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榮 肖宏俊
摘 要:通過一年的對比試驗,從不同角度研究了殺菌劑阿砣對成齡茶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試驗結果表明,施用阿砣防治茶樹炭疽病害能夠促進茶樹健康生長、早發芽、提高茶芽密度、提高茶葉產量及提高茶農經濟效益等。
關鍵詞:阿砣;成齡茶樹;炭疽病
確定阿砣防治茶樹炭疽病的藥效和安全性。
2.1 試驗對象
茶樹炭疽病。
2.2 試驗作物
茶樹,品種為春播綠,樹齡5年。
田間試驗要安排在歷年發病較重的茶園。所有試驗小區的栽培條件(土壤類型、施肥、樹齡、株行距)、茶樹品種及樹體長勢應均勻一致,且符合當地科學的農業實踐。
2.3 試驗地點
恩施市芭蕉鄉高拱橋村。
3.1 試驗藥劑
阿砣(250克/升啶氧菌酯懸浮劑),杜邦生產。
凱潤(25%吡唑嘧菌酯乳油),巴斯夫生產。
世高(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先正達生產。
3.2 小區安排
試驗藥劑、對照藥劑和空白對照的小區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不少于20平方米,3次重復。特殊情況可以加以說明。
3.3 處理
每個處理用藥情況詳見表1。
3.4 施藥時間和器械
于茶樹炭疽病發病前作保護性施藥,連續噴施3~4次,間隔10天。具體噴藥次數根據UTC的葉片發病嚴重度決定是否噴施下一次,如果目測UTC葉片發病嚴重度大20%,則停止施藥。本次試驗第一次施藥時間為2020年5月27日,第二次施藥時間為2020年6月6日,第三次施藥時間為2020年6月18日,第四次施藥時間為2020年7月2日。試驗期間,不得使用對茶樹炭疽病有效的其他藥劑。
選用生產中常用的器械,記錄所用器械的類型和操作條件(操作壓力、噴孔口徑)的全部資料。施藥應保證藥量準確、分布均勻。用藥量偏差超過±10%的要記錄。
4.1 氣象土壤資料
試驗期間,應從試驗地或最近的氣象站獲得降雨(降雨類型、日降雨量,以毫米表示)、溫度(日平均溫度、最低和最高溫度,以℃表示)和濕度的資料。
記錄土壤類型、有機質含量、水分(干、濕或澇)、土壤覆蓋物等資料。
記錄主要病害蟲害的防治所使用的藥劑和試驗期間茶樹其他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
4.2 調查方法
4.2.1藥效調查。每小區隨機調查5個點,每點取中部葉片50片,下部葉片50片,分別記錄每個點中部和下部葉片病斑面積占50個葉片面積的百分率(0~100%),每點2個值,每小區10個值。
4.2.2調查時間。每次噴藥之前及最后噴藥后的7天、10天、14天按時調查病害嚴重度。
4.3 作物安全性調查
每次調查藥效的同時,一并調查安全性(4.2.2項的調查時間)。除此之外,每次藥后3天也需要評估對作物的安全性,并記載藥害癥狀。
藥害可分為變色、壞色、生長發育延緩、畸形。拍照記錄藥害癥狀及藥害程度并描述藥害細節。
在實驗過程中發現,阿砣不僅對茶葉炭疽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對茶餅病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本試驗中炭疽病發生不重,阿砣的劑量效應不明顯。本試驗中茶餅病發生偏重,阿砣處理組對茶餅病的防治效果明顯優于凱潤和世高處理組。
建議在病害發生前使用阿砣噴施,稀釋至1000~1500倍,噴施3~4次,能有效防治茶葉炭疽病和茶餅病。
■作者簡介:姚秋榮(1978.8-),女,恩施市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技推廣、茶園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