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海軍 孟國棟
臨潼,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副中心,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地處驪山北麓,南依秦嶺,北瞰渭河。區內旅游資源豐富,休閑農業底蘊深厚,擁有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家,市、區級農業園區多家。臨潼石榴、火晶柿子榮獲“國家地理標志原產地保護”認證。區委區政府正大力發展省市級休閑農業園區示范點,帶動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莊健康持續發展。
一、臨潼區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現狀
臨潼旅游業發達且休閑農業起步早,較早開發了石榴花、櫻花觀光、石榴采摘等項目,且結合吃特色小吃,住浪漫小屋,魚池垂釣、榨油磨面等進行綜合開發,依托區內深厚的農業基礎和優越的地理環境逐步形成了以農家樂集群、民宿和休閑觀光園三類為主的休閑產業。“溪源山莊”、“驪佳”、“驪源”、“秦俑村”等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為臨潼休閑農業的名片。
(一)休閑農業數量及分布情況
1、農家樂集群:農家樂主要集中在旅游沿線的秦陵、代王、鐵爐街辦和渭河沿岸河提路。如“后宮”、“ 老磨油餅”、“紅林居”和秦俑村農家樂及渭河沿岸河提路邊的垂釣燒烤園。
2、精品民宿:臨潼民宿主要分布在驪山環山路沿線、鳳凰大道周邊、景區和大學城附近。據統計全區現有民宿共76家,床位800余張。借助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客流集中的優勢,針對避暑休閑、度假觀光、溫泉體驗等需求,發展了具有獨特風格、不同需求、檔次兼顧的不同類型民宿。“穹廬”和“后瀛山莊”民宿先后被評為大西安農民節“十佳民宿”,“遺石居”“云跡小駐”等民宿均在線上、線下受到游客一致好評。
3、農業休閑觀光園。我區共有省市區農業園區46家。近年來發展較好的農業休閑園區有:萬邦現代農業園區、石榴紅現代農業園區、星星現代農業園區、西優現代農業園區、溪源山莊、秦鑫現代農業園區、新華現代農業園區等。
(二)休閑農業經營情況
我區休閑農業主要以石榴采摘、溫泉泡湯、酒店休閑為主,隨著火晶柿子、最美環山路走紅網絡,新晉網紅來臨打卡異軍突出,為臨潼休閑農業發展插上了網紅翅膀。但個別農業觀光園在發展過程中忽略了生態環境和人文因素,造成發展后勁不足,個別農業園區(農莊)被迫拆除,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三)休閑農業產業對扶貧的作用
臨潼區農業人口基數大,貧困人口經濟來源以第一產業為主。發展休閑農業可以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和產業幫扶,同時,利于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全區休閑農業從業人員326人,年接待量58萬人次,年收入6036萬元,帶動貧困戶180戶,660人。
(四)政府對休閑農業產業的扶持力度
政府對休閑農業產業的扶持主要集中在農家樂和休閑農業園區,對農家樂的扶持主要是基礎建設、水電路、公廁及環境改善。對休閑農業園區的扶持主要是農業部門的項目補助、農業項目資金扶持、技術支持、農民合作社免稅扶持等。
二、臨潼區休閑農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對休閑農業產業缺乏統一規劃。休閑農業是“旅游+”的一種新業態,也叫觀光旅游農業。是利用農村自然生態環境和農村人文資源,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閑旅游功能,增進民眾對農村與農業體驗,提升旅游品質,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農村發展的新型農業。臨潼區大部分農家樂、民宿都是農民簡單復制型開發,存在無序性和盲目性,惡性競爭,休閑農業缺乏統一規劃,影響了休閑農業發展腳步。
(二)部分休閑農業功能單一,結構不全。部分休閑農業僅停留在提供餐飲和住宿的低層次水平,在發掘民俗風情,提高游客的參與性等深層次開發方面還做得不夠,配套不完善,沒有延伸性娛樂體驗,無法留住游客, “一日游”狀況突出。
(三)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差,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較低。因發展的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差,產生的垃圾和污水無法妥善處理,廁所落后,帶來游客體驗差,滿意度低。大多休閑農業從業人員,沒有專門的經營管理團隊,服務人員也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從而難以滿足不同類型的消費需求。
三、發展休閑農業的建議
(一)成立臨潼區休閑農業發展領導小組。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農業農村局、文旅局和財政局等主要領導為成員。依據《臨潼區全面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工作方案》,乘著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東風,依托區內資源稟賦,制定全區休閑農業發展規劃。以“十四運”為契機,提升基礎設施配套。借助石榴為主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建設石榴主題公園,依托石榴花季多方位多層次挖掘開發石榴主題鄉村旅游。
(二)農業休閑觀光園,進行提質增效。利用都市農業發展資金和省市相關項目資金,在相關政策范圍內,深挖休閑農業功能和民俗風情,提高農業園區游客參與性和愉悅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開通旅游公交、公廁改造。
(三)加強農家樂、民宿的管理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按照《西安市農家樂整治規范要求》、《西安市關于促進民宿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0年)》文件要求,對農家樂、民宿進行規范管理,開展農家樂星級認定和民宿的等級評定,評定結果和認定結果定期通過媒體對外發布,管理部門定期對農家樂和民宿的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開展培訓,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四)延長產業鏈,提高休閑農業附加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藍田玉山小鎮,融合當地文化元素,進行創意提升,打造石榴特色小鎮。延伸以石榴、火晶柿子為主的深加工產業和特色服務產業。以科普農業園區為依托,與當地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休閑農業相關專業實習基地,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五)完善行業標準、建立長效機制。探索建立休閑農業行業標準,以保留原汁原味鄉村特色,不拆房、不占地、不砍樹為宗旨,建立休閑農業長遠發展的行業機制。發現并及時化解休閑農業發展中的各類矛盾,為休閑農業在我區遍地開花提供制度保障。
結語:
休閑農業已成為臨潼文旅產業的重要板塊,隨著仁宗廟、穆柯寨遺址、丹霞地貌、最美環山路、藤原豆腐店等走紅網絡。下一步,臨潼區將積極發揮全域旅游示范引領,完善旅游公共配套設施,啟動實施驪山慢旅游區項目,建成一批高品質民宿,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品牌,擦亮臨潼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