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研
(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北京 100011)
高血壓與糖尿病都是導致心腦血管風險事件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壓主要會導致腎、心、腦等器官發生病變,糖尿病主要會導致心臟、血管等發生病變,而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后將會顯著增加冠心病、腦卒中、微血管病變等并發癥的發生率[1]。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承受著雙重疾病的危險性,不但給自身身心帶來危害,還給家庭帶來極大壓力。該病管理復雜,治療難度高,血壓控制難度大,引起并發癥多,因此必須要為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制訂有效的預防控制策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安全[2]。本研究旨在分析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及影響因素,為臨床有效控制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血壓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現報道如 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9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收治的200 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02 例,女性98 例;年齡54~84 歲,平均年齡(68.56±3.53)歲;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3.23±2.03)年。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參與社區健康管理,參與時間超過1 年;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均根據高血壓、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確診[3-4]。排除標準: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者;惡性腫瘤者;嚴重臟器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全 者。
1.2 方法 采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調查,主要調查患者的年齡、規律運動、遵醫囑服藥、生活方式、飲食方式、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度等。分析相關影響因素之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包括用藥健康教育、飲食健康教育、運動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疾病知識宣教等。
1.3 觀察指標 在干預前后測量及對比患者的血壓、血糖指標。所有患者的血壓測量都是通過進行統一培訓的醫護人員采取相同的電子血壓計進行測量,總共測量3 次,取平均值,收縮壓處于90~14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處于60~90 mmHg表示控制良好,反之則為控制不佳。血糖測量分別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和餐后靜脈血5 mL,采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量分析。血糖控制主要是患者的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2 h 血糖≤7.8 mmol/L,如果超過上述指標,表示血糖控制差,在指標范圍內表示血糖控制良好。自我血壓監測表示患者每天能夠自我正確地監測血壓,早晚堅持監測1 次,不按時完成即認定為自我血壓監測依從性差。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數據采取()或者[例(%)]表示,分類變量采取χ2檢驗,連續性變量采取t 檢驗;采取Logisitic 回歸線性分析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影響因素,采取P 值、OR 值(95% CI)作為分析指標。
2.1 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影響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的單因素主要包括規律運動、生活方式干預、高鹽高脂飲食、是否遵醫囑、用藥規律、血糖控制及自我血壓監測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2 高血壓合并糖病患者血壓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得出的與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有關的變量納入Logisitic 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影響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的因素包括不良生活方式、高鹽高脂飲食、自我血壓監測依從性差、血糖控制不佳、不遵從醫囑服藥,見表2。

表2 高血壓合并糖病患者血壓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數據表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血壓、血糖控制,能顯著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另有文獻報道,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有效的血壓控制,患者的心腦血管并發癥發生率可降低25%,這項數據表明了控制好患者的血壓,能有效預防不良并發癥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不良生活方式、高鹽高脂飲食、自我血壓監測依從性差、血糖控制不佳、不遵從醫囑服藥等是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不佳的相關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通常是因為存在較長時間的高鹽高脂飲食,而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通常與其攝入的糖量過多有關,兩種疾病的產生都和患者的飲食存在密切相關性。大多數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均為老年人,而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基本定型,改變其飲食習慣存在較大難度,老年患者的自我飲食管理能力較差;同時多數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了解度不夠,患者不遵從醫囑服藥,生活習慣不科學,導致很難控制疾病病情。因此,要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改變患者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熬夜;告知患者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指導患者規律服藥。此外,還要定期監測患者的血壓、血糖等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血壓動態觀察,確保相關醫務人獲得的信息具有時效性,根據患者的血壓、血糖變化及時調整藥物劑量,指導患者及時根據自身疾病變化進行生活方式改變,進一步控制疾病發展[6]。張玉媛[7]的研究顯示,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血糖進行嚴格控制,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度控制血壓、血糖反而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因此控制血壓、血糖時要注意適度[8]。
總之,影響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的因素較多,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不良生活方式、高鹽高脂飲食、自我血壓監測依從性差、血糖控制不佳、不遵從醫囑服藥等,針對這些影響因素,要積極給予患者疾病知識教育,告知患者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要規律服藥;另外要指導患者科學飲食,控制油脂、鹽量的攝入,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壓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