鑒與參考。
想實現更快的發展,要在戰略上下足功夫,謀定而后動:圍繞戰略構建匹配的組織結構,不斷提升組織能力,整合利用資源實現業務增長,從而將課堂中的戰略管理理論落地到企業才是關鍵。
木木西里的發展戰略可以表述為“服務-解決方案-平臺化-基礎研發”,這屬于計劃型戰略的范疇。
從成立之初,木木西里一直按照此戰略路線向前發展。在公司初創時期以及2016互聯網創業泡沫中,木木西里堅持初心、頂住壓力、經住誘惑,將公司基礎建設打牢并平穩度過創業困難期。
另外,公司先建渠道再做產品的戰略,也規避了與進口儀器設備廠家的正面競爭,揚長避短,獲得了持續、穩定的發展。
彼此互補、相互信任的初創團隊是排除困境,向著最大化目標發展的必要保障。尋找合伙人、招聘第一批員工時,要考量人員是否互補。
創業初期為節約人力資源成本,人員要盡可能保障能力的互補性,盡量規避個人能力、擅長領域的重疊。這樣,就要求每個人相對獨立地完成一項或者多項工作,都要具有獨立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
團隊要相互信任又要角色清晰。《中國合伙人》里講“不要跟最好的朋友開公司”,這一點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木木西里聯合創始人中的六位山大校友,是關系密切的朋友。創始人之間非常清楚彼此的行事習慣,遇到分歧、碰到困難、制定決策時,不會產生不必要的不信任,把精力全部集中于解決事情本身上,規避了很多麻煩。
但是,團隊也要有比較清晰的角色意識,將工作和生活分清楚,要有明確和嚴格的決策機制,確保CEO的權威,不能讓個人感情成為溝通和決策的障礙。
要平衡好多面手成員與專家成員的關系:創業初期往往需要團隊成員是多面手,而隨著業務成熟則需要引入擅長特定工作的專家成員。但什么時候引入?怎么平衡兩類人員的碰撞?
這些是每一家創業公司都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木木西里是花了一年時間,通過“體系梳理+過程監管+多面手融入專家”的方式解決的。只要每人根據公司發展狀態明確個人定位,將團隊中的多面手轉變成單一事物的“專家”也并不是難事。
合適的組織能力可以激發團隊整體創造力,保障戰略落地。創業團隊成立時間短,很難沉淀出系統化的組織能力,那就可以選擇在一套成熟的體系框架下,梳理出適合公司的組織能力成長體系。
木木西里就是借鑒楊國安教授的“組織能力楊三角”,用了三個季度梳理出由“員工能力、員工思維、員工治理”構成的組織能力體系。
梳理過程也是對人員和制度的一次盤點。例如,招聘了哪些類型的員工?哪些人在公司里獲得了成功?哪些員工與公司的發展同步?這些人的特征是?
在此過程中也可以發掘明星員工和人員缺口。確定了組織能力后,更重要的是如何激發團隊成員的能量。
木木西里團隊的經驗是,要把組織能力衍生出來的能力要求、工作方式的核心原則等以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讓每個成員非常清晰、準確地理解,確保成員參考這些原則也能做出和創始人類似的決策,保障公司戰略能落地。
文化與價值觀影響企業內部運轉和對外的形象表現。公司文化與價值觀的構建和確定要謹慎。如果沒有時間的沉淀,倉促制定的價值觀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困境。
木木西里就經歷過這樣的危機。
2017年木木西里首次招聘9位應屆畢業生,三個月崗前培訓結束后離職了7人,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打擊。
為此,我特意回濟南向我的導師劉冰教授討教應對之策。
劉老師分析說,木木西里前期的文化是根據創始團隊情況而定的,公司招聘的應屆生都是95后,他們對職業文化的認同感跟80后差異很大,建議閱讀《輕有力-用90后的思維管理90后》,對公司管理和文化做調整,加入更年輕的元素,問題迎刃而解。
如果創業者公司員工年齡或者性格跟管理者差別很大,就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創業公司常面臨變化與調整,在業務發展的不同階段都需要方法論的支撐。在這方面,我和我的團隊做過很多探索。
新項目開始運營前,深入了解該類項目運營的成熟方法論,并根據業務現狀進行實踐調整,這會幫助企業快速達到跟新業務相適應的運營節奏,驗證業務價值后再招聘有經驗的專家參與運營。
通過標準運營流程和方法論讓團隊長期處于“工作沉浸狀態”。要把“核心工作的標準流程是什么”“決策的標準是什么”這些內容理清,并讓團隊成員十分明確,以幫助他們參照標準可以做出80%的決策。這樣的工作方法,可以幫助團隊成員快速適應各種不可預知的挑戰,沉浸于工作中而不被沒必要的匯報請示打斷,工作效率會成倍增加。
運營過程中,不要陷入虛榮指標的陷阱,要明確真正能反映業務發展健康狀態以及客戶認可度的北極星指標,并聚焦于業務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一點至關重要。
在業務增長期,厘清核心業務是市場密集型還是銷售密集型后,再定業務增長策略和推廣策略。如果是銷售密集型的,產品依靠銷售,那么應該以銷售團隊為主導,市場及運營團隊作為輔助的增長策略,那就不用急于搭建市場團隊,把預算投放在銷售隊伍的搭建上。
反之亦然。
創業者個人的心智準備非常重要。
保持好奇與敏感,在校期間可以不去做創業的實踐,但是一定要進行思維訓練,廣泛涉獵,敏感地洞察行業規律,敢于試錯與嘗試。要培養強勁的韌性,創業過程永遠比想象的困難,耐住寂寞,承受住壓力,靠自己的韌性去解決困難,在任何時候不要失去理性的判斷,掌握能夠快速從錯誤和危機中恢復過來的有效方法。
聚焦與專注,聚焦于一件事遠優于雨露均沾,能夠集中精力把一件事做完美是創業者必備的素養;必須在高壓情況下做到專注,不受外界干擾和內心情緒的影響,無論是取得成就欣喜異常,還是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時都要保持專注。
要有持續積累的定力。建議選擇創業方向后,先進入相關企業進行一些行業積累再創業。畢業初期是個人成長的黃金時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精力飽滿,可塑性強。
這個階段要積極尋找注重人才培養的公司,不斷學習,吃苦耐勞,用最短時間成為公司優秀的員工,進而了解行業狀況、企業運營模式,積累人脈、搭建多樣性的團隊,再謀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