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良,劉蘭,胡志華
(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骨科,江西上饒 334000)
皮膚創面主要是由于外力、手術、化學物質損傷等因素導致的皮膚損傷,可分為慢性創面與急性創面,其中急性創面主要是由外力、擦傷等因素造成,嚴重時可引發感染[1]。目前對于急性創面主要采取外科清創治療,通過清除壞死、失去活性或污染嚴重的組織,從而清潔傷口,再進行植皮等修復術[2]。但常規外科清創后,創面仍不斷有滲出物滲出,影響創面愈合效果[3]。有研究表明,負壓封閉引流(VSD)可持續性對滲出物進行清除,利于患者創面愈合[4-5]。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外科清創聯合VSD治療急性創面的效果,旨在為治療急性創面的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創面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A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2~54歲,平均年齡(44.27±4.49)歲;受傷至入院時間1~5 d,平均時間(3.52±0.57)d。B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3~56歲,平均年齡(44.87±4.58)歲;受傷至入院時間1~6 d,平均時間(3.64±0.61)d。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單個創面面積<20 cm2;②未合并重要器官疾病;③傷口位置可放置VSD。排除標準:①合并內分泌疾病者;②伴有嚴重營養不良者;③合并缺氧性疾病者。
1.3 方法B組給予外科清創+常規換藥治療,外科清創,將患者感染創面做一字型切口,引流,同時,切除創面及創緣壞死組織,直至新鮮血液滲出,過程中注意勿傷及患者血管、神經、肌腱等組織,以防二次傷害。每天使用碘紡紗布換藥。
A組在B組的基礎上聯合VSD治療,外科清創過程與B組一致,將負壓敷料(韓國大熊制藥株式會社北京代表處,批準文號:國械注進20163640720)按創面大小、形狀進行剪裁,然后覆蓋在已植皮完成的篩狀皮片上,使用醫用酒精對創面邊緣進行清潔,然后使用透明薄膜敷貼對創面進行密封,使用Y型三通頭將引流管進行合并,經水封瓶與負壓吸引器相連,將壓力設置為15~20 kPa,接通負壓,并持續引流7~10 d。
1.4 觀察指標①治療情況:術后1周,觀察患者植皮情況,比較兩組創面面積,住院時間、換藥次數,創面Ⅱ期手術處理時間及應用抗生素費用;②治療前、治療后7 d,清晨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20℃保存待檢,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iolis 30i檢測兩組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WBC)、中心粒細胞比值(NEU%)。③創面形態[6]:記錄兩組患者清創術5 d后的滲出、肉芽組織生長情況。滲出評價標準:0分,無滲出;1分,分泌物黃白稠;2分,分泌物黃濁稠;3分,分泌物稀薄;4分,分泌物臭污或流液。肉芽生長評價標準:0分,愈合;1分,紅活;2分,暗紅;3分,晦暗;4分,光白板亮。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治療后,A組住院時間、創面Ⅱ期手術處理時間短于B組,創面面積小于B組,應用抗生素費用低于B組,期間換藥次數少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A組(n=30)B組(n=30)t值P值創面面積(cm2)4.49±1.37 6.09±2.14 3.449 0.001住院時間(d)19.17±2.35 25.65±2.56 10.213<0.001應用抗生素費用(元)1 969.73±104.62 2 182.18±167.42 5.894<0.001換藥次數(次)2.05±0.48 9.18±2.86 13.466<0.001創面Ⅱ期手術處理時間(d)9.18±2.42 12.42±3.17 4.450<0.00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CRP、WBC、NEU%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A組均低于B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CRP,C-反應蛋白;WBC,白細胞計數;NEU%,中心粒細胞比值。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A組(n=30)B組(n=30)t值P值A組(n=30)B組(n=30)t值P值CRP(mg/L)38.48±3.84 39.55±3.78 1.088 0.281 8.83±1.84a 18.78±1.87a 20.774<0.001 WBC/(109/L)15.14±2.05 15.27±2.14 0.240 0.811 5.12±1.27a 7.87±1.49a 7.694<0.001 NEU(%)92.18±10.48 92.24±10.14 0.023 0.982 75.22±8.78a 85.14±10.37a 3.999 0.001
2.3 兩組患者創面形態比較治療后,兩組肉芽生長、滲出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A組低于B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創面形態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wound morpholog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3 兩組患者創面形態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wound morpholog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A組(n=30)B組(n=30)t值P值A組(n=30)B組(n=30)t值P值肉芽生長2.58±0.67 2.45±0.55 0.821 0.415 1.02±0.29a 1.49±0.67a 3.526<0.001滲出2.85±0.72 2.78±0.69 0.385 0.702 0.75±0.14a 1.42±0.25a 12.808<0.001
創面可分為急性創面與慢性創面,其中急性創面主要分為手術切口、燒傷、撕脫傷等,而慢性創傷主要分為感染傷口、放射性潰瘍、外傷性潰瘍等,而多數慢性創面是由急性創面發展而來,因此,有效治療急性創面具有重要意義[7-8]。
目前,急性創面主要通過外科清創后行創面修復進行治療,但部分患者局部損傷較嚴重,免疫力低下,會導致感染風險增加,影響植皮成功率[9-10]。常規清創可有效清除創面的壞死組織及滲出物,但術后僅采取常規換藥,對滲出物的清除不徹底,同時,頻繁暴露創面易導致患者感染[11-12]。而VSD可保持創面整潔、干凈,同時,整個過程創面保持密閉,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13-14]。CRP屬于臨床常用炎癥指標,當機體受到感染或損失時,其水平會迅速升高,可反映患者炎癥水平。WBC屬于人力免疫細胞,其具有吞噬異物產生抗體,提升機體治愈能力的作用,其水平升高則提示患者存在機體損傷或感染等。NEU具有吞噬與殺菌作用,正常情況下為40%~75%,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存在組織損傷及感染等。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治療后住院時間、創面Ⅱ期手術處理時間短于B組,創面面積小于B組,應用抗生素費用低于B組,且期間換藥次數少于B組(P<0.05),提示VSD聯合外科清創,能有效促進創面愈合,減少藥物應用,促進患者康復;同時,A組CRP、WBC、NEU%水平及肉芽生長、滲出評分均低于B組(P<0.05),表明外科清創聯合VSD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標,促進創面修復[15-16]。分析原因為,VSD具有封閉特性,在引流滲出物的過程中保持封閉,能有效避免細菌感染,預防二次傷害[17-18]。此外,VSD同時使用負壓引流敷料,能有效維持創面濕潤,促進免疫細胞及抗炎因子運行至創面,提升局部免疫功能,預防創面感染[19-20]。
綜上所述,外科清創聯合VSD能有效縮短急性創面患者康復時間,減少藥物應用,并能改善患者血清指標,促進創面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