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甘春花

早期閱讀是一種基本學習的能力,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早期閱讀是幼兒認知萬物、探索世界、適應社會與自我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簡單來說,幼兒閱讀能力與習慣的培養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通過平時的點滴積累才能實現,就如多條小溪最終匯聚成波瀾壯闊的大海一般。因此,幼兒早期閱讀教育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有序推進,尤其要重視閱讀材料的適選、閱讀環境的創設、閱讀方式方法的改善等策略,以形成生動的閱讀體驗場合和外部動力源,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優化幼兒的閱讀心理,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促進和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如何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習慣和能力,本文主要從閱讀材料的適選、閱讀環境的創設以及閱讀方式方法的改善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
3~4歲是幼兒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因此,閱讀材料的選擇對于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開展尤為重要。從某種意義而言,選好閱讀材料之于幼兒閱讀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繪本?繪本是用色彩斑斕、形象夸張的圖畫與少量簡易的文字交織穿插在一起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讀本。繪本通過繪畫情景與文字符號的有機結合,藝術再現生活道理,切合幼兒的直覺認知特點,有利于幼兒的知識學習和建構經驗。幼兒由于年齡所限,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觀察目的性較差,所以他們不能長時間地保持靜態閱讀。而繪本以色彩鮮艷、形象逼真的畫面構圖,能有效吸引幼兒的視覺,增強幼兒的閱讀注意力。利用繪本開展幼兒早期閱讀活動,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與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和閱讀經驗,為幼兒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處于是非觀的萌芽期,辨別能力較弱,模仿能力極強,特別是一些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動畫形象是他們學習與模仿的偶像,容易與人產生交往障礙。為此,我們在浩如煙海的兒童讀物中,選擇思想積極、內容健康的書籍開展閱讀教育活動。如《加油雞蛋哥哥》《媽媽喜歡,我不喜歡》《換一換》,等等,讓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濃濃的、溫馨的社交情感,從中學習如何與人交往的技巧,學會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提高良好的閱讀知行能力。
在閱讀活動中,幼兒普遍存在閱讀行為盲目性、情緒化的現象,閱讀思維呈現跳躍性、隨性化,閱讀有意注意時間較短,閱讀效率低下。根據幼兒的閱讀特點,可采用多種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意愿和習慣。
首先,讓幼兒了解每本圖書都有封面、封底、頁碼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生動形象的方法,如把封面比作前門,把封底比作后門。這樣的方法幼兒容易掌握,也有利于他們習得正確的翻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教師為幼兒進行有序的閱讀師范。幼兒圍坐在教師的身旁,教師可以與幼兒共同翻閱圖書,教師講一頁,幼兒翻一頁,讓幼兒直接感受畫面與教師所講故事之間的聯系,也讓幼兒知道,只有有序翻看圖書,才能看懂整個故事。最后,教師要學會放手,通過閱讀活動慢慢過渡到讓幼兒聽錄音看繪本。比如,事先將繪本故事錄好音(語速放慢),讓幼兒邊聽邊翻,這樣可以讓幼兒體驗錄音跟畫面之間的對應關系,鞏固有序翻書的經驗,最后放手讓幼兒獨立閱讀繪本。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校走廊的墻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動室里,學生看到的一切,對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這里的任何東西都不應當是隨便安排的。學生周圍的環境應當對他有所誘導,有所啟示?!币虼?,創設適合幼兒閱讀的環境氛圍是極其重要的。在閱讀區內,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擺放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桌子和椅子,考慮到天氣與光線的因素,給幼兒投放適宜的光源,更好地營造閱讀氛圍與保護幼兒的視力。利用照片、圖示等具體形象的實物,提醒幼兒遵守閱讀區規則,營造出安靜的閱讀氛圍。優化閱讀空間,讓幼兒更加專心于閱讀活動。幼兒是班級的主人,在創設閱讀區環境時,教師和幼兒一起裝飾閱讀區的墻面,制作閱讀習慣的圖示卡,裝飾圖書架,建立圖書修補區等活動,同時,倡議幼兒從家中帶一些自己喜歡的繪本和幼兒分享,在與同伴的分享中體會分享的快樂,并與同伴共讀的過程中相互影響,大大激發了幼兒的閱讀興趣。
如今,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學中扮演著“老師”的重要角色,它直觀、生動、形象的畫面深受幼兒的喜愛。例如,在閱讀活動《好餓的毛毛蟲》完整欣賞活動環節,多媒體課件中一扭一扭的毛毛蟲、咔嚓咔嚓吃的畫面等,使幼兒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欣賞故事上。又如,在繪本《小老鼠和大蘋果》閱讀活動中,小老鼠推著大蘋果,累得滿頭大汗卻怎么也推不動的畫面一出現,幼兒們就情不自禁地“嗨喲,嗨喲”幫助小老鼠一起推蘋果,“咕嚕嚕”蘋果滾了起來,“噢,蘋果動了,蘋果動了!”幼兒們歡呼雀躍起來,這是他們一起努力的結果。在動態的信息傳遞中,幼兒們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
近年來,家長對幼兒的教育愈加重視,大多數家庭都會為幼兒添置各種圖書,但幼兒往往在閱讀完甚至都沒有閱讀的情況下就把書擱置一旁,這也是對圖書資源的一種浪費。實踐中,通過圖書漂流活動,不但降低了每個家庭添置圖書的資金成本,讓閑置的圖書資源得到優化利用,同時也能讓每一個參與圖書漂流活動的幼兒積極主動地閱讀,使幼兒的閱讀量得以提升。比如,在舉行“圖書漂流”活動中,我們進行了“閱讀·悅幸?!奔议L動員會,還特意邀請對本次活動感受最深的家長為“圖書漂流”小冊子寫序言,得到了家長對活動的大力支持。在“漂流”的活動中,家長和幼兒一起認真閱讀,共同表演繪本中的內容,用手中的畫筆畫出自己對故事的理解。我們清楚地感受到幼兒的變化,這些變化都離不開家園的共同努力。
在進行早期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家長對于早期閱讀缺乏正確、客觀、系統的認知,他們往往是通過手機網絡、手口相傳等方式接收一些比較零碎、片段式的知識。幼兒園可以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開設家庭閱讀培訓指導講座,提升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知,并將一些閱讀教育的知識更新在家長的內化行為當中,積極實踐在家庭教育當中。比如,幼兒園分年齡段對家長進行線上或線下的有關早期閱讀方面的講座指導,通過理論與實操的方式,直觀地幫助解答家長在與幼兒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環境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閱讀也是如此。對于低幼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他們需要一個可以讓他們心無旁騖的地方,這樣能更專注地融入閱讀之中。例如,每學期舉行一次“最美家庭小書屋”“我喜歡的圖書推薦”“小書蟲之家”系列活動,通過舉辦家庭小圖書屋建設評比,讓家長與幼兒的互動更為密切,家長也能更直觀地理解幼兒的喜好,和幼兒一起讀書,用游戲拓展閱讀。
早期閱讀習慣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相信在幼兒園與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會隨著實踐的運用而創新出更多有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