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愛蘭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是構成教學活動的主要因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這兩部分內容聯系起來,從而構成一個完整且良好的教學體系。提問策略是促進師生互動的橋梁,通過提問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增強教學有效性。本文是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主要探究內容,分析了在教學實踐中提問策略的實施,旨在通過有效提問,優化初中語文教學。
關鍵詞:提問策略;初中語文;教學實踐
引言:
課堂提問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課堂教學環節,幾乎所有科目教師都會通過提問來推進課程進度、引發學生思考、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等。俗話說“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就強調了身為教育者應懂得如何提問,因為學生只要有了疑問才會有欲望去探究答案,才會主動思考,并在回答問題時,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是高效的。提問策略就是設疑的過程,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和探究,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懂得如何提問以及提問的時機、注意事項、方式等,從不同的角度調動學生學習動力,增強師生互動的同時,也發揮出提問的價值。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策略的現狀分析
(一)提問問題復雜繁多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之前,需要對學生學習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傳統語文課堂,教師多是將重點放在了知識講解上,容易忽視課堂提問。但實行提問策略并不是提問的問題越多越好,很多教師為了落實提問策略,在課堂上沒有目的性的提問,反而阻礙了學生語文知識學習。同時,由于問題缺乏有效性,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導致本就不寬裕的教學時間,更為緊張,從而影響了教學有效性。這也體現出教師提問的方式有著很大問題,提問真正的作用也難以突顯。
(二)未能從學生角度出發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身為教師應當明確這一點,懂得尊重學生,以此為基礎進行提問。但在實際教學,很多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表現出慌亂、緊張的狀態,難以深入分析并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同時,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足,所設置的問題不符合學生認知,不僅容易影響提問有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語文學習。
二、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應當注重的問題
①所提問的問題要明確且清晰。教師在提問之前需要明確提問的目的是什么,應該怎樣提問,必要時應將問題以口語化的方式進行解釋。學生只有聽懂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才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②提問要適時。教師提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接下來的教學做鋪墊,所以教師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所提出的問題應當達到深化難點、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內容理解程度等,舍棄形式化的提問形式,真正發揮出提問的作用。
③提問不宜太多。一節課程時長是有限的,如果教師提出問題太多會使學生一直處于思考狀態,很容易出現厭倦、懈怠、麻木等問題。同時過多的提問也難以保證提問的質量。因此,教師提問的問題要精練、明確,經得起深究,并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課文內容。
④懂得傾聽。提問是一部分,傾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應懂得聆聽,并分析學生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答案,從而了解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推動課程進度。
三、加強初中課堂中語文提問策略的方法分析
(一)巧設提問情境,把握提問時機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時機十分關鍵,問題的實質是知識的凝練和升華。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的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而不是畏手畏尾。教師也需要從學生實際能力出發,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實現針對性強,且科學的教學。例如,教師所提問的問題可以是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提問之后,教師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究,實現有效教學。
以《紀念白求恩》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向學生展示與白求恩相關的視頻文件,將學生帶入到求救死扶傷的情境中,通過相應的影片使學生了解到白求恩的事跡和精神,提出文章中運用了那些寫作手法?這些寫作手法有什么好處?促使學生學習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并體會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推進教學進度,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并發揮出提問的作用。
(二)適當設疑,提升學生質疑能力
教師提出問題,不僅要讓學生去回答,同時也要讓學生懂得質疑,在質疑中發展學生思想。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注重發散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同時也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在課上提問學生的同時,也要給予學生質疑的機會,善于抓住學生疑惑點,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比如,學生在學習《說和做》一課時,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根據這句話,教師可以提出:“是不是聞一多先生是個醫生呢?因為提到了他要給民族開一劑藥方,怎樣才能給民族開藥方呢?”教師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思考,并質疑教師的問題,作者所用到的“開一劑藥方”所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將民族比喻成一個病人,從文化上研究救國之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中所表達的真正含義,同時通過問題引導,使學生產生質疑,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再由學生給出的答案擴展語文知識,便能很好的將學生思維引入到更深層次當中,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四、反思
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將學生思維引入到課文當中,并通過問題引導,發散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深入的了解。除了上文中所提到的提問方式,符合學生實際所需的才是最佳的提問方式。因此,教師應具備應變能力,能夠找準學生興趣點或是疑惑點進行提問,構建更為高效的語文課堂。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掌握提問技巧,并基于學生理解、認知能力設計問題,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參與課堂學習。同時,通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并結合思考促使學生思想更為活躍,以提問策略達到優化語文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羅孝國.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1(29):119.
[2]張雪娟.有效性提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1(15):134-135.
[3]李曉雪.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策略研究——以余映潮的《陳太丘與友期行》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9):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