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杰
◆摘? 要: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高校法學學科作為法學人才的培養基地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科建設,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法治素質。高校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提高大學生法治素質應當著眼于三維體系培養范式的構建,即確立法律知識的傳授、法治理念的確立、法治思維培養等漸進式培養范式。本課題基于高校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視角,基于三維體系培養范式,分析研究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維度與實現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法治教育;維度;路徑
近些年來,校園貸演化成“校園害”等事件的接連發生,既暴露出當代大學生法治意識淡薄、法治素養欠缺的問題,又凸顯了對其加強法治教育,進而提升其法治素養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一、學界對于大學生法治教育問題的研究現狀
正所謂創新發展,理論先行。學界對大學生法治教育的關注已久,其相關研究成果也頗多。歸納起來,視角主要有以下幾種:
視角1:聚焦高校法治教育的發展歷程,探討法治中國背景下法治教育的走向。代表成果有《改革開放后高校法治意識教育的發展取向探析》、《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發展回顧與展望》。
視角2:以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的培養為契機,探析法治教育問題。代表成果有《論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幾個著力點》、《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觀的塑造》。
視角3:法治教育的困境與對策研究。代表成果有《依法治國視域下我國高校法治教育的現實困境及其超越》、《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特殊性:理念、內容與方法》。
視角4:區域性、專門性研究。代表成果有《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法治素養刻不容緩——甘肅省少數民族大學生法治素養狀況調查報告》、《師范院校學生法治教育“雙軌模式”的構建》。
梳理眾多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研究主體多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學者,研究角度局限于法治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錦上添花之效用定位。誠然大學生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目前各高校也普遍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可是課程內容的附屬化,課程方法的分離化等諸多原因導致法治教育某種程度上淪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庸和陪襯。
二、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的背景下進行并強化大學生法治教育,意義重大:其一,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使其自覺知法、懂法、守法,進而有效降低大學生違法犯罪概率;其二,有利于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陳舊性問題,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維度,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其三、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法治校園環境,同學間、師生間容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教學秩序和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其四,培養具有良好法治意識的大學生契合了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也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三、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現實困境與原因分析
高校普遍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大學生進行基礎性法治教育。然而現實中大學生法治教育地位尷尬,困難重重。具體表現為:其一、教學理念的落后導致大學生法治教育附屬化、重復化;其二、教學內容的偏差導致大學生法治教育表面化、理論化;其三、教學方法的單一導致大學生法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分離化、線上與線下的分立化。
開展大學生法治教育多年,教育成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重視程度不夠、重德育輕法育。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度與日俱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法治教育的長期漠視。法治教育相關課程只是簡單疊加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中,地位的弱化影響了課程實質作用的發揮;其次,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手段落后,教學形式單一,師資水平良莠不齊。當前的法治教育課程以思政教師講授為主,內容更多局限于法律知識的傳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欠佳;最后,考核指標弱化法治因素,法治教育流于形式。應試化的考核方式、評估指標割裂了法律知識與法律理念、法治思維的關系,影響了法治教育三維體系的構建,最終導致法治教育流于形式。
四、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創新性路徑探索
首先,轉變觀念。理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法治教育的關系,全面提升法治教育的認可度和關注度,完成從知識傳授單一維度詮釋法治教育,到知識講授、理念確立、思維培養等多個維度詮釋法治教育的轉變;其次,改革傳統課堂理論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再次,培養德法兼備的師資力量,適當吸納法學專業教師從事相關法治教育教學活動,同時可以根據情況聘請具有司法實踐經驗的律師、法官、檢察官等擔任兼職教師;最后,豐富考核形式,完善考核評估制度,確保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朱國良.論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幾個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刊.2016.5.
[2]龔兵.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觀的塑造[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2.
[3]盧建有、臧宏.改革開放后高校法治意識教育的發展取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6.
[4]褚德峰.依法治國視域下我國高校法治教育的現實困境及其超越[J].社會科學家.2017.9.
[5]王瑞萍、馬進.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法治素養刻不容緩——甘肅省少數民族大學生法治素養狀況調查報告[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8.3.
[6]楊忠明、劉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發展回顧與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
[7]吳凡等.師范院校學生法治教育“雙軌模式”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6.
[8]姚建龍、朱奕穎.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特殊性:理念、內容與方法[J].教育發展研究.2021.6.
基金項目:北華大學校級教改課題“地方院校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以北華大學法學專業《2018版培養方案》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