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仇秧蘭


近年來,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在幼兒階段的發展。在新家庭教育實驗理念的引領下,我們以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家人的幸福生活為基準,不斷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融教育格局,積極與家長合作,加強親子教育,創新親子活動,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親子活動是幼兒園親子教育的主要實施途徑,是幼兒園為幼兒和家長創造的共同活動,在幼兒園和家庭之間搭建起了一座相互信任的交流橋梁。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親子活動,既豐富了家長的知識,又可利用家長特有的教育影響幼兒,使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我們建立了家園溝通制度,每學期制定家長工作計劃,每班推選出工作熱情高、責任心強的家委會代表,充分發揮家委會成員參與幼兒園管理的積極作用,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幼兒園運行的方方面面。例如,我們舉辦了十周年慶典暨“六一”兒童節大型聯歡活動,邀請家長代表參與活動設計、節目編排、同臺表演。在大班“端午節”活動中,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并收集各種各樣的香包和繡球。孩子們既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又體會到長輩們對他們的祝福。
我們注重合理開發和利用家長資源,構建良好的生態互動關系,有效促進教師、家長和幼兒的共同成長。
建立“家長資源庫”。在開學初、親子活動開展前,我們利用《活動家長資源調查表》登記、自主報名、網站發帖等多種形式,讓家長填寫在每個親子活動中可提供的各種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可參觀、活動的場所等)、物質資源(材料、車輛等)、人力資源(相關特長)等,并盡可能地將家長資源從幼兒的父母拓展到親朋好友,甚至更廣泛的范圍。然后,我們將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和整理,篩選出有價值、有實效性的資源,并作為資源信息,分別納入各個活動的計劃中。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我們還會與年級組甚至全園教師聯系,挖掘更多可利用的家長資源,使全園的家長資源得以共享。
開展“節日大觀園”活動。在每個節日來臨前,我們都會在班級門口張貼“節日海報”,或通過網站宣傳,讓家長了解節日的信息,以此引導幼兒開展有關節日來歷和風俗的討論,并鼓勵幼兒回家調查、收集。這樣家長便是幼兒完成任務的協助者,他們在調查與收集過程中,豐富了節日文化的相關知識。同時,幼兒園結合環境創設活動,充分利用樓道、教室墻面、主題墻、家園聯系欄等區域,將收集到的有關傳統節日的簡介、掛飾、圖片展示出來。
開展“家園對對碰”活動。不同家長的年齡層次、文化素質、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此時,教師不僅是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與參與者,還要發揮主導作用,針對不同情況、不同人員給予具體指導。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對家長進行“跟進式”指導,通過“家園聯系欄”“溫馨小貼士”的形式,介紹每次活動的時間、流程及需要配合的要求等。同時,多方面了解家長反應,如內容、形式是否需要調整,時間安排是否恰當,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活動中幼兒的狀況等。“家園對對碰”活動不僅能集思廣益,不斷完善預先設計的活動計劃,而且能讓家長對活動心中有數,根據活動需要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最終讓家長成為活動開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
家長開放日活動。為了更好地利用開放活動對家長進行科學引導,我們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征與教育需求,對不同幼兒的家長開放不同的內容。例如,小班主要向家庭中負責孩子生活的奶奶、媽媽們開放,重點引導她們指導孩子自理生活與參與家務;中班主要向善于動手探索的爺爺、爸爸們開放,引導他們帶領幼兒一起合作游戲與運動操作;大班主要向爸爸媽媽們開放,引導他們重視幼兒的學習習慣與意志品質。
節慶同樂活動。我們根據每個節日的不同特點,利用幼兒園、社會、大自然等各種資源,分別邀請不同的家庭成員參與幼兒園的民間節日活動。例如,三月份,將“三八”婦女節和植樹節相結合,幼兒和其媽媽同植“親情樹”,既綠化了環境,又增進了親情。中秋節到來時,中班組和大班組每班邀請家長代表一起參與“歡慶中秋”活動。在父親節到來之際,組織“快樂成長,老爸最帥”親子活動,活動中亮點多多、創意多多。
家長助教活動。所謂家長助教,是指根據幼兒園活動的目標、內容的實際需要,有計劃地邀請具有某種職業或專業、技能優勢的家長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協助教師更好地實現活動目標。這也是我園為促進家園共育而長期開展的一項活動,精彩紛呈,針對性強,受到了家長和幼兒的歡迎。每學期,我們會邀請醫生、警察、理發師、消防員等不同職業的家長走進幼兒園,開展助教活動,充分挖掘家長教育資源。
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幼兒了解社會、親近社會,為幼兒更順利適應社會打好基礎。如在重陽節,幼兒們在老師、家長的帶領下走進社區敬老院,將精心準備好的禮物獻給敬老院的老人們。幼兒們還為爺爺奶奶敲背、捶腿,和爺爺奶奶說悄悄話,為爺爺奶奶表演節目。在清明節活動中,我們還帶著中、大班幼兒前往烈士陵園,開展掃墓活動。
親子互動活動。我們積極響應新家庭教育“千名教師訪萬家”倡議,組織教師在暑假期間家訪,所在班級孩子的家訪率達到100%。根據邗江區新家庭教育實驗《家務勞動指南》的要求,我們向全園家長發出倡議,鼓勵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并記錄孩子參加勞動的過程。在這項活動中,家長們驚喜地發現,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平時因為家長不放手,包辦代替過多,孩子養成了依賴的習慣。在暑期家務打卡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樂在其中,不僅提高了自我服務能力,還能幫助家長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既歷練了生活技能、生存能力,又感悟到了父母的辛苦,學會了感恩父母。
親子教育活動是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載體,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形式。《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讓幼兒感受到親情和關愛,能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我們將進一步創新親子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效推動并促進家園共育,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