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淑艷 譚北平
摘要 隨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深入,“新農科”建設提上日程,指明我國高等農業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通過分析新農科為地方高等農業教育帶來的挑戰,對水產養殖專業飼料分析與質量檢測技術課程從教師自我提升、人才培養、面向產業調整課程教學架構和融合協同育人戰略4個維度探討 “新農科”背景下該門課程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 新農科;飼料分析與質量檢測技術;課程建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9-0272-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9.07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xploration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in Aquaculture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Taking Feed Analysis and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CHI Shu-yan1,2, TAN Bei-ping1,2
(1.College of Fisherie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2.Research Center for Accurate Nutrition and Highly Efficient Feed Engineering of Aquatic Animals of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s on the agenda. It indicates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agriculture education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new challenges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for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the strategies for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Feed Analysis and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 aquaculture specialty were discussed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the teachers self-improv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the industry-oriented adjustment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rchitecture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e science;Feed Analysis and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Course construction;Talent cultivation
基金項目 教育部2020年度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項目(教高廳函〔2021〕7號);教育部2020年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教高廳函〔2020〕20號);2020年第二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KLKJ-CXHZ-202002-0011);廣東海洋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建設項目(201906)。
作者簡介 遲淑艷(1977—),女,內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從事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1-04
我國于 2019 年奏響了新農科建設的“三部曲”,《安吉共識》以及“北大倉行動”和“北京指南”分別提出“四個面向”新理念、推出“八大行動” 新舉措和實施“百校千項”新項目[1-3],為高等農業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 “新農科”是相對于傳統農科而言的比較概念,是為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要而提出的我國農科教育改革的未來方向,承擔著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是通過新的資源配置形式實現農業 4.0 的農業高等教育新范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4] 。2020年9月26日,“中國新農科水產聯盟”(簡稱“水產聯盟”)在山東省青島市成立,來自全國27所高校、15家行業企業、7個科研院所和協會組織的近150位代表參加了成立大會[5]。水產養殖人才培養和科技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要堅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強農興農的重要使命。廣東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專業飼料安全方向開設的飼料分析與飼料質量檢測技術課程是一門以檢測水產飼料中常規養分、礦物元素含量和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等實驗為主的課程,與化學分析、儀器分析等課程聯系緊密,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該課程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在教學、科研、企業生產管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1 教師的自我提升
“新農科”是各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其依靠前沿思維來布局新農科人才培養全局,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培養多元化、個性化、高水平人才[6],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質過硬、高效精干的專業教師是高校新農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重要保證。教師作為新農科建設的主要力量,在課程講授和人才培養中既是主要責任人又是重要實踐者,在新農科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作用[7]。教師要深刻領會新農科建設的主旨,結合學校發展規劃和新農科建設需求,積極參與國內外訪學交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技術,提高教師的國際化視野,提升其學術影響力和科研生產力,促進教育教學國際化和先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