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遼寧省撫順市第四醫院,遼寧撫順 113123)
肺結核屬于經呼吸道傳播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圍內有超過10萬患者單耐利福平(RIF)[1]。現階段我國結核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且涂陰肺結核的診斷難度較高[2]。痰結核分枝桿菌培養陽性率高于涂片,但所需培養周期較長,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進而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3]。因此,積極探尋涂陰肺結核的有效診斷技術對控制結核病具有重要意義[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利福平耐藥實時熒光定量核酸擴增檢測技術在結核病中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涂陰肺結核患者60例作為A組,另選取同期確診為肺結核的患者50例作為B組,其他肺病患者55例作為C組。A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43.26±6.98)歲。B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7~59歲,平均年齡(42.68±6.74)歲。C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43.28±6.52)歲。3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涂陰肺結核診斷標準[5]:①≥3次的涂片鏡檢查顯示為陰性;②經檢查其結果與活動性肺結核病變的胸片表現一致;③經由臨床判斷已排除其他肺結核性肺部病變。納入標準:患者均存在肺部疾病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影像學不典型者;結核感染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痰抗酸染色、結合菌素皮膚試驗(TST)檢測。①TST試驗方法:對患者前臂內側上中1/3部位內皮注入5 U試劑,形成皮丘。對患者注射部位給予為期3 d的觀察,由于近年來卡介苗的接種率較高,因此,還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②痰固體培養:將痰液標本置于處理管后倒入4%的氫氧化鈉前處理液,放置15 min用吸管吸取前處理液接種至培養基斜面,持續觀察標本的變化情況。③XpertMTB/RIF檢測方法:基于1∶2的比例標準,混合1 mL痰液標本與含有氫氧化鈉與異丙醇的處理液,在渦旋振蕩器中震蕩20 s左右,存放于常規室內溫度下15 min。在一次性多室塑料反應盒中放入混合液2 mL,并將其放入檢測模塊,采用相關儀器完成自動化分析,并在2 h左右記錄測定結果。
1.3 觀察指標比較3組檢出率和特異度。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B組與C組XpertMTB/RIF檢測結果比較B組患者XpertMTB/RIF檢測陽性率為82.00%,C組陽性率為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陽性預測值為97.62%,陰性預測值為84.38%。
2.2 A組與C組XpertMTB/RIF、TST檢測結果比較A組XpertMTB/RIF檢測陽性率為81.67%,C組XpertMTB/RIF檢測陽性率為1.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TST檢測陽性率為65.00%,C組TST檢測陽性率為29.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XpertMTB/RIF檢測陽性率高于痰培養。A組XpertMTB/RIF檢測特異度為98.18%,痰培養特異性為10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A組與C組XpertMTB/RIF、TST檢測結果比較
肺結核疾病具有傳染性,在世界各國均被認為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且具體原因尚不明確[6]。對疾病給予有效診斷是肺結核疾病防控的前提,早期診斷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也可控制疾病的擴散。現代臨床中針對肺結核疾病的實驗室常規檢查項目為痰涂片[7],其檢測時間較短,檢測費用較低,但檢測結果敏感性較低,同時,對于檢測標本的含菌量具有較高要求,可出現漏診情況[8]。而涂陰肺結核是在涂片中未發現結核桿菌存在的特殊病例,常規可借助非細菌學方法判斷為肺結核病例。兩者可存在痰結合桿菌培養陽性但涂片為陰性和痰培養陰性且涂片也為陰性兩種情況,即可判斷為涂陰肺結核。痰培養結合桿菌屬于涂陰肺結核診斷的主要辦法,該檢測方法的周期較長,診斷敏感性較低,同時,對實驗室生物安全性具有較高要求,導致其臨床運用受限[9]。
涂陰肺結核是在痰液標本檢查期間并未觀察到結核分枝桿菌,即疾病所存在的傳染可能性極小,但并不能完全證實疾病痊愈[10]。在此種檢測結果的基礎上,患者仍需遵醫囑服藥或參與其他治療,但預后良好。在患者的生活中也需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在臨床檢查明確痊愈后才可恢復正常生活狀態[11]。結核患者可進一步分為開放性與非開放性,其中開放性患者痰液標本中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常規具有較強傳染性,也被稱之涂片陽性結核。不開放患者痰液中未發現結核,涂片陰結核,理論上不存在傳染性,但實際上也可判斷為不完全具有傳染性。其原因為,肺結核桿菌多經由痰檢驗確定,日常需控制不良生活習慣,避免病情發展。
涂陰肺結核患者若未能及時就診,可能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進而導致病情惡化,增加治療難度,甚至可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2]。基于此,利福平耐藥實時熒光定量核酸擴增檢測技術屬于綜合性診斷方案,具體涉及到標本處理與基因突變檢測以及結核桿菌特異核酸檢測等。整個檢測流程僅需1.5 h左右,同時,還能實現利福平耐藥與結合分枝桿菌的檢測。近年來,該檢測技術多被應用于結核性淋巴炎、縱膈淋巴結、脊柱結核等疾病的診斷中,臨床實踐表明,其檢測結果的靈敏度與特異性較高。本研究結果表明,B組陽性預測值為97.62%,陰性預測值為84.38%,而涂陰肺結核患者XpertMTB/RIF檢測特異度為98.18%。該結果進一步證實了,在肺結核與涂陰肺結核患者診斷中應用XpertMTB/RIF檢測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在結核感染病情判斷以及臨床診斷中,主要參考TST檢查結果,因此,在肺結核疾病判斷中,其可作為關鍵性參考指標。若患者存在結核感染情況,能觀察到紅腫與硬結情況,且存在超敏反應炎癥。但若患者接種卡介苗則可能會影響TST檢查最終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基于此,在此項檢查項目中,對于檢測標本具有較高要求。本研究結果表明,A組XpertMTB/RIF檢測陽性率為81.67%,明顯高于C組的1.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TST檢測陽性率為65.00%,明顯高于C組的29.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XpertMTB/RIF檢測陽性率高于痰培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XpertMTB/RIF檢測特異度為98.18%,痰培養特異性為10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對于可能為涂陰肺結核的患者,在對病情給予進一步診斷時,參考XpertMTB/RIF檢測結果有助于提高診斷準確度。痰培養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等級要求較高,常規開展該檢查項目難度較高,且耗時較長,不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療。而XpertMTB/RIF檢測可實現高度自動化,檢測所需時間較短,能為患者爭取到更早的救治時間。
綜上所述,涂陰肺結核與其他肺病等存在一定鑒別難度,而應用XpertMTB/RIF檢測具有較高特異性,能為臨床判斷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