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昌
摘要:林業資源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及含蓄水源等眾多功能,為人們生態環境的改善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與此同時,林業資源又是人們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源,如何在維持生態平衡的同時合理利用林業資源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現階段,我國政府部門將林業資源保護視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并持續關注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
關鍵詞:林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1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二者的關系
兩種效益相輔相成,彼此不僅相互影響,而且還相互制約,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對其中一方造成損害。也正因為如此,在開發林業經濟時,需要確保生態系統的資源在轉換為利益時可以保證轉換過程的動態平衡規律,這是因為能量和物質要素間的轉化過程必須保證為最大穩定態,才能確保該轉化關系的穩定,而如果過度開發自然資源,造成動態平衡規律被打破,就可能造成轉換失衡,引發林業經濟下滑。所以在林業經濟的開發中,想保證經濟效益可以持續增長,從業者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也必須對其加以補充,讓自然資源被開發、轉化為經濟成果時,整個系統依然能保持協調有序的發展趨勢。
2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發展面臨的困境
2.1林業資源生長周期長
眾所周知,林木生長周期十分漫長,從幼苗到成才往往需要數十年時間,因此要想短期內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十分困難。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實現,需要具有穩定的林業資源,而部分人員為追求經濟效益的實現,盲目亂砍亂伐,如此嚴重降低了林業資源的保有量,同時也降低了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功能的發揮。
2.2林業資源開發不合理
現階段,我國林業資源開發模式仍相對落后,林業資源浪費現象十分普遍。一方面,我國林地分布相對固定,主要集中于東北和西南地區,其他地區林業資源相對匱乏。另一方面,我國林業企業發展規模小,林業產品相對低端,如此造成大量林業資源轉化為低端產品,不僅經濟效益差,同時也不利于林業產業的轉化與升級。
2.3過渡開采造成生態破壞
經濟效益的追求是企業開展林業生產活動的重要目的,因此許多企業往往將經濟效益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在此經營理念下,許多企業往往為追求短期內的經濟收益,對于林業資源進行過渡開采,將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拋之腦后。林業資源的過渡開采,不僅造成林業資源難以實現持續盈利增收,同時也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因此這種發展模式具有極大的局限性。
3林業生態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3.1促進林業資源永續利用
林業生態的開展可依托林業公園或濕地公園的建設,這是林業資源的多樣化表現形式,也是現代旅游業開發與創新的結合方式。通過這些旅游項目的開展,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們對林業資源重要性基本認識;另一方面可創造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再反哺到林業的生態建設中,從而更好地促進林業經營的良性循環,同時體現出林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通過林業生態旅游項目,可以有效提高地方的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產業結構,讓游客在開展、參與林業生態當中,更加充分認識到了林業資源的重要性,對于提升環境保護意識,突出林業資源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力都有重要意義。
3.2推動林業經濟循環發展
按照我國相關標準,林業資源可分為商品林與公益林,這是兩種不同的經營管理形式。在林業資源管理維護方面,商品林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而公益林則將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結合放到首位。林業生態的開發更多是面向公益林,而商品林在輪伐期之前也可依據林業情況適當開展林業生態教育,為林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更多方式,促進林業經濟的循環發展。
3.3增強林業資源保護意識
林業生態應當全方位、多層面、寬領域對林業資源做好保護,使人們更好地認識到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及價值所在。在林業生態發展初始階段,人們對于林業生態教育的方式較為單一,大多停留于紙質媒介。近年來,林業生態通過對林業的親身感受,加強了對林業生態系統的保護意識。
4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發展
4.1加大生態建設投資
基于我國現階段生態環境建設具體狀況,相關部門需要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的有序發展,對相關建設加大投資力度,為生態環境建設的資金保障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通常情況下,林業生態建設需要購買栽種和維護幼苗。在開展具體工作時,設備儀器日常維護,引進先進技術,養護優質林木,林木防火,林木藥物噴灑,林業正常維護是其極為重要的關鍵性內容,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順利進行林業生態建設。在對林業生態建設進行投資過程中,還需要對其科學鉆研高度重視,不僅需要鉆研林木培養方法,同時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林業資源保護策略。與此同時,在林業開展具體工作時,檢測儀器和生產設備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需要對檢測技術加大科研投資。在林業維護方面,進行防火救火工具的合理更新,對林業病蟲害加大藥物投入,確保林業健康生長。
4.2強化生態建設力度
林業企業如果要確保同時進行林業經濟發展和林業生態保護,必須對其產業生態建設加強重視。在開展具體工作時,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對其加大扶持力度,林業企業還需要對其加大投資,在進行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投入更多資金,確保林業發展的現代化,進而保障有序進行林業生態保護。與此同時,林業企業還需要有效落實生態建設資金,在林區空隙處以人工方式補值高等數種,確保林區具有科學完善的生態系統結構,確保其森林系統的復雜性和系統性,從而使林區生產具有更大的生態效益。
4.3完善開發保護機制
在林業建設過程中,開發保護機制的科學完善能夠對其協調發展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因此,在開展具體工作時,需要進行開發保護機制的科學完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確保權責分明,必須明確劃分林業的開發使用權和保護權,明確職責大小,對我國現階段政府部門在林業保護工作中的弱勢地位進行科學改善,盡量細化監督職能,確保有效落實林業保護工作,對現代林業的經濟開發和生態建設進行有效協調。其次,政府部門在承包林地之后,需要進行生態保護協議的合理簽訂,確保承包方在具體使用林地過程中明確自身具體值,對其一味索取的不良行為進行有效遏制。最后還需要強化林地保護立法,在我國現階段領地保護立法普遍為原則性規定,內容缺乏具體性和可行性,導致政府部門在進行部分工作時無法可依,基于此,需要加快立法,基于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林地保護法律的合理制定,確保其可行性。
4.4 科學引進先進科技
在現代林業發展過程中,通過進行戰略部署的合理完善,科學培育林業資源,在具體種植過程中,還需要確保幼苗質量合格,對鈴木快速生長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全面防治林業病蟲害,對林業資源發展的健康性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與此同時,還需要有效提升防火措施,確保森林具有更高的成活率,通過進行綜合性開發帶動產業資源,對林業資源發展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在具體發展林業資源時,還需要確保其發展的可持續性。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加快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舉措。針對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現狀,必須要積極轉變林業發展觀念,并注重林業管理體系和產業結構的發展升級,由此實現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劉銀龍.林業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師,2019(09):294-295.
[2]董瑋,田淑英,劉浩.林業生態經濟發展多維度公共政策選擇與測度[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27(11):149-158.
[3]董瑋,田淑英,李瑤.林業生態經濟發展動態趨勢:理論模型與區域差異[J].華東經濟管理,2017,31(11):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