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佳強
摘要:水稻我國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糧食作物,為了進一步提升其產量和質量,近幾年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被大量的應用在其種植和生產環節中。本文針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水稻種植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進一步水稻生產工作提供了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稻種植;農業生產
1、收集樣本,調制配方
水稻在施肥前,應由種植人員收集種植樣本,然后在根據樣本詳細分析,依照分析結果調制配方,以保證配方的科學性。施肥配方的比例不同,其效果也大不相同,與此同時,由于不同土壤含量的差異,所需的化學元素也不相同,所以應該使用不同的配方。比如,在較為偏僻的山區進行施肥時,種植人員應該首先明確施肥地點,并在100畝左右的范圍內,分別將取土單元設置為20畝,并在大概一千畝左右范圍地附近,分別把取土單位設定為100畝。同樣,在以10000畝土地為范圍內,分別將取土單元設置為200畝,同時,種植人員要在每個土單元內隨機抽取樣本,并對其進行系統分析、測驗,根據結果中的有機物、樣本成分、土壤PH值等信息進行分析,然后再依據結果參數,科學配置施肥比例和肥料成分比。水稻種類不同,所需肥料量和肥料配比也同樣存在差異性,比如,雜交水稻所需的肥料配比應該是磷肥15kg、鉀肥42kg、氮肥26kg;常規水稻的施肥配比是磷肥17kg、氮肥30kg,鉀肥44kg。目前常用配比為,鉀、氮、磷三種肥料比為3:1:2。
2、科學控制施肥時間
由于地理地勢原因,目前我國所種植水稻的地域相距較遠,而且南北方的氣候、濕度、地域特點存在差異,施肥的時間周期也不一樣,所以,為了可以確定合適的施肥時間,技術人員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系統的剖析,以此來確保施肥工作的有效性及實用性。與此同時,施肥量和施肥時間要依據水稻成長特點不斷調整,一方面,技術人員應該著重剖析作物對氮、磷、鉀等多個化學元素的吸附能力,通常氮是分蘗期水稻吸收最多的化學成分,接下來是水稻的生長期,為此種植人員應在分蘗期和生長期增加氮肥施用量,以此來保證作物能夠得到所需養分健康成長。生長時期的作物能夠消耗47%左右的磷,而分蘗期結束前的作物能夠消耗掉所剩的53%磷成分,因此可以推斷出,倘若種植人員在作物種植前大量儲備磷元素,那么就會對分蘗期作物造成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在分蘗期直到成熟期間的作物,需由種植人員不斷提供鉀肥滿足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才能確保作物能夠正常生長。因此,應該適量增加鉀肥施工量,并且當作物拔節期時,要加大施用量,以此發揮鉀肥自身作用。
3、合理調整肥料施用量
種植人員在進行水稻的管理時,應該科學施用氮肥,為水稻提供所需營養,促使其健康生長,同時要發揮葉綠素自身作用,在提高作物生產量的同時保證作物質量,一舉兩得。但是,一定要適量,以免施肥人員過度增加氮肥施用量,影響水稻營養的均衡性,使水稻出現問題,氮肥過量會影響作物營養的均衡性,使養分配比產生缺失,使得作物莖稈、穗子等部位高速生長,但是地下根部卻還沒有完全發育,從而促使作物出現無效分蘗。當種植區域出現惡劣氣候或風暴時,會影響作物正常生長并出現作物大量倒伏現象。氮肥施用量不合理不僅能影響種植地域內部構造的穩定性,還會給再次種植的水稻產生不良影響,使其出現反作用效果,還會降低水稻的產量,而且產出的大米口感也會下降。所以在使用氮肥時,種植人員應該先深施肥料,施肥完成后要立即土埋,并將肥料施用深度控制在10cm左右,能夠將氮肥的作用充分發揮,有效提高養料利用效率。
4、適當增添磷、氮肥料
當作物生產量逐漸加大時,鉀、磷肥料的施用量同樣要大幅度提高,但是許多種植人員并不知道怎樣才能科學地增添磷、鉀肥料,導致使用方法不當,肥料施用不足或者過量,造成養分缺失或肥料施用過度等情況的發生,破壞了土壤內部構造,從而影響了農作物的存活率。因此,種植人員在進行鉀肥和磷肥使用時,應該科學調控肥料施用時間,秧苗期則將鉀肥和磷肥當做基肥施用,鉀肥在作物的分蘗期和幼穗的分化期也可以適量施用,與此同時,需要著重觀察水稻成長變化,在孕穗等其他時期需增加鉀肥施用量,從而提升作物免疫力,加強抗病性,有利于水稻光合作用。接下來,種植人員應根據施肥原則,對于鉀元素含量較少的稻田增加鉀元素;含鉀元素量多的少用;雜交作物要增加鉀元素肥料施用量,常規作物要少用鉀元素肥料;高稈、早稻多用,矮稈、晚稻少用。
5、各階段的施肥技術
根據作物成長的各不同階段,種植人員應該依據作物成長狀態,對其實施相匹配的施肥措施,其主要分為三點,首先,基肥通常使用磷、鉀、氮肥,種植人員要科學搭配三種肥料的施用,也可以選擇效果更加綜合的復合肥來進行施用。其次,分蘗期的施肥工作。在分蘗期進行施肥時,應在水稻返青之后,再對其實施水稻分蘗,待過十天到半月左右,再根據1:2:3:4的比例施用調節肥、穗肥、孽肥和基肥,還能適當增添尿素。但根據養料特性和天氣變化,此種措施的效果較差。最后,孕穗期的施肥是確保作物健康生長的重要環節,為此同樣要保證施肥的合理性。這樣的分段施肥方式不僅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肥料的作用和價值,還能夠減少肥料施用的浪費,提升生產的經濟性。
6、關注田間管理工作
在應用測土配方的方式進行施肥時,也必須要對于田間管理工作提高重視。一方面,要注意對于雜草、枯草的管理。過量的雜草有可能會影響到作物整體的長勢,會造成作物發育不良、產量不佳的情況,因此為了減少這樣的危害和麻煩,應該注意定期進行除草工作,最佳的頻率為一周兩次左右,特別是對于秋后的管理來說,一般這個季節雜草的不太容易再生長,可以適當削減除草頻度。另一方面,為了培育更為優質的水稻,種植人員也必須要關注到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為作物的生長提供基礎性的保障。首先,種植人員要加強對于水稻病蟲害方面知識的學習和了解。其次,要注意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數據監測平臺,全方位地對于土壤數據、作物生長情況、氣象信息進行記錄和監控,并上傳至數據庫,進一步對作物病蟲害的情況進行預控。最后,在檢測到數據信息發生異樣之后,應該及時制定對策和方案,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對病蟲害現象加以解決。也可以在種植前對種子進行篩選和包衣處理,從而保障麥苗的生長態勢。
參考文獻
[1]王小軍,李偉成,張馨元,等.試析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J].新農業,2019,{4}(07):21-22.
[2]何英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9,{4}(0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