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蓓,譚宇佼,解惠
(四川省軍區(qū)成都離職干部休養(yǎng)所,四川成都 610600)
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疾病。2020年1月20日我國將COVID-19納入乙類傳染病并按甲類傳染病進行預防和治療[1]。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COVID-19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截至2020年4月30日,全球確診人數達3 090 445人,死亡人數達到217 769人。研究[2]顯示SARS-CoV2可通過多種途徑在人群中傳播,且感染率較高,但老年人群患病風險和感染后死亡率較年輕人更高。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tài)化,COVID-19的防控仍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本研究旨在分析軍隊干休所的特點,并對COVID-19期間軍隊干休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進行思考。
軍隊干休所主要是為離退休老干部服務的單位,老年人群聚集,且基礎疾病較多,防疫難度較大。
1.1 老齡增加COVID-19患病風險有文獻[3]表明,COVID-19雖然普遍易感,但相對于年輕人,老年人更易被感染。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免疫功能下降,且COVID-19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死亡率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國內研究者納入的44 672例COVID-19確診病例的研究顯示,總體病死率為2.3%,而70~79歲患者中則上升至8.0%,而80歲以上人群總體病死率為14.8%[2]。從癥狀發(fā)生到死亡的時間間隔為6~41 d(中位數為14 d),而≥70歲患者的時間間隔短于<70歲患者[4]。軍隊干休所服務對象主要為老年人,因此,增加了軍隊干休所COVID-19防疫工作的難度。
1.2 合并癥增加COVID-19患病風險干休所所屬人員另一個特點為基礎疾病較多。有研究[5]顯示,在COVID-19確診的患者中,有近50%的患者存在基礎疾病。而進一步研究顯示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疾病均為COVID-19的患病危險因素[6]。此外,基礎疾病還會增加COVID-19的死亡率,如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為10.5%,合并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為7.3%,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死亡率為6.3%,合并高血壓患者死亡率為6.0%,合并癌癥患者死亡率為5.6%,均明顯高于總體病死率(2.3%)[2]。而國外學者的研究也顯示重癥COVID-19患者的發(fā)生率在有合并癥的人群中更高;住院患者(71%)和ICU患者(78%)有合并癥的比例明顯高于非住院患者(27%);>65歲存在至少1種合并癥患者的住院率為41.7~44.5%,明顯高于無任何基礎疾病患者的住院率(16.8%~18.3%)[7]。軍隊干部休養(yǎng)所人群大多合并≥1種基礎疾病,進一步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難度。
2.1 參照指南,工作常態(tài)化目前,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國內一些地區(qū)仍存在聚集性疫情,因此,目前疫情防控工作仍較嚴峻。對于軍隊干休所疫情防控工作,可參照《特殊場合防控指南之二——養(yǎng)老院防控指南》的建議,結合實際工作開展工作。首先思想上應高度重視,嚴格落實國家和軍隊的相關規(guī)定;其次做好日常防疫工作,如做好營門人員體溫檢測及公共場所的消毒工作,督促相關人員勤洗手、勤通風,監(jiān)督相關人員外出和戶外活動是否佩戴口罩和保持足夠社交距離。
2.2 牢記宗旨,創(chuàng)新服務干休所的日常工作為老干部服務,在疫情期間需思考如何提高服務水平,老年人群基礎疾病較多,不管是工作人員面對面指導還是去門診就診,均會增加COVID-19感染的風險。因此,可通過智能手機進行服務,如每天通過視頻詢問身體情況,協(xié)調相關醫(yī)生進行遠程會診。
2.3 綜合評分,分清輕重對于部分人數較多的單位,在普遍關注的基礎上可考慮重點人群重點關注的方法。如對每個人進行評分,然后進行風險分級。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壓的比例為17.1%,糖尿病為9.7%,心腦血管比例為16.4%[8];而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壓等合并癥的死亡率更高[2],>70歲是COVID-19的危險和預后因素[2]。因此,可制定危險等級評分系統(tǒng)對相關人員進行風險等級評估,對于高危人群給予更多的關注,危險等級評分詳見表1。

表1 危險等級評分
2.4 分門別類,個體化指導除進行風險評分,還可根據相關人員的生活狀態(tài)和基礎疾病的種類進行分類,從而給予個體化指導服務。①獨居者,在干休所中,大部分為獨居者,除疫情本身帶來的心理壓力外,獨居也可能對該類人群的心理造成較大影響。社交活動和與他人的互動有助于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而疫情常態(tài)化后社交距離的保持對此會造成影響。國內一項研究[9]顯示,在COVID-19大流行中,有37.1%的老年人表現出嚴重的抑郁和焦慮感。保持社交距離影響老干部的日常活動,從而對他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甚至造成認知障礙、生活質量低下和焦慮癥[10]。對于這類人群,工作人員首先應及時把握其動態(tài),主動關心和溝通;其次提供減輕心理壓力的建議。研究認為運動和鍛煉可改善慢性疾病和心理健康[11]。鑒于目前疫情防控需要,戶外活動可能受到限制,可建議進行適當的居家運動。②糖尿病患者,該類人群最主要的問題為血糖的監(jiān)測和管理,可建議其進行比平時更頻繁的血糖監(jiān)測;均衡飲食,攝入適當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以室內運動為主的,以提高免疫力。如多次血糖監(jiān)測高于目標值,而空腹血糖<13.9 mmol/L時,工作人員可通過遠程會診的方式咨詢專科醫(yī)生給予處理;當空腹血糖≥13.9 mmol/L時則應及時送醫(yī)就診[12-13]。③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病患者,該類人群最主要的問題是常用藥物的依從性。SARS-CoV2是通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2受體進入人體,而ACE抑制劑(ACE inhibitors,ACEI)和/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s,ARB)又是維持血壓平穩(wěn)、降低心腦血管病風險的基礎治療藥物,有些患者會擔心ACEI/ARB增加感染COVID-19的風險或私自更換藥物。因此,對于這類人群,可對其耐心解釋目前尚無證據提示ACEI/ARB會增加心血管病患者COVID-19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13],可繼續(xù)按醫(yī)囑服藥。
綜上所述,軍隊干休所所屬人員年齡大、基礎疾病多,疫情防控難度較大,因此,應結合單位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措施,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和老干部衛(wèi)生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