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育陽
摘要:地方公共文化服務的推廣與普及是地方群眾文化藝術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一直以來,由于面對的受眾人群素質層次參差不齊,如何有效推廣文化藝術服務的各類項目是橫亙在地方群藝館工作人員面前一道棘手的難題。要突破效能低下的瓶頸,文化工作者們在推廣項目時必須要與黨和國家自十八大以來關于文化建設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緊密結合,真正起到惠及群眾,深受群眾喜愛和逐步提升群眾文化素質等等作用,因此,在對地方公共文化服務的準確定位的基礎上進行服務思路的轉變就顯得尤為必要且重要。
關鍵詞:地方公共文化服務;地方公共文化定位;思路轉變
于地方公共文化服務的工作者而言,推廣的群眾文化服務活動效能不高是一個影響公共文化服務政策實踐的棘手問題。長久以來,我們的服務思維都是以政策需求導向為主,提升群眾文化藝術基本素質為輔;落實政策需求為主,民生福利為輔;把公共文化服務定性為“公”,提供的文化產業及服務為“私”等等。這種服務思維往往使文化項目在推廣伊始能夠做到熱烈而廣泛,而推廣后期則流于形式,更新緩慢,甚至使項目逐漸失去吸引漸行漸亡。究其根源,是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定位沒有及時調整所致。
一、地方公共文化服務定位重要性
使公共文化成為文化民生,保障群眾文化福利和推動地方文化市場的大力發展是地方文化服務工作的重要使命,而準確有效并與時俱進的服務定位是其中的核心問題。
基于文化服務定位視角下看地方公共文化服務政策的實踐表明,地方政府通過公共文化服務的巨大力量來提升本區域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和文化產業發展意識,是推動本土文化產業,文旅產品乃至城市經濟發展的巨大助力。至于以上所提及的效能低下問題,主要是對公共文化服務缺乏準確的定位并沒有及時調整思路而致。誠如宋曉玲博士后在其論文《論公共文化服務的定位》中所指出:“要突破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瓶頸,不在于從以“供”為主導向以“需”為主導的轉變,而在于公共文化服務定位的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也要求對公共文化服務進行重新定位”[1]
二、以云浮為例從公共文化服務的定位視角探討公共文化服務的思路調整
以云浮市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為例,雖然不如一線城市有政策的重點扶持,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及時發達的資訊交流,但是由于政府文化部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定位準確,使全市文化部門在近年的群眾文化公共服務中作出了優秀的成績。
從市文化館的工作總結了解到:2019至2020年云浮市文化館在市政府和局黨組的領導下,立足于文化館工作職能,努力提升其服務效能,打造文化品牌活動,拓寬免費開放的服務內容和形式,繁榮文藝創作,提升文化志愿服務水平,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充分發揮市文化館職能作用,全面提升市文化館的綜合水平,在各項工作都取得一定成效。
(一)、在重要節日期間,云浮市文化部門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組織開展了節慶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開展了包括迎新春古琴音樂分享會、文化志愿者迎新春文藝聯歡晚會、文化志愿服務送戲下鄉春節慰問演出活動、迎新春書畫攝影精品展、賀新春傳統民俗游藝活動、賀新春醒獅在內的系列活動30多場次,為城鄉近5萬多名的群眾送上來豐盛的節日文化大餐。
(二)、結合重大時間節點,抓好重大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了“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云浮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系列文化活動,如極受群眾歡迎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群眾快閃活動、南國書香節詩歌晚會等形式新穎的文化活動。
(三)、致力于舉辦各類特色文化活動打響品牌,如組織實施的2019年云浮市農村春晚啟動儀式、元宵節農村春晚優秀節目展演獲得了社會的一致好評和認可。國家公共文化云、中國文化網絡電視,省文化館對農村春晚啟動儀式、農村春晚元宵優秀節目展演2場活動面向全國觀眾進行線上直播、錄播和展播,在線觀看達50多萬人,進一步擴大了農村春晚的品牌效應和活動影響力,這些舉措打破了過去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不平衡的局面,使其效能在鄉鎮得到極大提升,成為云浮市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張特色名牌。
(四)堅持免費開放,構建公益文藝培訓新網絡大力開展場館免費開放工作繼續堅持面向廣大公眾全面推行免費開放服務,全年不閉館免費開放演藝場地、排練場所、藝術展廳、非遺展示廳等館舍資源,并按照公眾需求,提供包括服裝道具、音響設備、演藝器材、展演展示等各種文藝資源。市文化館各功能室免費提供使用4000多次(包括會議、排練、聯歡、培訓等),一樓大堂長期舉辦公益書畫圖片展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長年開放,免費供市民參觀,受惠群眾高達100多萬人次。
(五)、免費開放公益藝術培訓活動以“百姓大課堂”為代表的免費開放公益藝術培訓系列活動。“百姓大課堂”現已成為云浮市公共文化服務的品牌培訓活動。其中的季度性公益藝術普及培訓班、傳統文化與家庭教育普及講座,全年共開展活動464場次,培訓人次達到2萬多人次。季度性公益藝術普及培訓班,開展培訓活動72場次,開設有成人主持、成人古箏、成人攝影、少兒朗誦、少兒毛筆字、少兒繪畫6個普及班,面向社會招生170人,培訓對象為成人、少兒,培訓人數達到5000多人次;暑期公益藝術普及培訓班共開展培訓活動108場次,設有少兒毛筆字(設A、B兩班)、少兒繪畫(設A、B兩班)、少兒古箏、少兒舞蹈、少兒拉丁舞、青少年街舞、青少年吉他9個普及班,面向社會招生240人,培訓對象為少兒、青少年,培訓人數達到5000多人次;秋季公益藝術普及培訓班共開展培訓活動108場次,開設有少兒拉丁舞、少兒中國舞、少兒街舞、少兒古箏、少兒毛筆字、少兒繪畫、成人書法、成人瑜伽、成人攝影9個普及班,面向社會招生295人,培訓對象為少兒、成人,培訓人數達到6000多人次。
(六)傳統文化與家庭教育普及講座共開展培訓活動24場次,培訓形式以親子性質,半講座與半體驗形式進行,培訓人次達到4000多人次。
(七)打造云浮市文化館藝術團。藝術團設有中年舞蹈團、青年舞蹈團、少兒舞蹈團、少兒合唱團四個班級,團員人數有150多人,共開展培訓活動120場次,培訓人次達到4500人次。團員在我市的各項重大文藝活動和文藝賽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他還有成立云浮市文化館合唱團等等。為全面提升云浮市文化館的服務效能,培育群眾文藝骨干隊伍,樹立了具有云浮特色的品牌文藝團隊,推動云浮市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事業全面繁榮發展。
2019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少兒藝術)決賽中,云浮獲得2金2銀5銅的好成績;組織參加全省群眾文藝作品評選活動,獲省作品二等獎1件、三等獎3件;參加廣東省第十五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1幅書法作品榮獲金獎,3幅美術作品獲優秀獎;推薦文藝作品參加廣東省總工會主辦的全省職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千場文藝展演作品評選活動,獲音樂類三等獎1件、優秀獎1件,語言類二等獎1件、三等獎2件的好成績;組織我市原創歌曲參加在肇慶市舉辦的2019年廣佛肇清云韶六市原創音樂作品展演獲1銀2銅,優秀演唱獎;
(八)、搭建文化志愿服務平臺,志愿服務走向規范化,完善了云浮市文化志愿服務隊管理機制,全面完成了全市現有文化志愿者的網上注冊登記工作,全市共組建文化志愿者隊伍10支,在“廣東文化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網絡平臺注冊人數1267人,注冊志愿者年人均服務時長不低于15小時。云浮市文化館文化志愿服務隊被共青團云浮市委、云浮市志愿者聯合會評為云浮市2019年志愿服務工作優秀集體。
以上種種成績,都是和市文廣局與市文化館所制定的準確文化服務定位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結語
公共文化服務的良好發展,是地區乃至全社會經濟發展,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數字化”、“新媒體”是出現在當下社會發展中的常用詞,新型社會的公共服務面臨著以下幾種挑戰:一、資訊發達,文化需求愈加豐富,群眾對精神需求走向個性化、多樣化,但是供給力量跟不上,如場館設施的健全與增加,服務質量的提升,高科技設施的運用等,這種困境在四、五線城市體現尤為明顯;
其次,大數據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務缺乏個性化選擇,由政府部門主導的傳播方式單一,受眾面狹窄,宣傳手段缺乏吸引力,容易流于形式;
第三,地域限制大,資源分配不均,三線城市以下人才流失嚴重,使許多原本應頗具意義,造福廣大青少年的藝術免費培訓活動慢慢消失,空置了大量培訓設施,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最后,便是城鄉差距巨大,以青少年文化藝術素質培養為例,相對于城市里的孩子,鄉鎮孩子得到的公共文化服務近似于零,圖書館,公共場所的體育設施,藝術場館的缺失與簡陋,導致這部分人群對公共文化活動不熱心,參與度極低。
綜上所述,再對比云浮市的成功案例可見,轉變公共文化服務的思路,及時調整文化定位便是使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最大化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ISDN 1671-8402 CN 35-1248/C【A】2020年第08期 p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