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昕,張茂祥,王婉瑩,賈海晗,宋冰冰,
(1.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防治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150081;2.黑龍江省癌癥中心,黑龍江哈爾濱150081)
前列腺癌是世界上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癥,它已成為一個巨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它也是一個新出現的公共衛生問題。在全球范圍內,2012年全球約有110萬男性被診斷患有前列腺癌,但在2018年,這一數字增至130萬,大多數病例發生在發達國家。前列腺癌的病因學目前仍難以完全闡述清楚。我國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前列腺癌估計新發病例約7.2萬例,發病率為10.23/10萬,居男性惡性腫瘤發病譜第6位,為了更好的了解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流行狀況及時間趨勢變化,現報告如下。
收集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12個登記處上報的前列腺癌發病、死亡和人口數據,其中11個登記處的數據符合審核標準納入本研究,包括7個地級以上城市(哈爾濱市南崗區、哈爾濱市道里區、哈爾濱市香坊區、牡丹江市西安區、牡丹江市東安區、牡丹江市陽明區和牡丹江市愛民區),以及4個縣和縣級市(尚志市、五常市、勃利縣和海林市)。五常市提供2013年數據,哈爾濱市南崗區、哈爾濱市道里區、哈爾濱市香坊區、牡丹江市西安區、牡丹江市東安區、牡丹江市陽明區和牡丹江市愛民區提供2013—2017年數據,勃利縣提供2014—2017年數據。2013—2017年11個登記處的人口數據由轄區公安部門提供,共覆蓋人口24 515 748人年,其中男性12 154 250人年,女性12 361 498人年。城市地區人口17 485 025人年,農村人口7 030 723人年。
按照《中國腫瘤登記工作指導手冊(2016)》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國際癌癥登記協會對腫瘤登記資料質量的有關要求,采用SAS 9.4、Excel 2013和IARCcrgTools軟件,對各登記處上報腫瘤登記數據的完整性、可比性、有效性和時效性進行審核。評估指標包括病理組織學診斷比例(proportion of morphologic verification,MV)、死亡/發病比(mortality to incidence ratio,M/I)、只有死亡醫學證明書比例(percentage of death certification only,DCO)以及各登記處逐年發病、死亡水平的穩定性等。2013—2017年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質量評價指標中MV為78.35%,M/I為0.63,DCO為1.96%,提示數據具有較高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013—2017年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發病和死亡情況見表1。可見前列腺癌發病率為6.50/10萬,中標發病率為3.71/10萬,累積率(0~74歲)為0.35%。城市地區前列腺癌發病率為8.05/10萬,中標發病率為4.23/10萬;農村地區前列腺癌發病率為2.83/10萬,中標發病率為2.06/10萬。從順位看城市地區前列腺癌在所有腫瘤中排第10位,高于農村地區的第12位。

表1 2013—2017年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發病和死亡情況
從死亡情況來看,前列腺癌死亡率為3.41/10萬,中標死亡率為1.90/10萬,累積率(0~74歲)為0.16%。城市地區前列腺癌死亡率為4.20/10萬,中標死亡率為2.15/10萬;農村地區前列腺癌死亡率為1.53/10萬,中標死亡率為1.08/10萬。從順位看城市地區前列腺癌在所有腫瘤中排第8位,高于農村地區的第13位。
50歲以前,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發病率較低,50歲以后發病率逐年升高,在85歲及以上年齡組達高峰,為119.49/10萬。按城鄉分析,40歲以上年齡組城市地區前列腺癌發病率高于農村地區,城市地區發病高峰在85歲及以上年齡組,為138.44/10萬,農村地區發病高峰在80歲以下年齡組,為52.33/10萬,見圖1。

圖1 2013—2017年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各年齡組前列腺癌發病情況
前列腺癌患者在40歲以前無死亡,45~60歲之間死亡率上升較為緩慢,60歲以后死亡率快速上升,死亡率在85歲及以上年齡組達到高峰,為67.79/10萬。按城鄉分析,城市地區在45歲以后死亡率均高于農村地區,城市地區死亡高峰在85歲及以上年齡組,為78.69/10萬,農村地區死亡高峰在80歲以下年齡組達到高峰,為34.89/10萬,見圖2。

圖2 2013—2017年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各年齡組前列腺癌死亡情況
P
>0.05)。黑龍江省合計、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前列腺癌中標死亡率也呈上升趨勢,APC分別為7.7%、7.4%和4.9%,但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圖3 2013—2017年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中標發病率和中標死亡率時間變化趨勢
據Globocan2018數據估計,2018年全球有近130萬前列腺癌新發病例和36萬死亡病例,成為第2常見的癌癥和第5常見男性癌癥死亡原因。在超過一半的世界國家,尤其在美洲、北歐和西歐、澳大利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它是男性中最常被診斷的癌癥。對于像前列腺癌這樣常見的疾病,對其病因仍未完全理解。在美國和加勒比地區,非洲裔男性的發病率最高,這反映了種族和遺傳傾向。近幾十年來,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也受到潛在癌癥診斷的嚴重影響,要么是通過對無癥狀者進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要么是通過在前列腺切除術或尸檢期間切除的組織中檢測到潛在癌癥。我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升高趨勢,有可能與我國生活方式的西式化、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篩查的開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增長有關。預計到2040年,我國前列腺癌新發病例可達20萬例,死亡病例達12萬,我國前列腺癌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3—2017年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中標發病率為3.71/10萬,低于2015年國家前列腺癌中標發病率(6.59/10萬),與其他省份相比,低于云南中標發病率(5.37/10萬)、江蘇中標發病率(7.77/10萬)和寧夏中標發病率(6.63/10萬)。2013—2017年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中標死亡率為1.90/10萬,低于國家前列腺癌中標死亡率(2.61/10萬),與其他省份相比,低于云南中標死亡率(2.66/10萬)、江蘇中標死亡率(2.97/10萬)和寧夏中標死亡率(2.65/10萬)。
前列腺癌一般發病年齡較大,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在50歲以后有快速升高趨勢,在80歲以下年齡組達到高峰,黑龍江省前列腺癌發病年齡高峰在85歲及以上年齡組,比國家前列腺癌年齡別發病率后移,與浙江和上海的發病高峰一致。黑龍江省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為城市地區高于農村地區,城市地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為農村地區的4倍,調整了年齡因素后,城市地區的中標發病率和中標死亡率為農村地區的2倍,說明城市地區的人口老齡化較農村地區更為嚴重,相關研究也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大。2000—2014年間,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2000年的中標發病率3.9/10萬增長到2014年的10.65/10萬,平均每年增長約7.1%,黑龍江省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中標發病率和中標死亡率均呈逐年遞增趨勢,APC分別為8.6%和7.7%,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全國多個省市報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相一致,只是不同省市增長的速度有所差異。說明前列腺癌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應該引起衛生行政部門的注意。
相關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與性行為和性傳播疾病相關的因素可能與前列腺癌有關。一項Meta分析結果表明有淋病、人乳頭狀瘤病毒或任何性病暴露史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較高。肥胖被懷疑是侵襲性前列腺癌的一個危險因素,因為它與前列腺發育和腫瘤發生中涉及的代謝和性類固醇激素的循環水平改變有關。一項基于人群的病例對照研究在英國對1 300名年齡小于60歲的男性進行了研究,該研究報告稱,與脂肪攝入量較低的人群相比,脂肪攝入量較高的人群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OR=2.53,95%CI(1.72,3.74)]。相關研究顯示吸煙和飲酒也是前列腺癌的危險因素,所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會引起前列腺癌的發生。目前關于前列腺癌的一級預防至關重要,更好的理解病因學和識別危險因素是必要的,如果可以改變潛在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肥胖和不良生活方式,前列腺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將會下降。
綜上所述,黑龍江省前列腺癌的發病中標率和死亡中標率有升高趨勢,詳細的前列腺癌流行病學趨勢分析和進一步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將有助于指導未來該省前列腺癌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