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藝術以新穎奇特為其顯著特征,在對于美術教育的研究當中,了解、認識當代美術現象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對于摘取當代藝術中的適當內容引入美術教育課程資源之中,不僅僅是對于美術教育內容與資源的重大補充,而且能為美術教育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當代藝術現象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和應用策略是非常值得我們加以深入探究的。
關鍵詞:當代藝術;美術教育
一、對于當代藝術的定義
當代藝術的概念是相對于現代藝術而言的,其顯著特點是綜合了多種藝術種類、強調觀念和新技術的應用,并能反映當下時代特征。當代藝術的種類繁多,既包括傳統的繪畫、雕塑等傳統藝術門類,也包括攝影、裝置、行為表演藝術、觀念藝術、新媒體藝術等新興的藝術門類。當代藝術的代表人物有:安迪·沃霍爾、中國的森達達、美籍韓裔白南準等。而當代藝術的主要技術手段為在繪畫中融入印刷;在雕塑中使用機械或電子裝置;在影像中使用VR、交互、互聯網技術;在裝置作品中使用聲、光、電技術等等。
當代藝術的顯著特點也表現為其主題、材料、形式的多樣化;新技術和新的表現手段的大量使用;并且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流行性。
二、當代美術的現狀
西方藝術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正式進入后現代主義時期,各式各類、多樣新奇的新型藝術層出不窮,而傳統的美術思維已經無法跟隨這些“新奇”、“震撼”甚至“怪誕”的美術現象了。當代美術的產生有其社會、經濟原因,也有其哲學原因。存在主義、結構主義等對當代美術產生了深遠而至關重要的影響。無論如何,隨著西方美術界“新藝術”的愈演愈烈,這片西風還是刮到了東方大地上,中國美術界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走入了“后現代”。1989年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以及在此展覽上突發的幾個行為藝術更是讓在當時的中國美術界掀起軒然大波,也注定了其充滿爭議的命運。一時間“新潮藝術”、“觀念藝術”“先鋒藝術”等詞匯被評論家和批評家拿來界定這一現象,并直至今日還是有所爭論。
對于現在的中國當代藝術而言,再也沒有固定的、共同的符號可言,藝術創作走向了多元化,這不僅與社會的發展、美術史的發展有關,也與藝術家個人的知識結構、生活體會,以及當代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的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三、美術教育中引入當代藝術的必要性
在對于美術教育的研究中,當代藝術給了我強烈的印象與深刻的沖擊,尤其在閱讀美術教育校本課程的同時,我也產生了對于把當代藝術引入美術教育的強烈愿望。
對于小學生的美術教育還處于初步階段,但對于初中生尤其是高中生的美術教育來說更是十分重要的。初、高中生們正處于青春期,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旺盛的活力,他們熱衷于追求新事物。所以,從這點來說,對于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初、高中生可能會抱有逆反心理,并且可能會抵觸對于美術的學習與了解。正因如此,我認為當代的美術教育課程中需要加入新的內容,而不是一直“老生重彈”,讓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所以,美術教育課程的內容是要與時俱進的,與時代一起發展進步,這樣的美術教育課程才能足夠吸引人,讓學生們能在課堂上真正對美術感興趣,能置身于美術的世界中,并從中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而加深他們對于美術、對于社會、對于自己本身的認識與理解。
當代藝術來源于現實生活,開放性與包容性極強,并且豐富多彩。對于當代美術教育者來說,吸收當代藝術的精華,把它們融入到美術課堂、課本中來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樣,能讓知識不僅僅停留在課本中,更能運用于實踐中,為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當代美術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身心的全方位發展與完善對于人們越來越重要,所以,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位素養的素質教育被提出。眾所周知,美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小學、初中、高中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且此地位隨著音樂、美術科目被納入中考而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有顯著的提升。作為美術教育的主要載體,美術課程的實施與展開顯得至關重要,美術教育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審美意識以及動手實踐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可以影響到他們日后對于就業的選擇以及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然而,在當代應試教育的壓迫之下,中小學教育對于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是遠遠不夠的,美術教育的課程甚至幾乎被忽視而讓位于給所謂的“主科”,除此之外,當代學校的美術教育課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教學內容不夠新穎、教學手段不夠多樣等等。正是因為這兩大方面的缺陷,美術教育課程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課程目標是很難達成的。面對這種嚴峻的環境與巨大的挑戰,美術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然而,要從哪方面入手、從哪里尋找注入美術教育課程的新鮮血液呢?多元的當代藝術無不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把當代藝術引入美術教育的課堂之中,難道對于當前僵化的美術教育課程不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嗎?當代藝術與學校美術教育的結合,是對美術教育內容的補充與豐富,是對學校美術教育課程的一次新的嘗試,并且是提升美術教育課程效果的有效途徑,相信通過此舉措,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將會得到更加協調、更加全面的發展。
五、結語
當今世界處于在全球文化一體化發展且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之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寬,正因如此,與其然讓他們有著接受不良信息的危險,還不如把當代藝術引入美術教育中,讓他們認識、了解當代藝術,并逐步形成對于藝術的分辨能力。
我們要通過在美術課堂中關于當代藝術的內容講解,啟發學生們的思維,讓他們能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當代藝術的深刻內涵與其創作理念。并通過當代藝術作品能深刻地認識一些社會現象,深化對于社會的認識,能樹立正確的三觀,指引以后的學習、生活之路,并且能在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己。我相信,這也是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敬金瑤.當代藝術融入中學美術教育的價值與教學模式初探[J].戲劇之家,2021(16):166-167.
[2]肖曉陽.高校美術教育中引入現當代藝術內容的意義[J].高教探索,2005(03):66-67.
[3]楊思杰.新時期美術教育教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J].中國教育學刊,2015(04):43-47.
作者簡介:馮文瀚(1997.6—),女,漢族,籍貫:湖北荊門人,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