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石油文學概論可作為石油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其教材上篇從中國石油文學發展角度來分析,主要包括石油文學的發展歷程、石油文學的精髓、石油文學作品的藝術風格、石油文學批評、石油文學的意義和影響等五個方面;下篇從題材來分析,主要涵蓋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影視劇等五種不同題材的作品。該課程采用對接式課堂教學+油田采風+創意寫作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同時通過構建課程質量評價體系實現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目標,進而在全校范圍內開設通識教育選修課,弘揚中國石油精神,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優秀人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中國石油文學;課程理念;教學內容;質量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1)10-0128-03
隨著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普通理工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面臨多種挑戰,如何使其辦出特色,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優勢,是大家都在認真研究的一個現實問題。在此背景下,西安石油大學作為陜西省屬普通理工科高校,其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有鑒于此,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以課程建設為基礎,逐步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進而發展成為專業優勢,在新文科建設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中國石油文學的概念及課程簡介
中國石油文學的概念,從文藝評論角度,有學者將石油文學定義為反映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和石油工人生活的文學作品,有學者強調石油文學概念中的石油意識,即歷史意識、改革意識、自我意識。
中國石油文學概論課程中的中國石油文學概念,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中國石油文學,專指反映中國石油工業相關主題的文學作品。廣義上的中國石油文學,第一層面而言,無論是石油行業作者還是專業作者,只要作品題材有關石油的就應囊括在內;第二層面而言,是指具有一定石油意識、石油文化的文學作品;第三層面而言,是指石油行業作者隊伍所創作的文學作品,其中當然包含非石油主題的文學作品,因為石油行業作者本身就是構成石油文學的不可分割的創作主體,其文學作品更是不可割裂的。
課程簡介:中國石油文學概論是石油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中國石油文學發生發展為脈絡,以作品為主體,系統地講授中國石油文學發展、繁榮及取得的成就。該課程主要以中國石油文學發展歷程為綱,以不同階段經典文學作品為目,通過對石油文學基礎理論、作品深刻內涵、石油精神的深入解讀分析,讓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石油文學發展的概貌,熟悉并掌握重要作家創作情況、經典作品的文學成就及其意義,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專業素養與核心能力,培育學生具備愛國情操,使學生領悟石油精神,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學目標:了解中國石油文學發展歷史、特點、成就、意義;培養和提高對不同體裁石油文學作品的分析能力與鑒賞能力;通過油田采風、創意寫作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與創作能力。
二、中國石油文學概論課程教學內容
該課程授課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從中國石油文學發展角度來分析,主要包括石油文學的發展歷程、石油文學的精髓、石油文學作品的藝術風格、石油文學批評、石油文學的意義和影響等五個方面。
關于中國石油文學發展歷程,《略談石油文學的內容及特點》一文認為石油文學發展與石油工業發展相對應,按照石油工業發展階段將石油文學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石油文學斷想》一文將石油文學的發展與石油工業的三次崛起相對應,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中國石油文學發展歷程與石油工業發展密切相關,其發展階段必然離不開石油工業的發展,而文學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所以完全按照或者完全拋開石油工業發展來劃分中國石油文學發展階段,是不客觀的,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論題。
中國石油文學的精髓是石油人的精神,從玉門風格、鐵人精神、大慶精神,到新時代鐵人精神,一脈相承。課程結合反映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成就的各類文學作品,結合石油工業的貢獻,深入研讀分析,引導學生從理論和實踐中深刻領悟石油精神是石油文學的精髓,目的是培養為人誠實、基礎扎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且具有創新意識的社會主義新時代優秀人才。
中國石油文學作品的藝術風格總體上以豪邁雄壯崇高為突出特點,展示的是石油人迎難而上、不屈不撓、勇于創新的大無畏精神。展示石油人柔軟內心的溫婉清麗的藝術風格雖然并非其主流特點,但石油人在蒼茫云天間,在滾滾石油洪流中,在喧囂的塵世間,展現的是石油人理性的思考、人性的磨礪與閃光,以及內心的純凈與樸素。展示宏大與表現細微而體現出的不同風格,同樣是文學藝術風格的重要構成部分。
中國石油文學批評是對石油文學發生發展的現象、規律進行理論分析,包括文學創作、文學接受等,以及文學運動、文學思潮和文學流派等進行的理論探索。20世紀80年代武斌、張洪波、王貴等專家的文學思考,2020年以來張大海、車曉彥等學者的專題評論,尤其近年來關于熱播電視劇的評論,都展示出石油文學批評的發展。石油文學在所有工業題材創作中成績突出,但其文學批評的發展相對滯后,沒有跟上石油文學發展的步伐,因而石油文學評論隊伍仍需要不斷壯大,其發展、研究的空間依然很大。
中國石油文學具有重大意義和影響。中國石油文學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出現了一批著名詩人、作家。從地域來分析,大慶石油文學成績突出;從體裁來分析,詩歌創作取得的成績豐碩。石油文學所取得的顯著成績,使其自身在當代文學中的價值更為突出,對當代文壇的影響更為深遠,是構成當代文學豐富多樣化主題和藝術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下篇從題材來分析,主要涵蓋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影視劇等不同題材。
中國石油詩歌是石油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石油工業題材的詩歌作品。著名作家、學者、石油工人等各階層人員創作了大量詩歌作品,關注石油工業的發展和成就。比如鐵人王進喜、“石油詩人”李季,以及艾青、田間、公劉、邵燕祥、舒婷、劉湛秋、流沙河等詩人也都創作了石油詩歌。各大油田詩人的詩歌創作與專業作家的詩歌創作,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中國石油散文是石油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石油工業題材的散文作品。石油文學奠基人之一李若冰的作品《柴達木手記》,是中國石油文學發展歷程中的一座豐碑。著名作家雷抒雁的《彩色的荒漠》、楊朔的《石油城》、賈平凹的《走進塔里木》、陳忠實的《山連著山》、趙鈞海的《回望木井架》等作品均有具相當的影響力。
中國石油報告文學是石油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報告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報告文學的文體特點和風格,是反映石油工業題材的報告文學作品。如劉白羽的《石油英雄之歌》、張敬群的《世界沙漠第一路》等報告文學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何建明的報告文學《部長與國家》被改編為電視劇《奠基者》,成為國慶60周年獻禮大片。
中國石油小說是石油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小說的組成部分,是反映石油工業題材的敘事作品。孫秋生的長篇小說《流動的黑金》以石油行業為背景,描寫了新一代石油人無私奉獻的故事。高安俠的長篇小說《野百合》以中國大陸第一油礦為背景,反映了幾代石油人的奮斗歷程。
中國石油影視劇是石油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當代影視文學的組成部分,是反映石油工業題材的影視劇作品。電影從《創業》到《鐵人》,反映了中國石油工業艱苦奮斗的創業史。電視劇從《西圣地》《奠基者》到《共和國血脈》,不斷推陳出新,令觀眾更為深入真切地了解了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與改革,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
以上五個方面是中國石油文學的主要構成部分。該課程從作品本身出發,要求學生在認真閱讀原作的基礎上,領悟作品藝術風格及主題思想,并將自己的油田實踐、采風與感悟結合起來,從實踐中積累素材,尋找生活原型,進而創作出有一定水平的各體文學作品。
三、中國石油文學概論課程教學模式
中國石油文學概論課程培養學生石油文學作品鑒賞與創意寫作的核心能力,強調實踐性特色,突出深入性體悟,使用藝術性語言,激發創造性思維,創作現實性作品。為此,我們采用對接式課堂教學+油田采風+創意寫作的教學模式,與相關核心課程相對接、與專業實習相對接,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與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方面,首先,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32學時,通過詳細講解,讓學生了解石油文學發展歷程、石油文學的精髓、石油文學作品的藝術風格、石油文學批評,以及石油文學的意義與影響。其次,從不同題材入手,詳細講解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影視劇等石油題材的經典文學作品,及其藝術特色、文學價值、深遠影響等。再次,與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相對接,在該課程教學中適當融入中國石油文學作家作品分析,結合現當代文學思潮、文藝爭鳴現象,從文學史的角度著重強調石油文學的地位和影響,從而揭示石油文學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的價值和意義。
油田采風實踐活動與專業實習相對接。理論課程結束之后,學生要開始一周時間的專業實習,由專業教師帶隊赴延長油田、長慶油田或玉門油田等地,深入真實生活,了解普通石油工人的平凡生活、平凡崗位,了解石油工人平凡歲月中的不平凡事跡。通常的專業實習時間也是一周,主要是以參觀歷史文化遺跡為主,以調研報告為考查方式,但效果并沒有完全實現預期設想。而油田采風實習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行業性特色,預設了專項考核目標,即創意寫作成果,強調的是心靈的感悟與升華,這促使學生自覺地從實踐中感受和認識社會,了解石油行業、石油人,進而深切體悟石油精神的精髓。
創意寫作是一個動態的思維過程。在油田采風活動中,學生隨時隨地記錄和發現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根據個人所長,以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等文體進行現場創作,并不斷修改完善,體現出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教師帶領學生再與基礎寫作課程相對接,回到理論課堂,完成從實踐到理論的反饋。基礎寫作注重學思結合和從理論到實踐,而油田正是將寫作基礎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社會大課堂。學生實習結束后返回校園,繼續在基礎寫作課程中提高,從語言表達、思想內涵、藝術特色等方面對作品進行多方潤色,提高文學語言的表現力,使作品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總之,從課本課堂到社會實踐,再到文學創作的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文學訓練過程,學生在油田這樣的真實環境中切身感受石油文學作品中的環境和人物,在真實與虛構之間進行對比分析,從理論與實踐雙重意義上感悟文學創作的源泉在于生活,進而感悟文學來源于真實的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中國石油文學概論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構
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而課程質量是高校教育質量的關鍵。
中國石油文學概論質量評價體系體現在教師、課堂、教材、實踐、效果五個層面。教師層面,任課教師的職業道德與素養、知識智能結構與專業素養、教學技能等,均是課程教學的主觀決定因素。課堂是教學過程的直接現場,45分鐘的有效課堂教學是課程質量的根本保障。教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除了課本,還有網絡資源、在線課程資源等。教學實踐是學生拓展視野、理論聯系實際的陣地,尤其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而言,教學實踐活動意義非同尋常,他們更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的實踐活動。教學效果主要包含課程考核、學生評教、督導評教。課程考核是最直接的效果,是通過考試、平時作業等直接反映出來的;學生評教是從學生角度對課程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反饋;校院兩級教學督導通過課堂觀察與調研了解教學效果,著眼于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調研;另外,教師關于課程教學的問卷也是教學效果的直接反映。
中國石油文學概論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構,可以較全面地反映該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對課程質量做出客觀準確而全面的評價,從而實現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目標。
五、中國石油文學概論課程教學延伸
該課程的延展有助于在專業建設方面形成特色和優勢,可在全校范圍內開設通識教育選修課中外石油文學作品鑒賞,重在學習當代石油文學優秀經典作品,普及石油文化,了解石油文學,領悟石油精神的時代內涵,培養學生堅忍頑強的性格、富于創新的精神,為其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做好積極準備。
對相關專業研究生可開設中外石油文學研究專題選修課。藝術碩士研究生通過課程學習,可以從不同視角形象描繪作品中的人物,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內涵。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通過學習,能以石油精神投身海外漢語教學事業中,發揚石油人吃苦耐勞、敢闖敢干的精神,在海外弘揚中國石油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塑造良好的中國國家形象。
總體而言,中國石油文學概論是石油類高校應當開設的一門特色課程,該課程教學是在石油文學研究基礎上展開的課堂教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石油文學發展嬗變歷程,揭示了其文學藝術風格與特色,傳承了石油人“三老四嚴”的優良傳統,展示了新時代石油人勇于創新、敢于變革的時代風貌,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參 考 文 獻 ]
[1] 閻三忠.鐵人精神是石油文學的靈魂[N].文藝報,2017-09-11(5).
[2] 范豫魯.論中國石油文學的演變[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91-96.
[3] 何世龍.中國石油文學研究30年[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4-27.
[4] 管興平.漫議“石油文學”[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40-42.
[5] 武斌.石油文學斷想[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3):76-80.
[6] 王貴.略談石油文學的內容及特點[J].文藝評論,1985(4):19-22.
[7] 李煜凱,朱泓.大學課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7(1):7-10.
[責任編輯:鐘 嵐]
[收稿時間]2020-06-03
[基金項目]西安石油大學2019年度“立德樹人”研究重點項目“基于詩教活動的高校社團立德樹人功能發揮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LD201902)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柯卓英(1966-),女,文學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學與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