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清
摘 要:小學數學在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意識到與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從而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將信息化2.0進行有效的教學運用,在不斷促進課堂教學變得多元化和科技化的同時,也能夠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保障數學高效課堂的積極呈現。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運用教學創新方法的過程中,應當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形成生活相聯系的動態化的教學情境,逐漸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中,促進數學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信息技術2.0;融合策略
引言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在運用創新教學理念,進行現代化教學環境融入中,突出信息技術獨有的教育價值,更能夠在教育實踐中,讓學生開拓數學視野,形成數學思維,從而在教師的引導和評價下,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運用信息技術2.0進行教育多元化呈現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讓數學教學更加的符合時代的發展需要,也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以教學改革為先導,不斷進行課堂教學創新思考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更加的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更加趨于理想化,在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2.0相互融合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教學新局面。
一、小學數學教學
教師在轉變教學觀念進行信息技術有效運用的過程中,需要能夠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將符合學生學習層次以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統籌規劃,采用適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逐漸能夠深化學生的學習情感,從被動的學變為主動探究的同時,也能夠跟著教師的思路共同合作,共同探究,促進數學教學的不斷向前發展。教育信息技術2.0是專為學生教育空間所提供的有效科技教育手段,在不斷融合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更能夠讓教師精準化教學目標,讓課堂教學變得智慧化和趣味化。
(一)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新穎化和多樣化,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逐漸能夠讓學生形成獨特的學習情境,在不斷融合學生學習層次的同時,更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信息技術2.0在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過程中。促進教學改革的進度,也能夠讓教學實踐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小學數學教學運用信息技術2.0逐漸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斷能夠在相互合作中,讓學生敢于探索和實踐,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的主動而具有創新性,從而在實踐中能夠調和學生的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散發學習熱情。
(二)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才能夠讓信息技術發揮獨特的教育價值,在將數學教學與時代發展相結合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助推教育改革,讓數學教學實踐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有效教學合作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當能夠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信息技術綜合能力,讓教育教學更加的具有現代化內容,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人物,應當能夠深度解析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從而能夠更好的將學生的主體性進行有效的發揮,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實踐以及自主探索。教師作為合理的指導者以及點評者,能夠讓學生自主總結學習方法和學習理論,促進學生在自主學習環境中進行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提高學習效率。
二、小學數學教學與教育信息技術2.0視域深度融合的策略
在教育信息技術2.0視域下,教師除了轉變教學觀念,還應當調整教學結構,在完善教學設計,進行有效教學方法運用的過程中,逐漸能夠對課堂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呈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積極主動的與教師進行互動,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讓學生不斷產生數學聯想,在解決學生學習難題的同時,也能夠跟著教師的思路優化知識結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強化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和學生從原來的各取所需變成現在的合作共榮,在共同探究數學學習本質的同時,也能夠實現教學目標的合理化和科學化。
(一)構建良好信息技術環境,激發學習欲望
教師的教學過程并不是空洞的,而是能夠運用信息技術逐漸豐富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動態化的信息技術環境中,提高學習能力,在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習內涵,從而在構建數學思維的同時,能夠敢于聯想和創造。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環境調節課堂教學氛圍,呈現出現代化教學特色,讓學生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在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能夠運用微視頻的形式將課堂教學重點進行提煉,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中,更能夠敢于進行思維聯想,運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實踐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運用信息技術解決難題,提高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學習瓶頸,在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解決實際難題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發現信息技術的優勢,從而在掌握基礎信息技術技能的同時學會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時,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對于長度單位的換算產生了疑問,這時教師采用交互式白板進行動態化的演示,強化學生記憶的同時,也能夠聯系生活進行單位的換算,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進行知識遷移中,解決學生的實際困境。
(三)精準化教學目標,采用智能化評價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應當能夠精準化教學目標,從而依據學生在課堂中的綜合表現,采用智能化的數據收集過程,總結教學目標。信息技術2.0視域下,每一次課堂實踐都能夠呈現出全新的教學進步以及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提高,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策略進行有效的調整,在評價的過程中更能夠體現出多元性和及時性。例如在學習克與千克時,教師運用動畫故事的形式,進行克與千克的生活情境展示,提高學生真實體驗的同時,通過網絡云平臺進行錯誤數據總結,讓教師的教學以及評價更加準確,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遞進。
結束語
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與教育信息技術2.0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創新思考,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融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相互合作和相互探究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多途徑解決問題,促進教師和學生的雙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謝軍平.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問題探討[J].江西教育,2016(30):67.
[2]辛艾桐.關于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