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菁,付蓮英,劉麗瑜,閆蘭,涂娟
(1.南昌大學醫院,江西南昌 330029;2.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西南昌 330077;3.江西省精神病院,江西南昌 330029)
中醫護理是遵循中醫學理論體系,突出中醫辨證施護特點的方法[1]。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及人們對疾病認識的深入,中醫護理已成為醫療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在疾病的治療與預防中發揮重要作用[3-4]。中醫護理在養生保健、預防疾病、軀體康復等運用廣泛[5],特別在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方面優勢明顯,在健康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6-7]。護士對中醫護理的認知及辯證施護能力,直接關系醫院中醫護理的效果[8]。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對某中西醫結合醫院護士中醫護理認知水平進行調查,旨在分析某院護士中醫護理認知水平對臨床實施中醫護理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某中西醫結合醫院護士316名。納入標準: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年;在職,且有護士注冊證;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
1.2 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查閱文獻[9-12]、咨詢專家意見自行設計編寫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需填寫調查對象的基本資料,包括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等;第二部分為護士中醫護理認知情況調查題選項。
1.3 質量控制為確保本研究所采集的數據能滿足分析要求,在調查時采用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進行質量管理。為確保研究過程中的數據質量,由研究人員仔細核查數據,從而在保障數據的完備性和正確性的前提下進行數據回收。數據錄入階段,由研究人員采取人工和電腦相互結合的方式對數據進行檢查和錄入。第一次錄入完成后隨機抽取5%的問卷進行重復錄入,以保障錄入的準確性。
1.4 觀察指標分析某中西醫結合醫院護士中醫護理認知水平對臨床實施中醫護理的影響。
1.5 統計學方法將收集的數據核對無誤后錄入計算機,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采用克朗巴赫系數檢驗問卷的信度。
2.1 基本資料316名護士中,工作年限:<5年75名(23.74%),5~10年106名(33.54%),>10年135名(42.72%);學歷:中專15名(4.75%),專科100名(31.65%),本科198名(62.66%),碩士及以上學歷3名(0.95%);職稱:中級及高級職稱93名(29.43%);中醫院校畢業56名(17.72%)。
2.2 護士對中醫護理的態度共回收316份調查問卷,某中西醫結合醫院護士對中醫護理的態度較積極,>90%護士認為中醫護理對于康復起著重要作用;有近90%護士認為中醫護理發展前景很好;雖然>60%的護士認為實施中醫護理較西醫安全,但仍有近30%人員認為中醫護理的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見表1。

表1 護士對中醫護理的態度(%)
2.3 護士對中醫護理知識掌握情況護士對中醫護理方案以及優勢病種護理常規的掌握情況優于中基理論知識以及中醫護理適應證、禁忌證的掌握情況,見表2。通過數據交叉分析顯示,中醫院校畢業的護士對中醫護理知識掌握較好,見表3。

表2 護士對中醫護理的知識掌握情況(%)

表3 對中醫護理知識掌握情況熟悉人員的基本資料分析(%)
2.4 醫生、患者和護士自身對中醫護理的認可情況 護士自身對中醫護理較認可(達77.22%),但患者及醫生對臨床上護士實施中醫護理不夠認可,認為不認可的人員約50%,見表4。

表4 醫生和患者對中醫護理的認可情況(%)
2.5 中醫護理技術應用情況針對身邊的親朋好友生病時是否愿意實施中醫護理技術,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非常不愿意的比例分別為39.87%、45.57%、12.66%、1.90%、0.00%;針對中醫護理應用最廣的技術,艾灸、耳穴埋豆、刮痧、中藥濕敷、拔火罐、中藥熏洗、其他分別占比87.34%、70.89%、68.67%、69.3%、66.77%、64.56%、7.59%;針對對中醫護理技術應用進行創新,非常必要、必要、一般、不必要、非常不必要分別占比47.47%、、37.97%、14.56%、0.00%、0.00%。
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大眾健康觀的變化使人民群眾對中醫護理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提升中醫護理技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3]。本研究結果表明,護士對中醫護理的態度較積極,>90%護士認為中醫護理在患者恢復健康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近90%護士認為中醫護理發展前景很好,雖然65.82%的護士認為臨床上實施中醫護理較西醫安全,但仍有近30%人員認為中醫護理的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護士對中醫護理方案以及優勢病種的護理常規掌握情況優于中醫理論知識以及中醫護理適應證、禁忌證掌握情況。護士自身對中醫護理是認可的(達77.22%),但認為患者及醫生對臨床上護士實施中醫護理不夠認可(認為不認可的人員約50%)。身邊親朋好友生病時愿意實施中醫護理的占比將約90%,僅有1.9%的人員不愿意。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運用最廣也是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艾灸(87.34%)、耳穴埋豆(70.89%)、刮痧(68.67%)。>85%的護士認為中醫護理技術必須要不斷創新才能適應臨床中醫護理發展的需要。表明需加大中醫護理的宣傳力度,護士需加強與醫生的溝通,與醫生共同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中醫護理方案從而減輕患者病痛。護士實施中醫護理技術時需認真仔細,努力消除安全隱患,從而獲得醫生和患者的認可。對于長期接受西醫教育的護士而言,中醫理論抽象模糊、雖然有些護士接受了短期培訓,但并不能使所學知識消化吸收,護士薄弱的中醫基礎知識,導致臨證能力的缺乏,中醫思維方式難以建立[14],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需系統學習中醫護理有關知識,進一步加強護士中醫護理培訓,并在提高中醫護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將中醫護理與患者的健康管理特別是慢病管理結合起來[15-17],并不斷對中醫護理技術進行改革和創新[18],不斷挖掘中西醫結合護理新模式,提高中醫護理技術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促進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