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演員珊珊,今年9歲。我今天來就是要告訴大家,剛才我在公交車上看見的一件事情。啥事情?那您就聽我慢慢道來。
剛才公交車停站的時候上來了一位打扮時髦的阿姨,年齡我說不好,反正挺年輕挺漂亮的。她剛踏上車門兒,司機叔叔就提醒她把口罩戴上。她就像沒聽見似的一個勁兒往里擠。司機叔叔再次提醒她:“唉,那位女同志,請你把口罩戴上。”經(jīng)司機叔叔這么一喊,這阿姨才慢吞吞地從包里拿出口罩戴上了,然后擠到我的面前,左手扶著我座位的后椅背上,我還正想給她讓座。她突然把口罩扯到下巴邊兒對著我阿嚏,阿嚏,阿嚏……哎喲喂!她一共打了8個噴嚏。她這一阿嚏不打緊,嚇得我蹭的一下就蹦了起來,唰的一下竄到了車后邊兒去啦!
再看這位阿姨才安逸哦,她見我跑了,就一屁股坐到我坐的座位上了。這時她包里的手機響了,她就蹺起二郎腿從包里掏出手機,若無其事地接起電話來了,這口罩還掛在下巴邊兒呢。她是怎么打的呢?我學給大家看看:“(帶一點川普話)喂!啥子嘛,你打電話做啥子嘛?我還在公交車上。啥!電費?哎呀,杜老二,我嫁給你硬是倒了霉啰。交個電費都要給我打電話,自己在手機上充了就是了嘛。啥?不是電費,是兒子貝貝!貝貝怎么啦?貝貝怎么啦?啊?貝貝咳嗽發(fā)燒啦!(嚇壞了)啊?燒到96度3?(哭)哎呦喂!這下兒子遭了!咹?!哦,不是96度3,是36度9?(生氣)我遇得到你喲,話都說不清楚!哎呦,嚇得我小心臟喲一蹦一蹦的,都快蹦出來啰。哦,你喊我不要蹦啰,幼兒園園醫(yī)給檢查了,說燒得不厲害,回家隔離觀察一下就行啰?”
她在那兒旁若無人地打電話,這車上的人又緊張又氣憤。一位大媽實在是忍不住了就對著她說:“哎,那位打電話小妹,你打得沒完了嗦?要打嗎把口罩戴好打嘛!你太扯怪啰嘛,哎!”一位叔叔也說道:“就是,成都剛剛解封就一下放松了警惕,那是要出問題的!”一位爺爺接過話說道:“唉,小妹妹,這公共環(huán)境要有公德意識哦。人家司機都喊了你好多次了你就是不聽。你要是不聽噻,我們大家是有權利喊你馬上下車的哦!”“(學老婆婆)老頭子,把嘴巴閉到,少管閑事。嗯,要遭嗎她遭,反正我們是不得遭的。我們是戴了口罩種了疫苗的,而且還是種的兩針!”
大家紛紛都在譴責她,可這位阿姨就像沒聽見似的,根本不理大家的茬兒,繼續(xù)打她的電話:“杜老二,你沒得工作在屋頭耍起就應該把娃娃帶好噻。早上我上班出門的時候是咋給你交代的?貝貝愛出汗,不要給他穿那么多,不要給他穿那么多,你就是不聽!這下遭啰嘛。還有你騎自行車送他上幼兒園,就應該把口罩給他戴上噻?啥子呢?他不戴!他一個幼兒園中班的娃娃,他說不戴就不戴嗦?現(xiàn)在我們國家的疫情雖然得到了控制,但全世界還是鬧得很兇的噻?何況成都才解封。你太掉以輕心了!你這個爸爸是咋當起的喔?哼,等會兒回來我才找你算賬!”(對方電話斷了)“吔,敢掛我的電話!”(重撥動作)叮!叮!叮!……
她正說到這兒,司機叔叔咔嚓的一下把車停了下來,然后走到她面前大聲地說道:“打電話的女士,請你先把口罩戴好!”司機叔叔的話音一落,車里頓時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我的故事講完了,拜拜!
(本文系第六屆四川省少兒曲藝優(yōu)秀節(jié)目展演活動推薦作品)
把故事寫好是很難的,難就難在以主題寓意為統(tǒng)領、以人物關系為紐帶、以形象塑造為手段、以故事鋪陳為內容、以內在邏輯為構架的藝術作品,是否能夠扣人心弦、動人心魄、引人深思。而以少年兒童的視角寫好故事尤其難,難就難在還必須符合少年兒童的思維特性、語言特性、行為特性。范楊先生創(chuàng)作的少兒故事《口是心非》,卻極好地觀照了故事特點與少兒特性,寫得有一波三折,生動活潑,富有戲劇性,是一個優(yōu)秀的作品。
故事并不復雜,但符合“三一律”。時間:一天——抗“疫”大背景下的一天;地點:一輛公交車上——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故事:一個阿姨的一串噴嚏和一通電話——一個從頭至尾延續(xù)而完整的服從于主題的故事。
這樣的安排體現(xiàn)了作者匠心獨運,讓故事具有了獨特性:抗“疫”背景下的一天,讓時間具有了特殊性——不是游山玩水的一天,不是走親訪友的一天,而是抗“疫”背景下的一天,這樣的日子里,會與抗“疫”有關嗎?相對封閉的公交車讓地點具有了特殊性——不是廣場、商場,不是學校、家里,而是一個相對狹小的封閉的公共空間——這樣的空間里會有怎樣的故事?一個阿姨的一串噴嚏與一通電話,讓人物具有了獨特性,由此使故事具有了獨特性——不是抓小偷的故事,不是撿錢包的故事,不是急救哪位暈倒乘客的故事,而是一串噴嚏與一通電話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與防疫、抗“疫”有關嗎?
對,整個故事緊緊扭住防疫、抗“疫”,從阿姨的一串噴嚏開始了:外表漂亮的阿姨上車了——“我”正準備給她讓座,她卻對著“我”連打8個噴嚏——在這樣一個相對封閉和安靜的公共空間里,在人人防疫、抗“疫”的時間段,這8個噴嚏可謂驚天動地,猛然打破了公共汽車的安靜——“我”逃離了,阿姨坐在“我”的位置上——此刻,阿姨漂亮的外表剎時間蕩然無存。
接下來阿姨的一通電話,更具戲劇性:幾乎全程不戴口罩的阿姨,在安靜的公共空間里,旁若無人地高聲地接打丈夫的電話,而電話的內容句句不離防疫、抗“疫”,這真是絕妙的諷刺——至此我們明白,原來她是一位自私自利、缺乏公德修養(yǎng)的阿姨,作者幾記“金箍棒”將其打回了原型。
但這是少兒作品,表演者是少年兒童,不能隨意對阿姨作出評論。所以作者用巧妙的手段給了我們答案:眾人的譴責、司機的要求以及最后眾人的掌聲,都給這位阿姨下了定論。當然,在處理這個定論中,作者還采用了“背后敷粉”的手法,既讓人感覺到了這位阿姨的日常狀態(tài),更讓人體會到了全社會防疫、抗“疫”良好的整體狀態(tài)。
在故事的鋪陳中,為塑造人物,作者有意識地通過其他乘客的反應和態(tài)度,運用側面描寫來服務主題,側面描寫如旁邊扇風,旨在將火苗集中在鍋底,來加快一鍋沸騰。作品在語言的使用上,彰顯了深厚功底,動詞、擬聲詞的運用,以及“川普”模擬的表達,都妙趣橫生,讓整個作品生動起來。
作品篇幅短卻意味長,故事小而主題大。讀《口是心非》,真心悅誠服!
(點評人:中國曲協(xié)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曲協(xié)副主席 秦淵)(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