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佩 包鑫
摘 要:山東省蒙陰縣是我國著名的蜜桃產區,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蜜桃產業現已成為蒙陰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然而,隨著市場消費需求的升級和國內蜜桃種植面積的增加,蒙陰蜜桃進入了一個轉型期。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形勢下,借助波特五力模型系統地分析蒙陰蜜桃產業競爭力狀況,有利于推動蜜桃產業轉型升級和縣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蒙陰蜜桃;產業競爭力;波特五力模型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07
蜜桃產業作為蒙陰縣的特色產業,素有“蒙陰蜜桃甲天下”的美譽。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蜜桃產業現已成為蒙陰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然而,相比于煙臺蘋果等農產品標志性品牌,蒙陰蜜桃在產業發展中依然是粗放的生產管理模式,與不斷增長的高質量、高標準的市場需求的矛盾越來越大。因此,有必要通過認真地分析產業競爭力狀況,為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提供有效的客觀依據。
1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蒙陰蜜桃產業競爭力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是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于上世紀80年代初在SWOT法的基礎上提出。他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分別是供應商議價能力、購買者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的進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和同行業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
1.1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當前,蒙陰蜜桃生產和經營的主體是散戶果農,約占總產業主體的90%以上。從生產方面來看,蜜桃專業合作社發揮的作用不明顯,由于組織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較高的供給集中度,使得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弱。從銷售方面來看,農戶的銷售方式仍依賴外地的蜜桃商販前來收購。在這種銷售方式下,作為供應商的果農眾多,收購商較少;而且,蜜桃不像蘋果、梨等水果可以保存一段時間,蜜桃一旦成熟發軟,就銷售不出去,無論蜜桃價格如何,都要摘下賣完,否則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果農的討價還價能力不強,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
1.2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從主體的地域分布來分析,蒙陰蜜桃的購買者可分為本地購買者和外地購買者;按照性質來分析,可以分為線上購買者和線下購買者。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購買者,即蜜桃商販,作為連接市場與底層供應商的中介,具有供應商和購買者的雙重身份。
近十年來,蒙陰蜜桃的產量巨大且逐年增加,大產量與小市場之間存在著矛盾,購買者對蜜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與果農對優質果品意識不強的矛盾,使得國內購買者的議價能力較強。
1.3 潛在競爭者的進入能力
一直以來,農戶種植的盲目性都比較大,價格低的品種大規模砍伐,價格高的品種過度種植,由此造成果品差異化程度低。其他產區如若發展差異化的高端果品,則有較為充分的市場進入空間。
此外,南方蜜桃可以憑借其靠近長三角以及珠三角的區位優勢,擠占蒙陰蜜桃的市場。比如近幾年,浙江、安徽、福建、湖北等南方省市開始大力發展蜜桃種植,考慮到運費等成本,一些過去的老客戶便就近收購,蒙陰蜜桃的價格自然也就受影響。可見,潛在競爭者的進入能力較強。
1.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從消費市場上來看,各種進口水果種類繁多。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渴望嘗嘗奇珍異果,對進口水果的消費量越來越大。進口水果量大增,對我國傳統水果的消費產生替代性的壓力。由于蜜桃不耐儲存,易損耗,流通時間短,蘋果、梨、柑橘、香蕉等水果之間可以相互替代,使得蒙陰蜜桃遭受著巨大的市場威脅。
從生產市場上來看,蜜桃加工的一些衍生品,如桃罐頭、桃蜜餞、桃干、桃漿等,以及其他水果制品和果汁飲料等替代品,使得消費者選擇多樣化,搶占了部分市場份額。可見,蒙陰蜜桃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較強。
1.5 同行業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
桃原產于中國,現在世界各地均有種植,成為世界性大宗水果。在我國除了氣候寒冷的黑龍江以外,其他省份均有種植。比較著名的桃種有:無錫陽山水蜜桃、奉化玉露水蜜桃、肥城佛桃、深州蜜桃、青州蜜桃等。在產量上,蒙陰蜜桃居全國縣區之首,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規模,在行業競爭中占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與發展較好的果品區域品牌相比,蒙陰蜜桃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有效的監管體系和產業規范,品牌影響力相對較弱。
另外,蒙陰縣周邊的沂水縣、沂源縣、費縣、平邑縣都屬于沂蒙山的地域范圍,與蒙陰縣的人文與自然地理環境有著高度的相似性,雖然蒙陰蜜桃在產量上具有絕對優勢,但周邊縣市如果擴大種植,將增加蒙陰蜜桃市場的銷售壓力。
2 蒙陰蜜桃產業競爭力分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消費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優質蜜桃供給不足,低端蜜桃產能過剩。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以及同行業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不斷增強。蒙陰蜜桃作為縣域農業特色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但仍存在以下五個問題。
2.1 蒙陰蜜桃產業面臨人、樹、地“三老”問題
蒙陰蜜桃產業在發展的平臺期正面臨著一個不可逃避又亟待解決的問題,即人、樹、地“三老問題”。具體說來,從事水蜜桃生產和經營的主要為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學歷普遍為初中、小學水平,阻礙了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其次,蒙陰縣絕大部分的桃樹已進入衰老期,果實品質會因此下降,效益降低;新品種的更新時間漫長,改造成本高,影響了蒙陰蜜桃的可持續發展。最后,經過幾十年的密集種植,栽培區的土壤養分流失嚴重。
2.2 品種結構不合理,質量參差不齊
蒙陰蜜桃以鮮食桃為主,加工型蜜桃和觀賞型蜜桃種植規模較少。從種植結構上來看,蒙陰蜜桃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較少,即5月份和10月份的蜜桃上市量較小,60%的蜜桃都集中在7、8月份集中上市,從而大大增加了銷售市場的壓力,而7、8月份正值雨季,爛果率高,容易造成豐產不豐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