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考生

各位同學好:
今天我們要辯論的話題是:給三年2班的小朋友送禮物,是送我們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送小學生們喜歡的東西。我方的觀點很明確,要送就送我們自己最喜歡的禮物。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說,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東西,就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給別人送禮物同樣如此,一件禮物,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喜歡,都認為它不夠好,不值得送給別人,那么,你怎么拿得出手呢?把這樣的禮物送給朋友,你的良心過得去嗎?
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別人,這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什么才算得上是最好的東西?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站在贈送人的角度看,所謂最好的東西,當然是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了。只有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那才能代表我們是真心誠意。如果送出去的東西連自己都不喜歡,別人就會覺得你沒有誠意。這樣的禮物,別人就會從心里拒絕它。
其實,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還是對別人一種最起碼的尊重。什么是禮物?禮物是在社會交往中,為了向對方表示友好、表達祝福、傳遞情感的一種物品。不難看出,禮物只是我們表情達意的一種載體。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表達我們最大的善意和敬意?當然是挑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作為禮物了。也許我們最喜歡的,別人并不一定最喜歡,但至少表達了我們最真誠的心意,當對方明白了這一點后,我們贈送禮物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贈送禮物不是扶貧濟困,禮物只是一種美好心意的表達,不要過多地去考慮對方喜歡不喜歡,需要不需要,只要捧出我們的真心即可。
當然,在確保自己喜歡的前提下,再去適當考慮一下受禮者的感受,力求達到兩者的完美統一,也未嘗不可。但絕對不能只考慮對方的喜歡,就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送出去。因為對方可能看重的并非禮物本身,而是禮物所代表的一種心意。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給三年2班的小朋友送禮物,首要標準是我們自己喜歡。
謝謝大家!
【滿分理由】
一、標題新穎,觀點鮮明。這篇辯論詞,引用孔子的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標題,巧妙表明態度,讓讀者覺得眼前一亮。在此基礎上,文章開篇,作者又旗幟鮮明地亮出己方立場,結尾重申主張,使得全文觀點鮮明,令人印象深刻。
二、逐層深入,令人信服。亮明觀點后,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話,呼應文題,并進行比擬,指出送禮必須送自己喜歡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強調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別人是一種傳統美德;隨后更進一層,指出這是對別人的一種最起碼的尊重;接著,回撤一步,認為在確保自己喜歡的前提下,也可適當考慮受禮者的感受;最后進行小結,結束全文。整個辯論過程層次清晰,論說嚴密而有力。
三、語言犀利,風趣有味。像“把這樣的禮物送給朋友,你的良心過得去嗎”“贈送禮物不是扶貧濟困……不要過多地去考慮對方喜歡不喜歡”等句子,令人讀后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