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心 封瑩 黃婷 薛原
摘 要:有中醫藥參與的醫養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在近年受到重視,并大致分支出四種模式:醫院養老改造、養老機構改造、醫院和養老機構合作運營、資本運作的醫養中心。本文以醫養結合為切入點,探討中醫藥在醫養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下運用的現狀及問題,并有區域針對性地在江蘇省范圍內提出對策。
關鍵詞:醫養結合;中醫藥;社會服務;江蘇省;人口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06
0 引言
中國發展基金會在2020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自21世紀以來持續加深。2022年左右,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4%;2050年,這個比例將達到最高點,預計27.9%。中國目前正處于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時期,養老服務的需求激增、專業人士的缺口擴大。如何將老年人的需求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幫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是我國正在面對的難題之一。黨中央聯合國務院,在黨的十九大以來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不斷強調將醫養結合的形式運用到養老中。在現代化的養老發展下,醫養結合模式無疑是大勢所趨。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代表之一,被大多數老年人所接受,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也在世界產生廣泛影響。無論是確診病例中使用中醫藥的患者超九成,還是“三藥三方”在治療中的顯著功效,中醫藥起到的關鍵性作用不言而喻。在中醫藥受到重視的今天,將其與養老結合,是養老模式本土化、精細化的新思路。
未來的人口發展將受到人口急速老齡化所帶來的多重挑戰,如將加大公共服務的壓力、減緩經濟發展、降低社會活力等。與傳統養老模式相比,將中醫藥融合進醫養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顯然更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需求,具體表現在理論和現實兩方面的重要意義。
理論方面,通過對江蘇省社會現狀的分析,能夠加深對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服務的認知,從而深刻認識到我國復雜的老齡化問題;能夠深化醫養結合理論的研究,從本質上把握對醫養結合的理解,優化其模式體系,結合地域優勢,為當地相關養老產業提供理論依據;能夠創新醫養結合服務渠道,拓寬養老發展市場,為相關領域研究提供理論建議。
此種養老模式對于應對人口老齡化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順應國際發展趨勢,響應國家新型養老政策,為政府機構在養老服務方面更好地發揮其職能提供現實依據。通過發現和分析現存的相關養老機構所存在的問題,對組織和個人改進養老服務的質量、促進養老行業發展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1 江蘇省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現狀
1.1 實施背景
1.1.1 政治舉措:江蘇省政府制定政策
江蘇省作為經濟、文化等方面均在全國領先的省份,在近年有不少的相關政策發布。
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2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江蘇衛健委制定了《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表明,要將中央指示與地方特色結合,深入推進江蘇省的醫養結合發展,其中包括深化醫養簽約合作、推進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建設等,爭取在短期內落實。
2020年底,江蘇省發布《中共江蘇省委關于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江蘇在未來將根據人口深度老齡化的基本省情,從而制定積極的人口政策,促進人口結構優化。
而在中醫藥融入養老方面,江蘇省衛生部門、中醫藥局在2018年就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意見》,特別提到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醫藥衛生領域的特殊作用。而在2019年,江蘇省更是明確提出要通過對中醫藥的推廣使用,提升其在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中的參與度。
1.1.2 人口:江蘇省人口老齡化加重
一般認為老齡化的標準與老年人的占比有關,當一國家或地區的60周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到7%,則視為老齡化社會。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我國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國家統計,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數有2.54億,占總人口的18.1%,65歲及以上達1.76億人,占總人口的12.6%。
縱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江蘇是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地區之一,近年來的老齡化數據在全國范圍內居高不下。根據2020年底發布的《江蘇省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0年)》,截至2019年末,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1834.16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3.32%,65歲以上占13.9%,這兩個數據不僅遠遠超過老齡化標準的最低線,甚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江蘇的老齡化還呈現增量大、高齡多、分布不均等特點。據統計,全省老年人口在一年內增加了28.89萬;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80.04萬人,高壽老人越來越多;常住人口老年撫養比20.58%;蘇中、蘇南地區的人口老齡化率平均超過四分之一。
人口老齡化率和老年撫養比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意味著社會勞動力在減少,社會醫療成本上升,人口紅利在消失,這些都給社會方方面面帶來多層面的挑戰”。
1.1.3 社會:江蘇省養老市場廣闊
目前,江蘇所建成的兩萬余所城鄉社區居民的居家養老中心已經完全覆蓋城市地區,在農村地區的覆蓋率也接近百分百。其中,蘇南地區覆蓋率為95.76%,蘇中96.31%,蘇北81.60%。江蘇還建成街道老年人非全天候照料中心近200家,“虛擬養老院”90多個,輻射到全省九成以上的需要養老服務的人員,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及應急性服務。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蘇省養老服務不斷與時俱進。與此同時,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也呈多樣化發展,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追求物質生活的保障。隨著空巢老人的數量增多,養老機構需提供豐富物質資源,滿足老人的生活需要。二是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實。知識的熏陶和情感的慰藉可為老年生活增添色彩,人文關懷是老年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環。三是醫療衛生環境的服務需求。隨著社會發展,治未病的概念深入人心,中醫藥作為祖國傳統文化,老年人接受程度普遍較高,中醫藥加入養老行列,有利于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和預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