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自會 申洪凱 邊忠鵬 趙芳輝


摘要:為研究某垃圾填埋場周邊地下水重金屬的污染狀況,對某垃圾填埋場周邊監測井地下水進行采樣監測。結果表明:所監測的5個點位地下水中的六價鉻、汞、砷、鉛、鎘、銅、鋅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標準限值要求。利用單因子指數法、污染指數對測定的地下水監測結果進行分析評價,評價結果表明該垃圾填埋場周邊地下水重金屬污染仍處于較低水平,未受污染。
關鍵詞:垃圾填埋場;重金屬;單因子指數法;污染因子指數法
我國產生的城市垃圾的處理方式以垃圾衛生填埋為主,垃圾填埋場是采用衛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垃圾衛生填埋場因成本低、衛生程度好在國內被廣泛應用。
為全面掌握某垃圾填埋場對周邊地下水產生的影響,對該垃圾填埋場周邊的地下水井進行了監測,利用單因子指數法、污染指數對測定結果進行評價[1],掌握某垃圾填埋場對地下水的產生的影響。
1、監測因子和檢測分析方法
本次調查設定的地下水監測因子以重金屬為主,重金屬主要包括六價鉻、汞、砷、鉛、鎘、銅、鋅。
監測項目采用的分析方法:六價鉻測定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汞、砷測定采用原子熒光法(原子熒光光譜儀:AF-610E,北京瑞利分析儀器有限公司);鉛、鎘測定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Agilent7800,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銅、鋅測定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全譜直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5110,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
2、地下水采樣點位布設及樣品采集
根據《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中地下水監測井的布置原則設置地下水監測井,共設置了5個地下水井點(本底井一眼(1#)、污染擴散井(填埋場東側)一眼(2#)、污染擴散井(填埋場西側)一眼(3#)、污染監測井(填埋場下游)兩眼(4#、5#))。
地下水樣品均使用聚乙烯塑料容器盛裝,并按照要求添加相應的固定劑,重金屬測定項目添加鹽酸、硝酸作為固定劑,并4℃冷藏保存,同時采用全程序空白和現場平行樣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3、樣品檢測結果及評價
3.1樣品檢測結果
根據地下水重金屬的檢測標準,對采集的地下水重金屬含量進行測定,并通過采用平行樣、全程序空白等質控措施保證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根據地下水檢測結果可知,各點位地下水中重金屬的檢測值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標準。
3.2檢測結果評價
(1)單因子指數法評價。公示如下:
其中:Pi為污染物的標準指數;Ci為污染物的監測值;Si為污染物的評價標準。
根據公示計算的標準污染指數見表1。
根據表1中計算出的標準污染指數可知,1#、2#、3#、4#、5#地下水監測點位地下水環境質量相對較好,處于較低水平,污染程度為未受到污染。同時表明某垃圾填埋場在現行的運行狀況下未對地下水造成污染。
(2)分級評分疊加指數法
將計算的各點、各監測項目的標準污染指數,進行賦分評價,進行加權。
根據總監測項目的污染指數進行賦分加權,污染指數Pi=(F1+F2+F3+...+Fn),計算得出每個監測點位的Pi值。根據Pi值判定水質類別、污染程度。
根據公式計算,各點的Pi值均為7,說明監測的組分數值均未超過標準值。根據所監測的污染因子進行評價,該垃圾填埋場周邊地下水重金屬污染仍處于較低水平,未受污染。
4、結果討論
根據某垃圾填埋場周邊地下水井的重金屬監測結果顯示,監測的5個地下水點位中的六價鉻、汞、砷、鉛、鎘、銅、鋅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標準限值要求。各點位的污染指數Pi均為7,表明在監測期間該垃圾填埋場周邊地下水重金屬污染仍處于較低水平,未受污染。
參考文獻
[1]馬曉東.基于數值模型的尾礦庫項目地下水污染的環境影響預測評價[J].西部資源,2019,17(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