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 王蘇蘇
摘要 電子商務使農產品直接與互聯網市場對接,具有創收、節流和提能的效應。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華南地區,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農產品流通難度較大,產業化程度低,創新能力不足,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缺乏等問題嚴重影響當地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理論,針對廣西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現存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可供參考的路徑選擇,以期推動廣西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持續發展。
關鍵詞 電子商務;農產品;冷鏈物流;廣西民族地區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9-020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9.05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ath Cho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in Guangxi
WANG Juan-juan,WANG Su-s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8)
Abstract E-commerce mak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rectly connect with the Internet market, playing the role of income generation, expenditure reduction and energy enhancemen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s located in South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has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the difficulty of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low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insuffici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lack of high-level e-commerce tal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ptions for reference in view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in Guangxi,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in Guangxi.
Key words E-commerce;Agricultural products;Cold chain logistics;Guangxi ethnic areas
基金項目 陜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一般項目(2016KRM076)。
作者簡介 王娟娟(1964—),女,陜西西安人,副教授,碩士,從事電子商務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26
民族地區農業產業發展滯后的原因主要是地處偏遠、信息不暢、交通不便,導致不能及時掌握市場供需信息。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互聯網市場直接與民族地區農產品實現對接,在互聯網平臺上可以營銷特色農產品,這樣既有助于快速解決因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農產品滯銷難題,又可以增加農產品的銷量和農民的收入。同時,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返鄉創業,促進民族地區農業產業持續發展。據《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9》數據可知,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呈現上升趨勢,2019年農村網絡的零售額高達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已經達到19.1%。京東和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為助推國家精準扶貧,在農村不斷拓展業務,積極推動電商扶貧。《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20)》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淘寶村”達5 425個,“淘寶鎮”達1 756個,其中有119個“淘寶村”分布在11個省份41個國家級貧困縣,這些貧困縣大都位于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民族地區農產品種類不一、物流發展現狀不同等原因,致使其電子商務發展程度也存在差異。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我國華南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水豐沛,地勢以山嶺和盆地為主,山多地少的地形使廣西農產品特色鮮明,柑橘、芋頭、筍、芒果、甘蔗、菌類等亞熱帶作物都是廣西的特色農產品。隨著“互聯網+”的實施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加上政府出臺的各種精準扶貧政策等都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絕佳機遇,但是也為其帶來眾多挑戰。廣西結合本地實際,與東盟聯合實施“電商工程”,通過這一方式加強與東盟各國的溝通合作,促進區域內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的數據可知,廣西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示范縣于2018年累計達到48個,電商服務站點比2017年增加了785個、物流配送網點從2017年1 538個增長到6 485個,可見廣西近年來在大力完善其電商3級服務體系。2018年全區電子商務銷售額8 002億元,在全國各省份處于第9名,但其增長率(13.4%)在各省市排名第19位,電子商務發展指數為16.62,在各省級行政區排名第29位。相較其相鄰地區湖南省(27.1%)增長較為緩慢,仍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產業化水平低、電商技術人員缺乏等問題。筆者在對相關文獻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從5個方面分析廣西農產品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可供參考的發展路徑,以促進當地農業產業快速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