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平
(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職工中心醫院內科四病房,遼寧遼陽 111000)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aSAH)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腦血管疾病,占所有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85%,腦血管痙攣(CVS)是其基礎病變,處理不當,可引發腦組織嚴重缺血,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1]。前列地爾、尼莫地平均為目前臨床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其中前列地爾是一種天然的前列素類物質,具有良好的解痙、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尼莫地平是一種雙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具有擴張腦血管、增加腦部血流循環的作用[2]。但目前臨床對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的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前列地爾聯合尼莫地平治療aSAH伴CVS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aSAH伴CVS患者83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盲抽法分為對照組(n=41)與觀察組(n=42)。對照組男19例,女22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58.21±5.04)歲;Hunt-Hess分級:Ⅰ級8例,Ⅱ級21例,Ⅲ級12例。觀察組男20例,女22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8.30±5.12)歲;Hunt-Hess分級:Ⅰ級9例,Ⅱ級24例,Ⅲ級9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18年審(131)號)]。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腦血管痙攣防治神經外科專家共識》[3]中aSAH伴CVS診斷標準;均經臨床診斷、核磁共振與腦部CT檢查確診相關疾??;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病情危重,意識狀態不清醒者;嚴重肝、腎、心等重要臟器疾病者;精神異常,無法正常溝通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免疫系統疾病者。
1.3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感染、防治血管痙攣、脫水等對癥治療,同時,嚴密監測其生命體征,如有異常,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1.3.1 對照組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302,規格:50 mL)治療,將50 mL尼莫地平注射液加入25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前列地爾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4,規格:10μg)治療,將10μg前列地爾注射液加入1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兩組均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2周后采集兩組患者肘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取血清,采用免疫熒光分析儀測定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內皮素-1(ET-1)與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水平。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皮疹、食欲不振、頭暈等。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炎性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hs-CRP、TNF-α、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炎性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炎性指標比較(±s)
注:hs-CRP,超敏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介素-6。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對照組(n=41)觀察組(n=42)t值P值對照組(n=41)觀察組(n=42)t值P值hs-CRP(ng/mL)248.71±21.54 249.36±21.47 0.138 0.891 201.14±18.18a 163.21±18.04a 9.540 0.000 TNF-α(ng/mL)0.61±0.03 0.60±0.02 1.791 0.077 0.35±0.02a 0.21±0.04a 20.091 0.000 IL-6(ng/L)189.14±15.64 188.80±15.23 0.100 0.920 120.47±6.28a 79.03±6.36a 29.863 0.000
2.2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比較治療前,兩組ET-1、CGRP、VEGF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ET-1、VEGF水平均低于治療前,CGRP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ET-1、VEGF水平均低于對照組,CGRP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比較(±s)
注: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ET-1,內皮素-1;CGRP,降鈣素基因相關肽。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對照組(n=41)觀察組(n=42)t值P值對照組(n=41)觀察組(n=42)t值P值ET-1(pg/mL)129.54±14.20 128.39±14.06 0.371 0.712 85.42±9.27a 69.21±8.26a 8.416 0.000 CGRP(pg/mL)35.29±5.27 34.91±5.19 0.331 0.742 43.29±6.04a 59.34±6.52a 11.627 0.000 VEGF(ng/mL)215.74±24.06 216.52±24.19 0.147 0.883 151.15±15.28a 118.26±14.31a 10.124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發生皮疹2例,食欲不振3例,頭暈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07%(7/41),觀察組發生皮疹1例,食欲不振1例,頭暈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6%(2/4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104,P=0.073)。
aSAH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是指腦部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流向蛛網膜下腔,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嘔吐、惡心、頸項強直等,CVS為常見的并發癥,如不及時治療,可引發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損傷、神經功能障礙,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4-5]。目前臨床治療該病多采用抗感染、防治血管痙攣、脫水等對癥治療,但部分患者療效不佳。因此,尋找一種優質、高效的治療方案,對改善患者病痛、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6]表明,aSAH伴CVS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多認為與炎癥反應、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等相關,其中hs-CRP、TNFα、IL-6均為重要的炎性指標,當機體受到侵襲,免疫反應被激活,釋放出大量的炎性因子,致使hs-CRP、TNF-α、IL-6水平迅速升高;ET-1、CGRP、VEGF為血管內皮功能的重要指標,發病時,ET-1、CGRP、VEGF水平發生變化,因此,有效控制機體炎癥反應與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對控制疾病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尼莫地平是一種雙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可選擇性地作用于腦血管平滑肌,與中樞神經的特異性受體相結合,從而達到擴張腦血管、增加腦部血流循環的作用,但單獨使用,效果不佳[7-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ET-1、VEGF水平均低于治療前,CGRP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前列地爾聯合尼莫地平治療aSAH伴CVS患者效果確切,且安全性高。分析原因為,前列地爾的主要成分為天然的前列素類物質,進入機體后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提升環磷酸腺苷的含量,從而減小腦部痙攣;同時,前列地爾具有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烷A2形成的作用[9-10]。此外,前列地爾是一種采用脂質微球作為藥物載體的一種靶向藥物,可緩慢藥物的釋放,具有良好的保護血管作用[11-12]。
綜上所述,采用前列地爾聯合尼莫地平治療aSAH伴CVS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指標,提升血管內皮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