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華
摘 要:在學校美術教學中學習評價是對美術學習效果的價值判斷,是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的手段,是美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如何進行有效評價也是我們值得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評價;有效;評價方法
《美術課程標準》在論述美術作業評價時指出:“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并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的弱點與發展方向。”具體的說: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以及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那么美術課程中該怎樣去實施有效的評價,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學生自我評價方面
1、自主評價法
兒童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有時老師們不一定能看懂、理解他們的作品,甚至無法評高低。所以,練習完成后老師們可讓學生把作品張貼在作業展示臺上,然后提出“三問”:a、“你覺得誰的作品最吸引你?為什么?”b、“你是怎么想才畫出來的?”c、“你覺得今天又有了哪些收獲?”。通過學生積極的參與,學生可認識自己的價值。
2、自己打分和小組打分
這種相互給作業打分的評價方法學生也是很感興趣的。就是學生在完成的作業上首先給自己打分。可以給自己打100分,但要說出打100分的理由。然后,小組內或班級內展開相互打分,都要說出給別人打分的理由。其實,在這里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講一講、說一說、評一評,培養他們善于發現自己和別人身上優點及不足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老師在美術活動表現方面給予的評價
1、分層評價法
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嘗試采用分層評價,效果會較好:對優等生的見解獨到,運用“標新式”評價,表揚他“有新意”;對中等生的一般見解,運用“肯定式”評價,鼓勵他“解答正確”;對學困生的見解有誤,運用“移情式”評價,以贊許的目光,寬容的微笑,親切的動作,傳遞“你有進步”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斷前進。
2、語言評價法
在學生課堂繪畫制作時,應采取“先肯定后指正”的評價方法,此法從兒童心理學出發,使學生樂意接受。“你的人物造型畫得真不錯,沒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但如果給他加些笑容,將會吸引更多的觀眾。”“你畫的這個小朋友真讓人喜歡,如果在他身邊再添些其它的小伙伴,他會很開心的,你喜歡許多小朋友們跟你玩嗎?”“啊呀,你的手真巧,這個小公雞是你做的嗎?你真棒,想想看,要是給大公雞穿上花衣裳,它一定會很感謝你的。”讓鼓勵點亮孩子們的自信,讓點撥啟迪智慧,使師者真正成為了孩子們學習的引導者。
三、學生美術作業評價
1、實物評價法
當一種評價方式實行一段時間后,學生們往往會失去剛開始的熱情,使評價失去吸引力。所以,作為教師,就必須要及時更換評價方式。有時“優”“良”等級制符號用多了,學生對此會麻木。于是,在作業的評價上可換用實物來展示評價。可以用印章和一些剪、畫出來的小東西來表示,如:印朵小紅花表示你的畫真美,粘個大拇指表示你真棒,畫面飄拂的小紅旗表示你要加油。夸張、有趣的實物,不僅學生看著喜愛,而且還體現了美術課的特點。有時還可貼學生中流行的一些小飾物。
2、符號評價法
曾經在學生中征求意見:“你們愿意老師用什么方法來批改美術作業?”,討論后達成協議:采用特定的符號進行暗示(如:○代表顏色,☆代表構圖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在畫面的背面畫上色彩或構圖符號,標明滿意、較滿意、不夠滿意等,一次評價不滿意還可取回再修改再評價。這種動態式的作業批改方法,使學生做作業的熱情高漲。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格完善”的新課程改革精神來做,我們的美術評價就能健康地引導人,完美人,成就人。讓我們的師生們在美術課堂中教得生動、學得主動、練得靈動、評得感動吧。
參考文獻:
[1]丁敏. 如何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有效性[J]. 考試周刊, 2019, 000(045):184.
[2]王海威. 淺談美術教學中課堂評價的有效性[J]. 散文百家:下,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