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立 桂秀梅
摘要:“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特色數字資源建設成為立館之本,本文從加強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資源建設、提升館員整體素質、加強網絡安全與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探索了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如何特色數字資源建設。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圖書館;特色數字資源
一、“互聯網+”概念的提出
國內“互聯網+”的理念最早由于揚在2012年11月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提出[1],他認為“所有的傳統行業都應被互聯網改變”,每個傳統行業都應找到自己“互聯網 + ”的立足點。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 2015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該計劃主張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融入傳統行業中,借以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再分配來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1]。“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使傳統行業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高校文獻信息中心的圖書館,承擔著為高校教學與科研提供信息資源的任務,在“互聯網+”時代同樣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高校圖書館應積極調整策略,把握這一好時機,使高校圖書館得以飛速發展,使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以更好地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優質服務。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特色數字資源建設的必然性
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手機網民規模達9.86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7%。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普遍應用,使得高校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大有可為,為用戶提供特色數字資源服務成為可能[2]。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圖書館的用戶行為與以往相比發生改變。高校圖書館用戶的閱讀習慣越來越傾向于使用不受空間限制,具有高度互聯功能的設備在任何地方展開閱讀活動,因此目前各高校圖書館都加強了本館的數字資源建設,在進行數字資源建設時,根據本地區特色文化資源以及本校特色學科等進行特色數字資源建設,既可以繁榮本地的文化,又可以更好地為本校師生的學習科研提供幫助,滿足師生的個性化和多樣性的需求。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特色數字資源建設
1. 加強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資源建設
特色數據庫是指圖書館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館藏特色或本區域特色文化資源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具有本館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獻信息資源庫[3]。
目前,在數字資源建設方面,各高校圖書館都有自己的自建數據庫,這些自建數據庫多以本校的畢業生學位論文、教師的科研成果、專家學術數據庫等為主,缺乏能夠充分體現本館數字資源優勢的資源,數字資源的建設停留在相對淺顯的層次,具有本校、本地區特色的數字資源欠缺。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已成為一所高校圖書館的立館之本。中國國家圖書館是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國家圖書館之一,從其網站上可知國家圖書館建設的特色資源內容除中文電子圖書、博士論文外,還涉及民國文獻、甲骨實物與甲骨拓片、敦煌文獻、金石拓片、年畫、老照片、音像資源等,資源的類型有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4]。因此,高校圖書館可根據本校的特色或強勢專業以及地方特色建設本高校的特色數據庫,使之成為圖書館的品牌。
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該校是國內外棗樹科學研究的核心單位,隸屬于河北農業大學的“中國棗研究中心”是中國棗研究的權威機構,承擔著 30 多項國家級及省重點科研項目,取得過 20 多項省部級以上研究成果。結合以上專業優勢和研究成果,我校圖書館可以建立棗文獻數據庫,并將其建設成為河北農業大學圖書館的一張名片。
2.提升館員整體素質
阮岡納贊認為:“不論圖書館位于什么地方,也不論其硬件設備和圖書管理方式如何,關乎圖書館成敗層面上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圖書館員素質的高低。”[5]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圖書館中專業人才的數量、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圖書館的發展水平。調查顯示[6]:2016 年,我國高校圖書館非圖情專業學科背景的館員居多,而具備圖書館學或情報學專業背景的館員數量不到總數的 1/3。這說明我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存在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極大地限制了特色數據庫的建設。解決以上問題,一是引進相關的專業人才,為特色數據資源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加強現有館員的培訓,提高圖書館員在“互聯網+”時代新技術新業務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保障特色數字資源的建設。
3.加強網絡安全與知識產權保護
“互聯網+”為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但也帶來了知識產權和網絡安全方面的問題。首先,由于互聯網是一種公共的開放性平臺,必然會產生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問題,如病毒的破壞、黑客的侵入等,這將會導致高校圖書館的數據信息的泄露;其次,由于用戶的知識產權觀念薄弱,以及當下的信息傳播方式多元化,導致侵犯原著作者版權行為屢見不鮮。
在網絡安全方面,高校圖書館一是可以利用防火墻技術和入侵檢測技術對非法入侵行為進行攔截,二是可以通過設置用戶登錄密碼或短信驗證碼等對數據庫進行加密,進一步保證數據庫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三可以通過呼吁相關部門加大對竊取用戶隱私行為的監督、懲處和執法力度。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一可以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應急預案,二通過網絡與小冊子等方式加強知識產權的宣傳,提高用戶的知識產權意識。
四、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的形式,用戶的服務方式等都有極大的變化,為用戶提供及時、精準、有效的信息成為重中之重。加強特色數字資源的建設,使之形成本館特色,成為本館的品牌。
參考文獻:
[1]互聯網+.百度百科[OL]. ?[2021-6-13].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2%E8%81%94%E7%BD%91+/12277003.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 47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OL]. [2021-2-3]. ? https://www.mpaypass.com.cn/download/202102/03172927.html.
[3]秦波,鄒麗紅.淺談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構想[J].現代情報,2008(3):99-101.
[4]中國國家圖書館[OL].http://www.nlc.cn/,2021-03-20.
[5]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308,33.
[6]孫媛媛,李峰,邱效威.我國高校圖書館館員隊伍建設調查與分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9(5):121-125.
作者簡介:張俊立(1975.3),女,漢族,河北邢臺人,工作單位:河北農業大學, 碩士研究生,副研究館員
研究方向 :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
基金項目:2016年度河北農業大學社科基金項目+“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資源建設研究+SK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