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青
摘要:藝術創作是藝術品產品的必要的過程,需要藝術家具備一定的藝術經驗、藝術觀念以及審美經驗,通過一定的藝術媒介和藝術語言、把特定的藝術內容、藝術形式轉化為藝術形象、藝術作品和藝術文本的創造性活動。藝術創作中技與藝的關系,技是創作者必備的創作條件,藝則是創作者的另外一種特殊的審美創造,藝術創作的技與藝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從藝術創作中看藝術的特性,其藝術的特性具有形象性、主題性和審美性。而從藝術的本質上說,藝術具有形象性,藝術形象包括視覺形象、聽覺形象、綜合形象和文字形象。
關鍵詞:藝術創作;藝術特性
一件藝術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必然會有主題和形式,形式也可以說成是風格,而主題內容則是藝術家在其生活環境和個人教育等多種因素下形成的主題思想,即藝術的創作跟藝術家所接觸的環境有所影響。藝術創作的主體是藝術家,而藝術創作是由藝術家的生活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這一過程中進行的。一件作品的創作,首先它是由藝術家的創作而來,其次是藝術作品的表現方式,也就是藝術創作之后表現出來的藝術特征、表現方式等關于藝術作品的相關屬性。關于藝術的特性,總的來說,藝術的特性具有形象性、主題性和審美性。而從藝術的本質上說,藝術具有形象性,藝術形象包括視覺形象、聽覺形象、綜合形象和文字形象。從藝術的發展上說,藝術具有自律性和它律性,自律性包括它本身的藝術發展模式,如瓦薩里的生物循環;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等,它律性則包括經濟、政治、宗教、道德、哲學等其它外在因素。從藝術的創作上看,藝術體現出來的無意識下的形象性和抽象性。從藝術的作品上看,藝術是由內在的結構和外顯的藝術語言所構成,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且藝術作品創作在藝術欣賞上表現出來的藝術意蘊、藝術意境和藝術典型、藝術格調和藝術品味。
一、藝術的形象性
從藝術的本質上來看,藝術具有形象性,形象性是藝術的基本特征,以具體的、生動感人的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和情感,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情感性、思想性和審美性。它反映生活,是藝術家根據社會生活通過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相互交融,它是藝術家根據客觀現實生活,經過提煉、加工創造出來的具體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審美性的感性形式,例如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通過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來揭示反映19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生活。藝術形象是客觀和主觀的統一、感性和理性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個性與共性的統一又可理解為藝術特性的典型性,首先它是個別的優勢特殊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如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中阿Q的形象,阿Q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他具有個性和共性的統一性。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如米勒的《拾穗者》,從形式上說,作品畫面整個色調都是柔和的,構圖的平穩性,沒有任何刺激視覺的色彩和動態,畫面體現出來的樸實、自然,內容上看,體現的是農民形象的刻畫,描寫農民的生活,且任何藝術作品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二、藝術的主體性
從藝術的創作上說,藝術具有主體性的特點。藝術的創作主體是藝術家,藝術家是掌握專門的藝術技能和技巧的人,具有良好的修養和突出的審美能力,以及獨立的人格和豐富的情感。藝術家的主體性表現在藝術家是藝術生產過程的主宰者,在創作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極大熱情、主動性和創造精神;藝術家是藝術生產和藝術作品的不可替代性,藝術創作主體心理定勢所包含的各個層次的文化知識、藝術專業知識、藝術創作經驗和創作才能各不相同,藝術家憑借的社會生活素材也是豐富多彩所選用的藝術語言的組合,因此說,藝術家是藝術創作的主體。從藝術作品上說,藝術具有主體性的特點,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創造出來的產物,是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特點。從藝術欣賞上看藝術的主體性特點,正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在藝術欣賞中,每個人都帶著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前理解去對事物的欣賞,由于美感又具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使得美感具有千差萬別的個性特征,是藝術欣賞不得不打上欣賞主體的烙印。
三、藝術的審美性
藝術的審美性,從藝術的生產上看,它是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的統一,是審美屬性與商品屬性的并重。藝術的審美性又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作為藝術的一種特性,藝術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能脫離內容,它是二者的有機統一。每種藝術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如我們聽的音樂,貝多芬等知名藝術家的樂曲,藝術的美體現在它的優美的旋律上;我們看一幅畫,如梵高的繪畫,它的美體現在它的色彩上,畫面的構造中,色彩的肌理的構造的舒適度,從而讓我們感受到美;再如我們看的小說,不管是武俠小說還是言情小說,它的美體現在文字的美,故事情節上的美,而這種美就不只是形式上的美了,更多的是一種內容情節上的美,從而觸動到作者的感觸而引發的共鳴;再如一部影片,包括了視覺上和內容上的統一,相互交織而形成的一種審美性。因此,審美性不只是形式上的所說的美,它既是一種外在美,又是一種內在美,是外在與內在、形式與內容相統一的一種審美性。
因此,從藝術創作的實例來談藝術的特性,總的來說大致可概括為形象性、主體性、審美性。因為從一件作品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中,得由作者或藝術家,也就是作品的創作者來完成,此時藝術的形象性則體現在創作者具體的、生動感人的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以及在腦海中形成的藝術構思,形成藝術創作中作者的主體性和作品以及讀者和觀眾的主體性,而藝術的審美性則是藝術變現且藝術傳達藝術欣賞過程中所體現的藝術意蘊、藝術意境、以及藝術品味美、包括內在與外在的形式美和內容美的審美體驗。
參考文獻
[1]李曉魯、時藝銘.淺談藝術創作中現實美與藝術美的特性 [J].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2015
[2]李瑞軍.淺析當代藝術創作中軟材料的運用[D].山東藝術學院,2020
[3]辛琳琳.關注藝術語言在藝術創作中的特性 [J].河南黃淮學院美術系,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