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生
摘要:本文分析了裝配式鋼結構發展現狀,指出其發展受到阻礙的四個方面。結合鋼結構建筑固有的幾個優勢,本文提出加強政府主導下的宣傳與推廣、推進裝配式鋼結構全產業鏈規模化發展、加強配套規范族的全面建立、積極推動機器人焊接技術和BIM技術等新技術與裝配式鋼結構的融合等四條建議。
關鍵詞:裝配式;鋼結構;發展;建議
與混凝土、磚石材料相比,鋼材可謂是一種綠色、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即便算上生產過程,鋼結構建筑的能耗依然比鋼筋混凝土建筑、砌體結構建筑低得多。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筑。時至今日,這個規劃的時間已經過半,然而現階段,我國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發展,較之預期比較落后,落后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主要表現在:
1.鋼結構市場占有率低
工業發達國家如瑞典、美國,鋼結構住宅占新建住宅總面積的比例,高達80%和75%。而同時期我國鋼結構住宅,其新建住宅面積,占總新建住宅面積,不到5%。
1.1產業鏈碎片化現象嚴重
在工業發達國家,鋼結構建筑,特別是民用住宅建筑,建筑開發相關企業往往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其大型企業往往能使得材料、研發、生產、加工、安裝、物流等方面聯系緊密。而在我國,這些上下游產業之間的結合不甚緊密。原材料的生產與加工脫節,產業研發與安裝脫節,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各自脫節,這些現象在我國可謂司空見慣。
1.2配套產業不完善
我國為鋼結構提供內外墻板、樓蓋板的企業較少,且多為一些小廠,未能實現規模化。相關墻板也未能像工業發達國家所能提供的那樣,可以將水電、防腐、保溫、隔音、防水、裝飾等功能聯立集成到一塊板上。
1.3新技術融合緩慢。
我國業已發展起來的BIM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鋪張揚厲地發展。國家也要求建設多個BIM技術融合裝配式技術的試點、示范基地。但BIM技術與裝配式鋼結構技術的融合,仍較為緩慢。機器人技術、3D打印技術也方興未艾,但至今這兩項技術與鋼結構技術的融合仍較罕見。新興技術與裝配式鋼結構工程融合緩慢,成為阻礙鋼結構發展的又一障礙。
事實上,目前裝配式鋼結構在我國的發展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也就是說,鋼結構的許多優勢,并沒有給其帶來合理的產業定位。鋼結構的產業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自重輕
同等條件下,鋼結構的自重僅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自重的55%左右(實際上低層輕鋼結構比這個百分比還要低)。
2.1構件截面積小
鋼結構構件的截面積,亦僅為鋼筋混凝土的1/3左右,可以增加老百姓的得房率。
2.2工期短
每兩天半到三天可以完工一層,而鋼筋混凝土約七天一層。實際工期可縮短至鋼筋混凝土工期的50%。
2.3環境壓力小
鋼結構因其安裝系干作業安裝,無須用水,無須用振搗機械,也無須用高強度的泵壓制漿液。其揚塵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遠遠小于鋼筋混凝土建筑。
2.4抗震性能
鋼結構完全采用柔性材料,抗震性能遠高于采用脆性材料的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
2.5徐變與碳化
鋼結構抗徐變能力強于混凝土結構,且本身不會像混凝土與二氧化碳產生碳化反應。
2.6建筑設計可與結構設計同時進行
鋼結構建筑由于本身固有特性,其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可以同步進行,而不是與混凝土結構類似,無須先進行建筑設計,再進行結構設計。
2.7項目全壽命周期內的整體成本與混凝土建筑基本持平
鋼結構在其全壽命周期內,整體成本(包括施工成本、運營租金、未來回收鋼材等費用與收益的綜合折算)基本與混凝土持平,甚至在有些情況下,成本低于混凝土建筑。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對現行裝配式鋼結構的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3.加強政府主導下的宣傳與推廣
大力推廣裝配式鋼結構的優勢,啟用一些列優惠政策,從財政、稅費、融資、行政等方面進行政策導引。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加強對裝配式鋼結構的宣傳和推廣工作,使得鋼結構在民間和企業中的認可度抬升。
3.1推進裝配式鋼結構全產業鏈規模化發展
要推進現階段裝配式鋼結構產業鏈的融合發展,產業上下游的材料、物流、安裝、研發要盡量融合在統一的指令源之下。材料選購、設計施工、產品運營和開發創新,要盡量在一個企業實體的主導下完成。推進全產業鏈規模化發展,能大大促進裝配式鋼結構產業向優質、高效的路子上越來越快、越來越好地發展。
3.2加強配套規范族的全面建立
針對目前配套的規范零散、不全面、有瑕疵的問題,筆者認為,要加強配套規范的全面建立健全,使之形成規范的“族”。這樣一來,在項目的全壽命周期里,能做到有所依據,有所憑恃。一套強大、健全的規范族,是產業得以穩定向好發展的定艙石。
3.3積極推動機器人焊接技術、BIM等新技術與裝配式鋼結構的融合
鋼結構建筑的優勢,很多時候在于批量化生產和批量化安裝。如果能將機器人焊接技術(特別是已較成熟的角焊縫焊接技術等),較好地推廣到鋼結構產業中來,則裝配式鋼結構的產業優勢,還將進一步擴大。另外,BIM技術中的一系列快速建模軟件,如Revit,如能更快更好地融入進裝配式鋼結構的設計、施工與運營,必將使得整個產業鏈大為進步。
參考文獻
[1]崔璐.預制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經濟性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5.
[2]郝際平,孫曉嶺,薛強,樊春雷.綠色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體系研究與應用[J].工程力學,2017,3401:1-13.
[3]周緒紅,王宇航.我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土木工程學報,2019,5201:1-7.
[4]吳少博.基于BIM技術的鋼結構住宅應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
[5]于競宇,張龍雨,王靜峰,鐘治峰,朱力.鋼結構建筑產業化政策分析與推進機制研究[J].建筑鋼結構進展,2018,2002:1-12.
[6]高良,俞海濤,張偉.建筑鋼結構焊接機器人應用技術研究[J].焊接技術,2021,500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