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丹妮,李學俊(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 云南普洱 665000)
書名: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史教程
主編:吳明海
出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年08月
定價:45.00元
ISBN:9787811082373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在各個民族團結努力之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使得我國社會文化、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僅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基于多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我國社會文化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多元文化發展既為我國高校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為我國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只有科學合理地制定素質教育模式,才能牢牢抓住新時代發展為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教育帶來的新機遇,積極去面對挑戰。《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史教程》一書打破了傳統民族教育研究方式,通過對中央和不同地區民族教育政策的發展歷程的分析與研究,幫助讀者以及相關學習者更加全面地認識與了解到我國少數民族教育發展史,同時也對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教育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史教程》一書結合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特點展開具體研究。通過該書中的相關論述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我國不同的少數民族具有不同的歷史背景與鮮明的文化特點,所以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教育應該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特點,通過深入研究,發掘少數民族的風俗人情、文化背景,然后將這些內容進行整理與分析,科學地融入到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實現教材內容的創新與改革。同時,在實踐教學中還要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語言習慣、思維方式等有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創設更加貼合少數民族大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教育效果與質量。
結合《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史教程》一書中的相關論述可以發現,少數民族無論是在文化、教育還是生活、學習、習慣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特殊性,使得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過程中主要的交際范圍較為集中。這導致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和人際交往方面往往表現出更多的不適應。所以,基于多元文化背景,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書中的相關內容為指導,以少數民族大學生實際特點與文化特征為基礎,以增強與少數民族大學生溝通與交流為目標來制定個性化的素質教育模式,這樣既可以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逐步拓展自身的交際范圍,增強與教師、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逐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時也可以給予少數民族大學生更多的關心,促使少數大學生能夠快速地融入到大學生群體之中,從而獲得同學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這樣才能實現教學效果與質量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完成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史教程》一書中針對我國不同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信仰等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分析,這既幫助讀者對少數民族有了深入的認識與了解,而且也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教育模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以尊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生活習俗與信仰為基礎來構建新型的素質教育模式。在生活方面要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堂以尊重其飲食習慣,在學習方面要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習俗,同時還要注重在大學生群體之中強化少數民族文化、特點、民族習俗的宣傳,這樣才能幫助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等,給予少數民族大學生更多的尊重與理解,以此來實現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教育模式的創新與優化,實現教學效果與質量的全面提升。
綜上可知,《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史教程》一書不僅理論豐富、內容詳細,而且還詳細深入地分析了我國不同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以及特點等。所以,該書對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教育模式研究具有參考與指導價值。【基金項目:2018年云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中青年項目“國家精準扶貧戰略下云南‘直過民族’語言素質提升的實踐研究——以西盟佤族自治縣佤族為例”(編號:2018SK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