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群
摘要:土地的利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一件大事,尤其是當前城市快速發展階段,土地資源有限與城鄉建設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顯得尤為重要。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將深刻影響到城鎮與社會的科學有序健康發展。雖然我國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有效提高了土地節約集約效率,但在土地利用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影響著我國城鄉規劃建設與社會發展,為此本文主要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科學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問題;對策
我國進一步強化土地資源管控,強調全域全要素管控土地資源,建立了多元化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并強化了土地資源的經營管理,有效減少了在土地資源利用過程中的問題,積極探索并踐行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促使土地資源實現節約集約化利用。
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含義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土地資源儲備總量十分豐富,但人均的土地資源較小,同時面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可供城鄉建設的土地資源極其有限,嚴重制約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為促進土地資源科學有序使用,我國陸續出臺了多項土地資源開發管制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有效促進了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但土地資源利用依然存在土地使用粗放、開發建設強度較低、征收土地閑置等現實問題,亟需進一步加強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管理。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管理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項目之初,要科學合理的確定項目土地性質和開發強度等用地管制內容,從項目源頭防止土地資源的浪費。第二,提高項目中土地利用管理,將土地資源的價值充分的、最大限度的開發,防止土地資源出現土地利用率低和大面積閑置的情況[1]。第三,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管理不僅要運用法律制度進行約束,還要對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相關知識進行普及于宣傳,讓民眾了解我國的土地資源短缺的國情和相關政策,使每一個人都樹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觀念。
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存在的問題
首先,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目前我國的經濟處于中高速增長階段,土地利用相對粗放,單位土地GDP增長較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在一些欠發達地區,由于政績觀、發展觀等因素的影響,還采用錯誤的發展模式,盲目建設開發區、新城區,盡可能多占用土地資源[2]。在實際建設中,由于城鎮拓張過快,產業、人口、資金的導入相對滯后,造成了大面積的土地出現了土地利用水平低、土地閑置等情況。這些現象說明了我國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方面依然存在著意識淡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土地利用粗放等問題。
其次,地上與地下開發綜合利用不足。現如今,在很多中小城市,土地利用時依然強調容積率等地上空間開發控制,對地下空間重視不足,造成這些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水平較低;大量地下人防空間,未結合所處區域作為停車場、公共停車場、地下商業等功能進行綜合利用等等,地上與地下未進行統籌規劃綜合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我國土地資源有限,地上和地下空間都是有限的,必須加強地上和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城市的建設水平,有助于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效率和效果。
再者,土地供應制度有待進一步優化。我國的土地供應主要包括劃撥和出讓兩種方式,土地劃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將該土地交付其使用,或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在實際使用時可能缺少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意識,未完全按照項目可研或方案進行實施,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現象。
三、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問題的處理對策
1、加強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宣傳
為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得到提升,就應該做好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宣傳工作,讓全社會都認識到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重要性。在實施過程中,要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國策宣傳教育,針對性的對當前土地利用方面的相關制度和政策進行宣傳,使政府和社會各階層人員都認識到,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重要性,這將有效保障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讓全社會公民都樹立監督的意識,提高公眾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中的主動能動性,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堅實的思想保障,形成良好的、積極的社會輿論氛圍,讓每個人都成為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實踐者和守護者。
2、發揮政府領導和監督作用
政府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過程中是處于十分重要地位的,要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問題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上,創新發展理念,加強土地資源利用的組織領導,確定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中政府的責任以及權利,完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考核制度,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結果成為各級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同時要加強上下級政府協調和管理。隨著土地審批權力下發,更加需要政府的領導和監督,需要市級、縣級要建立專門的領導小組[4],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從源頭和項目實施、運營等全過程進行協調指導,并從各職能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小組,協同化的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進行管理,發揮領導合力,使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得以順利推進。
3、完善激勵制度
當前,為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效果得以強化,政府出臺了很多激勵獎懲政策。比如,在開發地上土地資源時,科學的開發利用地下土地,從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使城市的土地容積率得到提升,對于這種情況可以對部分地下空間予以不計容積率等獎勵措施。對開發區進行土地評估與節約集約利用評價,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強化,開發區規劃建設和產出滿足甚至超出國家或地方標準的,優先對其空間拓展予以支持。與此同時,對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率較低的地區,要給予一定的懲處。結合目前政府頒布的具有針對性的制度、政策,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率得到強化[5],但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是存在差異的,各地方政府應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制度出臺相應辦法,完善補充性的激勵制度與措施,從而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效率、效果得到強化,也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科學的法律依據。
4、科學運用調控機制
隨著經濟與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鎮建設用地需求也越加旺盛,為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效益,就需要制定更加科學的土地節約集約評價體系和管控制度,使土地利用頂層設計更加科學合理。比如,對于一些城市的規劃建設脫離了城市實際發展需求的情況,要針對性的強化土地管控與約束,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要進行合理的管控。應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確定可以利用的土地,合理安排城市年度用地計劃,以保障滿足規劃和實際需要,應建立科學運用的調控機制,及時修改,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5、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管理
做好用地的預審,避免出現用地粗放的情況。在強化投資的情況下對產出做好嚴格的審查,將單位用地產出較高的產業項目用地進行優先供應。要嚴格做好項目用地的審批工作,將用地審批與項目相結合,并完善有助于強化土地管理、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審批措施[6],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學性。確定各級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創新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責任審批制度與模式此外,科學規劃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完善規劃機制,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實現常態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仍讓是當前土地資源管理的主要發展方向,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是動態化的過程,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也不是要追求最大強度的土地利用,而是要找到最佳的節約、集約,使土地資源獲得高效的利用,并順利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許可.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智能城市,2021,7(02):105-106.
[2]黃晨.我國城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居舍,2020(24):1-2.
[3]張婷婷.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我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問題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08):242-244.
[4]范長順,黃文敏.科右前旗土地集約利用分析[J].居舍,2020(05):15.
[5]舒瑞.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技服務,2019,36(11):103-106.
[6]王譯萱.對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價值工程,2018,37(18):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