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林
摘要:我國北方地區具有較大的林地覆蓋面積,但隨著林業開采程度的不斷加深,林業資源出現愈發匱乏的發展現象。本文以北方地區林業種植為探討主題,分析分殖造林、直播造林以及植苗造林等種植模式的特點,指出當前種植管理過程中樹種結構單一、病蟲害嚴重等主要問題,從增加林區樹木品種、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等方面闡述優化林業種植養護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北方地區;林業種植;養護
引言:
經過多年來的林業建設,我國自然生態環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各地森林覆蓋面積、蓄積量穩步增加,對林業種植、生態旅游等多元化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有效的帶動作用。但通過觀察當前北方地區林業種植工作的實際落實情況可以發現,種植管理不到位、樹種結構愈發單一等問題的存在依然較為普遍。要切實提升北方地區林業種植水平,還需采取適宜的栽植模式,加強種植階段的管理與養護。
1北方地區林業種植模式
1.1分殖造林模式
采用分殖技術方法,組織開展造林工作,是分殖造林模式的基本概念,這種作業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北方地區的林業種植工作中。在分殖造林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向土壤內直接埋入樹根、樹干或樹枝等關鍵部位,簡單的操作方式不僅可以將種植所需的時間、勞動力等有效地節約下來,也無需過高的造價成本,因而體現出良好的應用優勢。將分殖造林法應用到林業種植工作中,一方面可以使得原有樹種的優勢性狀得到有效保持,另一方面則可以為后續的養護、管理提供方便,尤其是在種植的初期階段,幼苗即可體現出較快的生長速度[1]。
1.2直播造林模式
在具體的種植范圍確定后,將苗木種子均勻地播撒在林地上,并為種子的自主發芽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以此達到造林效果,是直播造林模式的主要特點。經濟性強是直播造林模式的優勢所在,其具有較高的成林效率,若是林業種植的覆蓋面積較大,則十分適用于此種造林模式。若將直播造林法應用到林業種植工作中,應加強對樹種選擇階段的把控,確保樹種優良,且適合北方地區的氣候與環境。優先考慮選用形狀較大的樹種顆粒,有利于使得整片林地內樹種的實際存活率大幅提高。
1.3植苗造林模式
在樹苗被培育超過一年后,將其應用到林地種植過程中,被稱為植苗造林模式。這種栽植活動選用的造林材料多為成型的苗木,有利于最大程度上提高整片林地內樹木的成活率。相比于以上兩種造林模式,植苗造林可以將種子節約下來,幼苗的生長也更為整齊,有效地提高整體成林速度[2]。
2北方地區林業種植管理存在的問題
2.1病蟲害問題嚴重
在組織開展林業種植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無論是林地的整體種植質量,還是林木的實際生長狀況,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病蟲害問題的直接影響。北方地區的氣候條件多偏于干燥,具有較大的幾率發生森林火災,但當前許多地區種植的樹種多樣性不足,導致整個林業系統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大幅下降。若有病蟲害或火災等問題出現,必然會對整片林地內林木的生長狀態造成不利影響,減緩其生長速度,亦或是導致林木出現死亡情況。
2.2林業樹種結構較為單一
當前北方地區林地的種植模式大多趨于傳統,由于選擇的樹種類型較為單一,導致整片林地的樹木結構多樣性不足,這不僅會對林地環境帶來負面影響,也會導致林區內大量的土地資源遭到浪費,削弱林木間的有效競爭。除此以外,單一化的林木結構也會干擾并制約地區樹種管的多樣性,大幅增加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幾率。由于單一樹種的生長特點趨于一致,缺乏對外界多方面影響因素的抵抗力,因而會顯著降低林木的實際種植成效與生長質量[3]。
3北方地區林業種植養護的有效方法
3.1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力度,是優化林業種植養護成效的有效方法,對于管理人員來說,需結合當地所種林木的具體情況,以及其各階段的生長狀態,做好預防性藥物的噴灑工作,尤其是在春、秋兩個重點季節,應著重檢查整個林區,以動態化的方式全方位監督、管理樹木的實際生長情況,確保樹木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問題被及時發現,并得到妥善處理。要進一步提高林業種植養護工作的落實成效,還需秉承早發現、早治療的基本原則,確保病蟲害防治的針對性與及時性,采用現代化、多樣化的預防與質量手段,為林區內樹木的正常生長停提供基本保障。
對于北方地區的林區管理工作來說,應對火災問題的預防與控制提高重視,最大限度內降低干燥地區發生火災問題的幾率。對于有關主管部門來說,應組織開展科學有效的防火作業,積極宣傳加強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的環境情況與氣候條件,確定固定的防火周期,定期巡視并檢查林區內的環境情況,確保林木種植或生長階段內潛在的火災安全隱患能夠被及時發現。將先進的現代化技術手段應用到林業種植的養護管理工作中,也能夠大幅提高對火災或其他問題現象實施預防或監測的工作力度,工作人員可以采用遠程地面探測的技術方法,有效地實時監督或管理整個林區,提高種植養護的技術水平。
3.2增加林區樹木品種
對于林區養護管理工作來說,應對林木結構單一化的問題提高重視,以林木的種植初期階段為切入點,將選用的樹木品種適當增加,確保其與所在地的環境情況、氣候條件相適宜即可。對于主管部門而言,也應將在苗木培養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適當加大,立足于北方地區林木種植與管理的實際情況,積極引進并培育優良的林木品種,將現代化的栽培技術、育苗方法等靈活應用到林業的經營與管理工作中,逐步提高優良樹種培育的經濟性。管理人員應對樹木的實際生長狀態實行定期檢查,結合具體的栽種需求優化改良固有的樹木品種。完善林木種植規劃方案的編制,促使林區內林木結構的多樣性得以穩步提升。
結束語:
加強對林業種植的養護與管理,關鍵在于針對地區林業種植的環境、氣候以及土壤條件,選擇并運用適宜可行的造林模式,綜合性地統籌并解決種植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方法,提高林業種植養護的技術水平,加強對病蟲害現象的預防與治理力度,豐富林業結構,為林區樹木的健康成長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齊倩.北方地區林業種植模式及養護措施[J].種子科技,2020,38(10):46+48.
[2]史麗君.北方地區林業種植模式及養護措施[J].現代園藝,2019(22):45-46.
[3]劉超.北方林業種植現狀及種植模式分析[J].綠色科技,2019(17):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