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君
(安順市中醫院針灸科,貴州安順 561000)
頸椎病是由頸椎退行性改變引起的臨床綜合征,主要包含神經根型、頸型、脊椎型、椎動脈型等類型。常見癥狀為肢體的麻木感、頸部肌肉僵硬、頸部活動障礙、手指放射痛等[1]。因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等因素,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較高,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主要使用牽引、針灸、推拿、穴位注射等方法實施治療。針灸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炎癥和水腫,使局部肌肉痙攣和緊張情況得以緩解,改善神經根受壓迫的情況[2]。穴位注射主要將藥物、針刺、穴位相結合,使藥效提升。聯合中藥熱奄方法,可以使整體治療質量提升。鑒于此,本次研究目的為探索針灸、穴位注射、中藥熱奄方法聯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結果報道如 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安順市中醫院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76 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8 例。對照組男性18 例,女性20 例;年齡21~65 歲,平均年 齡(42.35±2.23)歲;病程2~13 年,平均病程(6.25±2.32)年。研究組男性21 例,女性17 例;年齡20~65 歲,平均年齡(42.32±2.15)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12±2.1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安順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中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項痹(頸椎病)》[3]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且經臨床確診。排除標準:①伴高血壓;②伴脊髓損傷;③伴腫瘤;④伴重要臟器功能不全。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針灸治療:主穴取風池穴,其余選取外關穴、曲池穴、天柱穴、大椎穴,使用一次性針灸針實施治療,以平補平瀉法為主要行針手法。治療前讓患者保持放松狀態,取俯臥位接受治療。使用無菌棉球蘸取碘伏對施針處的皮膚實施消毒,為針灸治療做好相應準備工作。各穴位均實施斜刺法治療,選用1.5 寸毫針,進針深度為0.5~1 寸,得氣后需留針30 min,隨后起針,使用消毒棉球對其實施輕壓止血,1 次/d,堅持治療20 d。研究組患者針灸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患者。在針灸治療2 h 后實施穴位注射,需依照患者的耐受程度進行治療。穴位注射方法如下:取患者的曲池穴、風池穴、手三里穴進行注射治療,使用5 號針頭、10 mL 注射器進行治療,使用無菌棉球蘸取碘伏對要實施注射的穴位進行消毒。取丹參注射液(國藥集團宜賓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51020167,規格:10 mL)對患者進行注射治療,每次劑量為3 mL;取腺苷鈷胺注射液(哈爾濱三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994,規格:1.5 mg)對患者注射治療,每次劑量為1 mL,1 次/d。6 d 為1 療程,堅持治療3 個療程,每療程之間間隔1 d。最后進行中藥熱奄,方法為:熱敷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組方藥物包含:生姜18 g,桂枝、黃芪、芍藥各9 g,大棗4 個。頭暈癥狀嚴重加天麻、酸棗仁各10 g,川芎15 g;肩背部疼痛加羌活9 g、葛根12 g;上肢麻木加乳香、沒藥各15 g,穿山甲10 g。中藥熱奄主要操作方法:將以上藥物充分煎煮,將碎粒放入藥袋中,使用氣鍋加熱,取出后先熏頸部,當其溫度降到60 ℃(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時,實施外敷,2 次/d,40 min/次,2 次間隔5 h,一個藥包可以使用4 次,堅持使用20 d。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借助SF-36量表[4]評估生活質量;②對比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借助視覺模擬評分(VAS)量表[5]評估疼痛情況;③對比兩組患者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OA 評分)[6]:總分29 分,每項最高分為:主觀癥狀9 分、臨床體征6分、日常活動限度14 分,分數越低提示功能障礙越顯著;④對比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1β、血清脂質過氧化物水平:抽取患者5 mL 空腹靜脈血,5 000 r/min,離心5 min,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白細胞介素-1β、血清脂質過氧化物進行測定。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經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行成組t 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t 檢驗。P <0.05 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生活質量評分中,對照組患者情緒角色、社會功能、軀體疼痛、心理健康方面評分均低于研究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JOA 評分、白細胞介素-1β 及血清脂質過氧化物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白細胞介素-1β 及血清脂質過氧化物水平均降低,JOA 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患者疼痛評分、白細胞介素-1β 及血清脂質過氧化物水平均低于對照組,JOA 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JOA 評分、白細胞介素-1β 及血清脂質過氧化物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JOA 評分、白細胞介素-1β 及血清脂質過氧化物水平比較()
VAS:視覺模擬評分;JOA: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床中較多發,具有復雜的病理機制。其屬中醫“頸肩痛”“痹癥”“頸筋急”等范疇,外因多為風寒濕熱之邪侵襲機體,內因常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痰瘀阻絡。臨床針對此病多采取保守治療,難以根治,易導致病情纏綿[7]。
針灸治療經濟實惠、效果明顯、操作便捷,其具有活血通絡、通經除痹的功效。對穴位實行針刺,能夠實現止痛、補益肝腎等效果。針灸不僅能夠改變頸部肌肉局部狀態,使其酸痛、僵硬情況明顯減輕,還可以起到活血化瘀之效,促進經絡暢通、氣血充盈。此外,針灸可促進炎癥吸收,消除水腫,使機體癥狀得到明顯緩解。穴位注射治療既可實現針灸的效果,也有利于藥效更好的發揮,防止患者的疼痛感加強。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的功效;腺苷鈷胺能夠促進細胞生長、維持神經髓鞘完整,通過穴位注射的方法可以促進兩種藥效的發揮。中藥熱奄治療的組方為黃芪桂枝五物湯,諸藥共奏補氣血、祛風邪之效。針灸、穴位注射、中藥熱奄3 種方法聯合使用,能夠實現扶正固本,通經活絡的效果,使疼痛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生活質量評分和JOA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0.05),證實了3 種方法聯用能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癥狀,減輕疼痛并提高生活質量。
由活化型單核巨噬細胞分泌的白細胞介素-1β 是白細胞介素-1 的主要成分,其作為一種重要炎癥因子,對淋巴細胞具有重要調節作用[8]。細胞膜和脂蛋白中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磷脂和膽固醇酯可以通過自由基誘導的脂質過氧化過程發生氧化應激,導致細胞障礙[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白細胞介素-1β 及血清脂質過氧化物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與王艷菊等[10]研究結果一致,說明3 種方法聯合治療可以從一定程度起到減輕炎癥、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進而緩解患者癥狀。
綜上所述,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實行針灸、穴位注射、中藥熱奄聯合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疼痛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其頸椎功能恢復提供保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