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的迅速普及,許多新的媒體平臺涌現出來,拓寬了廣大受眾觀看新聞的渠道。而傳統電視新聞與新媒體新聞相比,傳播方式單一、效率低下,因此面臨巨大的挑戰。傳統電視新聞行業的當務之急是利用現代信息與網絡技術,將傳統新聞與新媒體相結合,打破傳統傳播方式的枷鎖,采用與時俱進的傳播方法。可借助新媒體平臺,開通自身的公眾號、微博號和短視頻賬號,通過彈幕、評論等與受眾加強交流溝通,并建立健全的投訴反饋機制,以更好地接受公眾監督。傳統電視新聞唯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在大時代背景下提升影響力,從而不斷前進。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5-0155-03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的快速普及,許多新媒體平臺應運而生,這拓寬了廣大受眾觀看新聞的渠道。新媒體平臺的大眾化使人人都可發布新聞、時時都可發布新聞,而傳統媒體傳播速度與之相比較慢。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影響,促使傳統媒體開始自我改革。傳統媒體在積極轉型的同時,也暴露出了自身的一些缺點。很大一部分短視頻自媒體營銷賬號的粉絲數比官方媒體的粉絲數還要多,這從側面體現出一個問題:在傳播影響力上,傳統官方媒體比自媒體平臺稍遜一籌。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當下提升電視新聞的傳播影響力,已成為傳統媒體行業的首要任務。
二、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的轉型壓力
(一)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急需實現網絡化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行業逐漸壯大,并以其獨特的優勢對傳統新聞傳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新媒體可以借助網絡傳播快的特點,及時對事件進行傳播,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當前,人們熱衷于通過新媒體了解新聞事件,傳統新聞媒體在其眼中已不具備新鮮感,這導致傳統新聞媒體的影響力不斷下降[1]。此外,“傳統新聞的傳播方式單一,絕大多數僅依靠電視臺和報紙進行新聞發布和傳播,傳播模式以單向傳播為主,這削弱了受眾在傳播過程中的參與感”。而通過網絡傳播的新媒體新聞彌補了這一缺陷,受眾可通過評論、轉發等方式,更好地參與新聞傳播,這無疑使傳統電視新聞面臨更加巨大的挑戰。盡管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傳統電視新聞帶來了巨大挑戰,但也使其面臨更多的發展機會。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必須打破其在傳播速度、范圍和影響方面的局限性,實現電視新聞的網絡化。
(二)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急需實現數字化
在對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進行對比分析后,不難發現傳統新聞媒體的制作和審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尤其是電視新聞,其播出時間是恒定不變的,同時缺乏與受眾的有效溝通,這令信息化時代的人們難以接受。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人們對新聞傳播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新聞媒體的內容創造性不強、報道形式單一,無法滿足群眾的需求。新媒體新聞與受眾的距離更近,囊括的內容也相對豐富,更容易得到受眾的青睞。同時,新媒體通過大數據對不同新聞進行分類,并分析人們的喜好,推送同類型的新聞報道,確保了新聞信息的多元化與數字化。新聞發布者可以借助各種輿論互動平臺使受眾參與新聞討論,了解人們關注的熱點事件及反饋建議,做好跟進報道和改進,而這正是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缺乏的[2]。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急需實現數字化,提升內容完整性、多樣性,使自身在交互效果、傳播影響力等方面不斷進步。
三、借助新媒體平臺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
(一)開通短視頻APP官方賬號
隨著移動設備的推廣與普及,移動化、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常態。目前短視頻界的兩大巨頭——快手和抖音,都積極鼓勵用戶使用視頻記錄生活,并通過點贊評論等方式與其他用戶交流分享。在短視頻盛行的當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也可以建立自身的官方賬號推送新聞資訊視頻,在滿足受眾碎片化閱讀需求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新聞影響力。
信息化時代,公眾已離不開移動設備。分析相關數據可知,現代社會受眾更愿意使用移動終端快捷地瀏覽信息,而很少進行沉浸式閱讀。短視頻時長很短,再配合網絡編輯功能的改進,可以提供良好的碎片化閱讀體驗,因此傳播范圍逐漸擴大,影響力逐漸提高。最重要的是,短視頻的內容主題明確,能使受眾更清楚地了解接收到的信息,觀看體驗更好。因此,傳統電視新聞行業借助短視頻APP推送官方的新聞視頻,可以有效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提高新聞資訊的瀏覽量。傳統電視新聞可以通過開通短視頻賬號,實時向大眾推送各類新聞資訊,滿足新聞的時效性要求,提高新聞的價值。同時,基于短視頻APP擁有的廣大用戶,傳統電視新聞可以向更多的用戶推送新聞,從而擴大傳播范圍,提升傳播影響力。
(二)創建公眾號與微博賬號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微信的推廣,微信公眾號也隨之興起。微信公眾號是一個基于網絡的交互式平臺,可連接移動終端,并依據手機終端傳播各類信息。隨著公眾號的不斷擴展,微信不再只是人們生活中簡單的社交工具,其在新聞信息傳播方面的價值已得到當今社會的重視。
傳統電視新聞可以通過創建公眾號與微博賬號,實現新聞的及時推送,保證新聞傳播的時效性。與傳統新聞媒體相比,公眾號與微博賬號可以第一時間向讀者推送各類新聞,在信息傳播的時效性上具有明顯的優勢。無論是報紙、雜志還是電視節目,從獲取信息到編輯和制作,再到最后的發布需要大量的時間,這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新聞的時效性。而公眾號與微博賬號使用方便、覆蓋范圍廣,用戶可以通過隨身攜帶的移動設備隨時隨地接收和閱讀新聞,能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
傳統電視新聞可以通過創建公眾號與微博賬號,實現新聞的細化分類,保證新聞傳播的精準推送。微信公眾號和微博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知悉用戶最新查閱的新聞,并以此為依據,向用戶推送相關資訊。公眾號與微博賬號憑借自身強大的用戶分組功能,可以根據地區、性別、愛好等不同指標進行分組,為實現分類推送奠定了基礎。傳統電視新聞可以創建自身的公眾號與微博賬號,針對不同用戶推送不同的新聞資訊,投其所好,不僅可有效避免用戶獲取過量的無效信息,優化其體驗,更能充分發揮各大媒體的作用,增強傳統電視新聞的影響力。
(三)構建多維度聯動宣傳網絡
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上網沖浪早已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形形色色的交流平臺也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要更好地提升新聞傳播影響力,傳統電視新聞必須打造多維度的交流渠道,實現多平臺互動,以更好地將內容傳播給更多的讀者。可以使官方網站與微博、微信、QQ等客戶端形成宣傳矩陣,著力打造互通的宣傳網絡,實現在各個平臺的兼容聯動,在新媒體條件下提升傳播優勢。
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應加大創新力度,借助新媒體多平臺的優勢創建多維度聯動宣傳網絡。朱德泉學者提出,“針對不同新聞客戶端,應集中優勢采編力量,整合全網運營資源,調動技術研發隊伍在各個客戶端領域開辟溝通互聯渠道,使受眾可以在接受新聞資訊的同時,利用不同平臺進行分享互動”。
四、增強節目互動性,讓受眾表達觀點
(一)網絡新聞播報實時彈幕
彈幕作為一種評論交流方式,指的是觀看視頻時彈出的單詞和語句,以在屏幕上從右向左浮動的形式向觀眾提供實時評論。傳統的評論通常在視頻下方進行編輯,而彈幕為方便觀看者實時在線交流、評論,將評論內容疊加在視頻內容上,它是動態的、實時的,并與生成的視頻內容具有一定的協調性。與傳統評論區域中的純文本相比,彈幕鼓勵大家一起評論交流,從而實現了虛擬在線共享,滿足社會群體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區觀看視頻的普遍需求。
在新聞領域,網絡新聞實時彈幕與傳統新聞評論明顯不同。大多數傳統新聞評論基于對學術界的可靠看法,有助于受眾思考,但是彈幕用懷疑的態度指導人們進行深入思考[3]。人們在發表彈幕時,會產生實時互動的感覺,感覺自己與其他受眾在同時表達自身的觀點。
網絡新聞播報實時彈幕可以消除傳統電視新聞的無趣沉悶感,為受眾帶來娛樂感。娛樂不僅是一種雙向的心理和情感體驗,還是一種可以舒緩情緒并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創造性活動。特別是對生活節奏明顯過快、生活壓力過大的新一代,娛樂變得越來越重要,彈幕的出現為大批觀眾提供了豐富的娛樂內容。瀏覽視頻中的彈幕,大部分內容都是幽默的語言,如“您已經切換到1G/2G/3G網絡”等吐槽。受眾看到這些彈幕時,會為自己和其他觀眾感到高興,而在觀看傳統電視新聞時則沒有這種娛樂體驗感。這不僅能使受眾更好地接受新聞資訊,使其擁有更好的體驗感,從而激發受眾對新聞的興趣,而且有助于提高電視新聞的影響力。
(二)開放營銷賬號評論區
公眾輿論是一個常見的話題,隨著新聞的發展,其重要性逐漸得到關注。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公眾輿論不僅可以擴大新聞的影響力,而且有利于對政府機構進行監督。受眾可以通過輿論向政府指出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在促進社會文明和諧建設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輿論監督和積極宣傳是統一的”。新聞界面對的是社會中的各類事件,要做出真實準確且恰當的分析報告,進行批評指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規范新聞和輿論的重要性,指明了新聞媒體的工作方向。
公共評論區是基于個人對公共事務的理性批評而建立的公共社區。受眾可以借助互聯網公共平臺對某一事件或現象進行討論,發表個人觀點與評價,向政府提出自身意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面對新媒體帶來的巨大挑戰,更要充分發揮公眾輿論的作用,開放賬號評論區,為廣大受眾提供一個公共評論平臺,使更多的人能夠平等地評論時事。在互聯網高度開放的新媒體時代,一個免費發表自身見解的公共評論區可以讓受眾更好地了解新聞資訊、充分交流和發表自身觀點,可以促進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增強影響力。
(三)快速回復受眾留言
在新媒體時代,無論是微信、QQ等聊天交流軟件,還是微博、公眾號等信息資訊平臺,甚至是短視頻平臺,留言已成為廣大群眾發表自身對某件事或某觀點的看法的基本途徑。查閱并回復受眾留言不僅能優化受眾的體驗感,更有助于新聞編輯工作者了解摸查社會反應,為進一步跟進報道作鋪墊。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時代,傳統媒體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進步。傳統電視新聞一方面需要通過建立數字化平臺實現新聞傳播速度的提升與傳播范圍的擴大,另一方面需要關注對受眾意見的回復與跟進。受眾留言的內容一般可以分為對新聞內容的看法和對新聞媒體的建議。對于前者,回復留言是對留言者觀點的一種認可,可以增強受眾的參與感。快速回復留言可以激勵更多受眾留言,從而提升新聞的瀏覽量與影響力,同時還有可能形成熱點,被更多的受眾發現。
(四)設置投訴建議郵箱
郵箱泛指郵政機關設置于郵局、道路等公共場所,接受公眾投寄郵件之受信設備,尤指公用郵筒。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電子郵箱隨之誕生。電子郵箱可以為用戶提供遠程發送信息的功能,并可以添加圖片、音頻等內容。電子郵箱作為最為普遍的信息交換方式,已融入人們的生活。設置投訴建議郵箱可以更好地接納人民群眾的意見,親身了解基層群眾對新聞的評價及思想走向,為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指明方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僅僅體現在國家層面,在新聞媒體行業也同樣適用。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面對的是廣大社會群眾,每一條新聞資訊都會受到大眾的監督。設立投訴建議郵箱可以幫助新聞媒體更好地接受公眾監督,新聞媒體可以通過查看公眾的投訴建議,了解自身的不足,使自身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五、整合利用新媒體傳播渠道進行多樣化宣傳
(一)開辟網絡傳播渠道
隨著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人們能夠自由地利用碎片化時間接收自身關心的新聞信息,因此人們逐漸轉向新媒體,傳統電視媒體壓力倍增。傳統電視新聞要擴大自身的傳播范圍,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必須打破原有的宣傳框架與格局,利用各種網絡渠道擴展自身的信息分發渠道。傳統新聞一般以廣播、電視的形式進行傳播,可以通過專門的網絡應用如喜馬拉雅等傳播新聞資訊[4]。因此,電視新聞媒體可以利用手機和互聯網,建立一個媒體廣泛參與的交流平臺,將電視廣播和通信網絡集成在一起傳播電視新聞,拓寬電視新聞傳播渠道。
(二)APP主頁投放新聞節目廣告
隨著智能系統(如Android和IOS)在手機行業的普及,在智能手機時代,各種智能設備終端相繼出現。黃小雷在期刊《新聞前哨》中指出,“智能設備逐漸從簡單的通信工具演變成功能繁多的機器,而實現這些功能的正是形形色色的各類移動應用程序(Application),簡稱APP。作為一種新型的廣告媒介,APP以其價格低、廣告效果穩定、用戶針對性強、廣告時間長等特點,得到廣告商的青睞,已成為新一代的廣告武器”。
隨著移動應用平臺的發展和完善,許多大型移動應用平臺也為廣告商直接提供應用定制和開發服務,使應用智能設備的廣告和營銷過程更加簡單和高效,大大縮短了智能設備應用的運營周期。傳統的電視新聞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加大APP主頁的廣告投放量,以此擴大新聞資訊的傳播范圍,提升其影響力。
(三)結合人工智能推送新聞
進入21世紀后,智能家居開始進入大眾的生活。從最開始單獨工作的掃地機、洗碗機到現在的一體化廚房、語音電視等,傳統家居逐漸智能化。在此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可以結合人工智能的發展,設定專業程序,定時自動推送新聞。
“小愛同學”“小度”等一系列人工智能裝置不斷充實著人們的生活,人們可以借助智能化設備實現自身需求。在此背景下,研發人員可以借助此類人工智能向用戶推送新聞。通過設定類似備忘錄的程序,在午休時自動播報當天最新資訊,設置“今日午間新聞提醒”、晚間語音提醒“到晚間新聞時間啦!一起來看看今天國內外發生了哪些事件吧”等主動促發式語音,還可以與受眾進行語音交流,溝通探討新聞資訊等等。這不僅具有傳播新聞資訊的作用,更能幫助受眾養成收聽新聞的良好習慣,提升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影響力。
六、結語
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大背景下,電視新聞機構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在更新傳播觀念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傳播內容和形式,進行資源整合,切實促進電視新聞傳播的良性發展,提升其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仝文瑤,鄧璐,邢毓雯.全媒體戰略下電視內容生產的創新研究[J].中國電視,2021(01):55-58.
[2] 秦啟先. 5G時代城市臺電視新聞傳播策略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05):104-106.
[3] 劉宇.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的生產、傳播與發展分析[J].出版廣角,2019(23):79-81.
[4] 代文慧.“互聯網+”時代電視民生新聞與新媒體的融合[J].西部廣播電視,2020(20):50-52.
作者簡介:劉冠宇(1990—),女,山東濟南人,本科,助理政工師,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