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篤祥
近日,文化娛樂領域“飯圈”亂象、違法失德問題頻頻曝出,文藝行風和職業道德建設的問題再次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全社會的關注。就其本質而言,“飯圈”亂象是文藝從業者在資本的裹挾下,喪失社會責任、忽視社會效益,在唯利是圖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的典型表現。在曲藝藝術領域,“飯圈文化”并不普遍,但在相聲、二人轉等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曲藝門類中,靠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級手法吸引觀眾,靠貶低他人抬高自己,靠消解經典制造噱頭,靠打造“人設”圈粉造星等現象依然存在,給整個曲藝生態良性發展帶來了挑戰,曲藝領域的行風和職業道德建設亟待加強。
曲藝藝術生于民間、長于民間,是離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最近的一種藝術形式。全國500多個曲藝種類,每一個都在與特定地域內觀眾群體的親切互動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手法和表達方式。誠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曲藝領域確實存在著很多封建糟粕式的內容。但那是舊時代藝人社會地位低下的產物,很多藝人是為了生計被迫所為。即便是在那個時代,還是有很多藝人堅守基本的道德操守,通過自己為人作藝的實際行動維護所從事行當的良好風氣。“想通江湖道,先要德行高”“未曾學藝,先學做人”“江湖賺錢江湖用,江湖倒了江湖扶”“五湖四海唱江洋,不能胡鬧忘規章”等一代代藝人口口相傳的藝諺藝訣,就是曲藝藝人們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總結出的推動曲藝生態良性發展的至理良言。當前,一些曲藝從業者所表現出的失德行為,不僅違背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應有的基本職業操守,而且距離老一輩藝人十分珍視的藝德標準還有很大差距。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文化逐步在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呈現復歸態勢。曲藝小劇場的火爆,電視綜藝節目中相聲等多種曲藝形式的回歸,標識著新時代曲藝發展的新機遇。但需要警惕的是,曲藝在探索市場化發展之路的同時,必須從“飯圈”經濟帶來的諸多亂象,從無節制的資本控制給文藝帶來的種種弊病中汲取教訓。當前,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中文化自信的不斷增強,傳統文化藝術的逐步復興,是黨領導人民開創的經濟建設成就在文化上層建筑上的具體反映和體現,是黨的政策引領和包括曲藝工作者在內的廣大文藝工作者接續奮斗的成果,決不能使之成為無良資本不擇手段攫取利益的渠道,也不應使其成為享受時代發展紅利卻屢屢挑戰主流價值之徒自我營銷、自我標榜的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是習總書記對文藝作品提出的要求,也是對文藝行業發展提出的要求。新時代曲藝行風和職業道德建設,除了發揮好行業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和在宣傳輿論上加強引導外,從打贏行風建設這場“持久戰”的角度出發,還需要在堅持社會效益首位價值的基礎上,探索建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創演機制。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加強行業監管。對于各類曲藝演藝機構,特別是各地蓬勃興起的市場導向比較鮮明的曲藝小劇場,各級文旅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好屬地監管責任,在關心其經營狀況,幫助解決各類發展難題的同時,要加強演出節目的內容審查和從業人員的資質審查,確保曲藝行業的市場化探索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二是加強優質內容和曲藝人才培育。扶持和鼓勵更多優秀曲藝作品和具有良好素質的曲藝工作者進入文娛市場探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之道,在市場的歷練和更廣泛的觀眾群體的檢驗中推出時代曲藝新經典,不斷增強新時代曲藝工作者擔當“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加強文藝院團改革,進一步激活體制內曲藝人才資源,切實把體制內曲藝人才的主要精力集中到鉆研業務、深挖傳統、打造精品和創作演出上來,不斷增強國有曲藝院團在曲藝藝術傳承發展方面的引領力和輻射力。同時,加大對曲藝領域新文藝群體的扶持引導力度,集各方聰明才智不斷增強曲藝市場活力,壯大曲藝藝術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正能量。
三是重視曲藝評論在推動曲藝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評論和創作是推動曲藝發展的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好的曲藝評論能夠為曲藝作品完善、曲藝業態發展以及曲藝傳承機制創新等提供智力支持,也能夠在曲藝創作演出和廣大觀眾之間搭建起一個更加專業客觀的交流渠道。曲藝評論在針對曲藝創演現狀開展推優貶劣的同時,應注重堅持和推廣客觀理性的曲藝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通過積極引導逐步消除不同觀眾群體之間各執一詞、互相攻擊的不良風氣,塑造風清氣正、積極健康的曲藝觀演形態,推動曲藝業態有序發展。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