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考生


同學們:
你們好!我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題目就叫“‘鐵榔頭的故事”。
“鐵榔頭”是誰呢?看過《奪冠》這部影片的同學就知道,她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最近這幾年,郎平帶領中國女排奮力拼搏,在國際賽場上奪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最難忘的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幾乎走到了懸崖邊上——小組賽僅取得2勝3負的戰績,排名小組第四。然而劇情發生神奇逆轉,在隨后的比賽中,中國女排連克巴西、荷蘭殺進決賽,并在金牌戰中3:1擊敗曾在小組賽完勝自己的塞爾維亞隊,時隔十二年重返奧運之巔。現在,2021年奧運會就要開幕了,相信郎平和她的隊員,一定會再次給我們帶來驚喜。
郎平為什么叫“鐵榔頭”呢?原來,20世紀80年代時,作為女排隊員的郎平,在比賽中異常勇猛,總是高高躍起,奮力扣殺,打出的球像重炮一樣疾速,一錘定音。解說員宋世雄根據她的姓,一下地就想到了“鐵榔頭”這個稱呼。從此,“鐵榔頭”就成了郎平的代名詞。
郎平用自己的努力,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同時也鑄就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然而你可知道,在這些成功的背后,是郎平的多少付出呀!當年,郎平從業余體校被選進北京青年隊時,身材瘦長,各項素質較差;身高已達1.83米,可摸高還碰不到3.05米的攔網,30公斤負重深蹲只能勉強做兩三下。但生性要強的郎平不甘落后,嚴格按照教練為她制訂的訓練計劃來彌補這些不足。排球網前,她不停地起跳揮臂,不連續扣出一百個好球不歇腳;田徑場上,她沿著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地跑著,不達到預定圈數決不止步;器械訓練房中,她負重深蹲,一次訓練總重量不達2萬公斤不停手……超乎尋常的極限訓練,終于讓她脫胎換骨,一展雄風。
長期的訓練、比賽,讓郎平的身體受到了損傷,這些年來,郎平先后12次接受手術,其中超過一半與膝蓋有關。其實早在郎平25歲的時候,她的膝蓋就已和70歲老人一樣出現嚴重磨損、軟骨腫脹、脫落等問題。但她忍受傷痛的折磨,為了祖國的榮譽,一次又一次英勇出征。
郎平,一個時代的傳奇,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真正英雄。讓我們以她為榜樣,無懼困難,勇往直前,去實現人生的夢想,去完成祖國交給我們的神圣使命吧!
謝謝大家!
【滿分理由】
一、開篇別具一格。這篇故事先由“‘鐵榔頭是誰”切入,自問自答,引出故事主人公及其簡介,然后再回答前面的提問,獨特的開頭,一下就吸引住了讀者的興趣。
二、選材與眾不同。隨著中國女排的再度輝煌,郎平現在的知名度非常高,因此,可寫的故事非常多。本文作者卻能避開常見選材,不寫郎平在球場上的拼搏,寫她最初的訓練;不寫郎平成功后的喜悅,而寫她的12次手術,滿身的傷痛……獨特的故事,讓讀者了解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郎平。
三、語言生動有味。比如在寫“鐵榔頭”這一名字的來歷時,“躍”“扣”等描寫,既簡練又傳神。再如寫郎平早年的訓練時,從排球網前,到田徑場上,再到器械訓練房中,一組排比句,郎平的形象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