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海,張玉佳,穆伽俐,陳小蓮,蒲丹嵐
(1.重慶市武隆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重慶武隆 408500,2.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分泌科,重慶沙坪壩 400030)
2 型糖尿病是目前臨床比較常見的糖尿病類型,主要由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損等因素導致,屬于慢性進展性疾病[1]。菅小紅等[2]學者在研究中指出,與正常體質人群相比,存在肥胖情況的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明顯增加,糖尿病伴肥胖是目前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西格列汀屬于二肽激肽酶4-抑制劑,能夠使患者體內活性腸促胰島激素水平提升,從而對血糖進行有效控制[3]。利拉魯肽屬于GLP-1 類似物,和人GLP-1存在97%的序列同源性,能夠與GLP-1 受體結合,并對GLP-1 受體起到激活作用,還可增加胰腺P 細胞葡萄糖的濃度,分泌胰島素,且血漿半衰期較長[4]。本研究旨在探討西格列汀與利拉魯肽治療糖尿病伴肥胖的療效,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 抽取重慶市武隆區人民醫院在2017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124 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為例,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入組患者經臨床檢查確診為2 型糖尿病[5];②患者體質量指數在25 kg/m2以上。排除標準:①患者對于本次研究所涉及藥物過敏;②患者在被納入組前1 個月曾接受相同類型藥物治療;③患者存在肝、腎、心等大器官功能障礙。患者及家屬均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重慶市武隆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情況() [例(%)]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西格列汀治療,具體如下:西格列汀(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12,規格:50 mg×7 片)100 mg/次,每日早餐前服用1 次。研究組患者接受西格列汀聯合利拉魯肽治療,具體如下:肌肉注射利拉魯肽(丹麥諾和諾德公司,國藥準字J20110026,規格:3 mL∶18 mg),初始劑量為0.6 mg/次,于午餐前注射1 次,7 d 后,提升劑量為1.2 mg/次,西格列汀的使用劑量以及使用時間與對照組一致。兩組患者同期接受降壓、降脂、降糖等相關藥物治療,并在此期間根據每個患者的情況制定相應的飲食方案和運動方案。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 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體質量變化情況,并于空腹和餐后2 h 分別采集患者靜脈血2 mL,3 000 r/ min,離心5 min 取上層血清。通過血糖儀[達而泰(天津)實業有限公司,型號:HGM-114]檢測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②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試劑盒,規格:48 t/96 t)比較兩組患者β-細胞功能指數(HOMA-β)及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情況,其中β-細胞功能指數=20×空腹胰島素水平/FPG-3.5,胰島素抵抗指數=FPG×空腹胰島素水平/22.5;③清晨空腹抽患者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對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TNF-α)、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進行評估,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 18.0 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進行t 檢測,以()表示,P <0.05 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體質量及血糖相關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體質量及血糖相關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體質量和體質量指數均小于治療前,FPG、2hPG、HbAlc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者上述體質量及血糖指標均更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體質量及血糖相關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體質量及血糖相關指標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 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
2.2 兩組患者HOMA-β 以及HOMA-IR 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OMA-β、HOMA-IR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OMA-β 低于治療前,HOMA-IR 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者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HOMA-β 以及HOMA-IR 對比()
表3 兩組患者HOMA-β 以及HOMA-IR 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HOMA-β:β-細胞功能指數;HOMA-IR:胰島素抵抗指數。
2.3 兩組患者炎癥反應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1β、TNF-α、hs-CR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L-1β、TNF-α、hs-CRP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者各炎癥反應數據更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具體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反應對比()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反應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IL-1β:白細胞介素1β;TNF-α:腫瘤壞死因子;hs-CRP: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
體質量指數和2 型糖尿病的發病具有密切聯系,體質量指數越高,2 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就越高,兩者呈正相關性,另外,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進展離不開胰島素抵抗及β 細胞功能障礙等情況,而β 細胞功能障礙又是胰島素抵抗的基礎[6]。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在患者病情初期,β 細胞功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隨著疾病的進展,病情的逐漸加重,β 細胞功能會逐漸喪失。由此可見,胰島β 細胞和2 型糖尿病具有密切的聯系,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 細胞功能只為正常人群的50%,等到病程發展到3~5 年后,胰島β 細胞的損傷速度會加快[7]。
IL-1β 能夠對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刺激作用,活化T細胞,使機體的抗體大量生成,如果IL-1β 水平出現明顯升高,則會促進肝細胞急性期蛋白分泌,從而使患者的炎癥程度越來越高;發生胰島素抵抗的患者,其腫瘤壞死因子會高水平表達;hs-CRP 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其在正常狀態下,含量較少,患者患上糖尿病后,受到疾病的刺激,超敏C 反應蛋白會異常升高,該現象和胰島素抵抗存在密切關系。利拉魯肽是一種GLP-1 類似物,能夠憑借葡萄糖濃度依賴性對血糖進行控制,既能夠降糖,又能夠控制低血糖發生率,另外,利拉魯肽還能夠降低體質量指數,和傳統的降糖藥物相比,血糖以及體質量的控制效果更加優良,且利拉魯肽使用簡單,具有多重功效,體內代謝無蓄積;西格列汀能夠對二肽激肽酶的分解產生抑制作用,加快機體胰島素的釋放以及合成速度,同時,增加胰高糖素多肽-1 的活性,從而對2 型糖尿病患者的分泌造成影響,除此之外,西格列汀能夠使活性腸促胰島激素水平大大提升,有效控制胰高糖素水平,預防β 細胞的死亡,從而提升機體胰島β 的數量,進而對血糖進行控制[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FPG、2hPG、HbAlc 水平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HOMA-β 低于對照組,HOMA-IR 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IL-1β、TNF-α、hs-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證明了利拉魯肽與西格列汀聯合使用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伴肥胖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聯合利拉魯肽治療,可以使炎癥反應以及胰島素抵抗程度得到有效改善,并能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和體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