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胡義俊雪 張濤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變遷與轉型,傳統養老服務模式弊端凸顯,而社區智慧養老可以有效解決傳統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尤其在針對社區緊急救助的應急機制的構建方面,該模式有其絕對優勢。本文以合肥市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社區智慧養老應急機制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了解現狀。針對當前社區智慧養老應急機制在應急預案、應急處理及后續護理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相關文獻進行思考并對應急機制的建立健全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智慧養老;社區;養老服務;應急機制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3.032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我國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區智慧養老的必要性凸顯。“社區智慧養老”是一種新的養老概念,旨在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社區內老年人提供快捷高效全方位的智能服務。智慧養老的主要目標是滿足老人衣、食、住、行、醫、健、護、娛等需求,其中生命安全的需求應首先得到滿足,而通過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社區應急機制可以有效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需求。老年人社區應急機制是一種社區內以預防為主、以救助為補充,將大數據工具與醫療資源相結合的機制,以達到減少老年人緊急情況發生并為老年人緊急救助提供及時有效支持的目的。目前“智慧養老”在社區中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合肥市的試點社區在智能化方面盡管有所建樹,但仍無法最大化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區智慧養老應急機制急需完善。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國家第二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街道——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的社區智慧養老現狀,通過對南七街道社區內老年人應急機制的實施進行研究,進一步探索目前社區針對老年人緊急救助工作可能存在的問題。
1 南七街道智慧養老視角下社區應急機制的現狀
1.1 老年人對于社區應急機制實施的態度
受年齡、收入、對新鮮事物接受度等因素影響,老年人群對于社區的養老應急措施了解程度存在普遍差異:超四成老年人對于社區的養老應急措施表示“不太了解”,超三成老年人表示“不了解”,而“比較了解”和“非常了解”分別占比是6.7%和3.3%,還有13.3%的受訪老人的了解程度為“一般”。
社區為遭遇突發情況的老年人提供及時的幫助是處理緊急情況的一種直接途徑,可以有效減少老人在該種情況下所受的傷害。經調查,社區提供的各項幫助中最主要的是“聯系家屬”,占比39%,其次是“專業醫院救治”,占比32.5%;而提供“緊急醫療救治”占比22.1%;“術后康復護理”只占6.5%。受醫療資源和人員專業水平影響,社區在處理老年人突發緊急情況時所提供的專業的醫療救治不夠,而后續的康復護理更是不夠重視。
社區智慧養老應急硬件設施為預防老年人緊急情況,及時對突發情況進行處理以及防止二次傷害的發生都提供了有效保障。根據對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在各種應急硬件設施中醫療救治設備使用最多,占比57.1%;生命體征監測裝置、緊急報警裝置、人員定位設備的配備比例較低,還有2%的受訪者選擇了“其他”并表示社區內基本沒有配備應急硬件設施。
通過調查老年人群對于完善社區智慧養老應急機制必要性的態度,可以進一步了解老年人的觀念。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完善社區智慧養老應急機制,16,7%的受訪者表示“很有必要”,13.3%的受訪者認為“必要性不大”,還有20%的受訪者持中立態度。總體來看,老年人群對社區應急機制的建設呈積極的態度,這也有利于其實施與進一步完善。
1.2 應急預案的現狀
目前,街道對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具備一定的關注度,急救知識培訓講座不定期舉辦并配有健康安全相關政策宣傳。此外,南七街道智慧健康養老指導服務中心目前可以對轄區老年人的健康、安全、生活需求等進行評估。尤其是在“燭光媽媽老年健康守護管家”的支持下,針對社區內老年人突發緊急情況的預案方面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建設,如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創建的養老電子地圖;與中心平臺相連接的便攜式血壓計;內置電話卡的防摔警報器。同時依托于GPS定位系統,老人的子女還可以設置電子圍欄,一旦老人超出了所設定的活動范圍,就會自動發出警報,防止老人走失,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
1.3 應急處理的現狀
在緊急情況的監測和應急響應方面,借助智能腕表、緊急報警按鈕等智能設備,可以實現室內外定位、一鍵呼救等功能。但在老人發出求救信號時,平臺僅是通過呼叫服務中心聯系醫院或向老人的緊急聯系人撥打電話的方式進行處理,響應方式較單一。同時由于健康監護服務覆蓋率較低,大部分老年人突發緊急情況時難以被及時監測到,主要還是依靠自己和家人進行處理。
在社區醫院的醫療資源與人員配備方面,南七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有床位30張(但不提供住院服務),雖無大型醫療設備,但基本醫療設施齊全,具備全科醫生,組建有5支家庭醫生團隊和11個家庭醫生簽約小組。目前,借助與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所構建的“醫聯體”,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及緊急救治能力得以直接提升,并且在老年人突發情況嚴重的情況下,社區有條件將老年人第一時間送往專業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1.4 后續治療護理的現狀
依托“燭光媽媽”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網絡平臺,對于發生過緊急情況或是平時身體狀況相對較差的部分老人,家庭醫生會根據智慧養老系統的提示定期上門服務;而對于身體狀況較好的老人,智慧養老系統會定期給其子女發送健康生活常識等信息。社區醫院基礎醫療設施較完備,有能力對發生過緊急情況的老人進行身體狀況的檢測,對有需要的老年人也可以提供后續的基礎治療及護理服務。但由于工作強度大等原因,工作人員對發生過緊急情況的老年人關注度往往不高,對于老人心理狀況的恢復更是難以顧及,老人的后續護理及康復訓練主要是由其家屬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