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欣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環境逐漸惡化,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為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問題成了我國關注的焦點,環境會計也成了現在熱議的研究話題。在這種形式下,建立一套完善的環境會計披露制度和政策就顯得尤為必要了。但是,我國對環境會計的研究還停留在理論的層面,沒有實質上的突破。此外,我國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這導致了我國企業環境會計披露的內容過于簡單,形式上也不夠規范。本文首先是分析了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以及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之后再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3.033
1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意義
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還缺乏環境會計方面的內容,沒有環境會計的科目設置,因此,就無法對環境會計相關的信息進行精確的分析。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彌補現在所面臨的不足,可以使會計信息的披露具有意義,同時可以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通過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可以讓利益相關者了解到企業對環境資源的利用情況以及企業的污染和治理情況,從而來調整企業的經營現狀和對企業的發展進行預測,使得企業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另外,政府和社會公眾可以通過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來了解社會環境的現狀,并且對于社會經濟在環境方面進行必要的監督和控制,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善環境,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2 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2.1 披露的內容簡單
目前,我國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還比較狹窄,一般企業披露的都是有關經營狀況的正面的信息,包括環境保護目標、成效、節能等,對負面信息的披露幾乎沒有。而且大部分的企業都沒有開設與環境會計相關的會計科目,這使得企業缺乏定量化的信息,從而都以文字進行描述。
2.2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
目前,我國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這會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受到較大的限制。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辦法》,但是其條款不夠細致,內容不夠清晰。因此,企業開始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法律法規的空子,從而逃避了法律法規的懲處,企業的發展也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2.3 相關審計監督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審計監督體系,政府以及監督部門沒有履行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職責。由于企業對自身的保護,其不會完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因此,其披露的信息并不完整,同時缺乏真實性和有效性。審計監督如果無法形成相應的體系,那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就會缺乏合理性和合法性,我國經濟的發展要實現對環境的保護也很難實現。
2.4 披露的形式不夠規范
目前,我國與環境會計有關的準則體系還不全面,與其相關的實際操作指南也有所缺乏。因此,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也比較隨意和多樣化,包括會計報表附注、會議記錄等。因為披露的隨意性,不同企業之間的披露方式較為多樣化,因此企業之間無法形成比較,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也缺乏實用性,這讓環境會計的使用者不能全面地了解環境會計信息產生的影響。
2.5 披露的目標較為狹隘
環境會計信息的使用主要包括管理層、債權人、投資者、政府部門等利益相關者,社會公眾是自然環境的普遍使用者和環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因此社會公眾占首要地位。目前,大多數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面向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投資者。企業按照監管部門的目標披露信息是為了避免受到法律的處罰,向投資者披露的都為正面的信息,這主要是為了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讓投資者加大對企業的投資力度。這些狹隘的披露目標無法發揮環境會計信息的作用。
3 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原因分析
從現實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造成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分別是經濟、技術、社會文化水平,接下來將從這三方面對企業環境會計披露的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
3.1 經濟方面
由于企業的經濟目標很難與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結合,那這會使企業會計信息披露處于較為被動的處境。企業為了得到更多的經濟效益,企業就會無限制地開展相應的經濟活動,這會加劇社會整體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產生的這些負面的結果就需要社會成員進行分擔。企業因環境資源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應該注重成本的節約,這就需要將企業外部經濟影響因素消除。但是,在現實中,企業往往不注重降低成本,只關注自身獲得的環境效益,這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影響。
3.2 技術方面
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必須具有技術,目前我國會計的核算方法并沒有包含環境會計也沒有關注環境的影響,實際操作的困難對環境會計在實務上進行核算存在很大的影響。即便環境信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對于環境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很難在貨幣上給予具體的量化,因此企業無法在環境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方面進行充分且準確的披露,從而不利于利益相關者對企業進行了解。
3.3 社會文化水平方面
由于我國社會文化水平的限制,人與人之間的文化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人們普遍只關注其自身的經濟效益和如何將效益最大化,而往往忽視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只知道自然環境是人人都可以共享的。此外,企業過于關注其自身經濟效益是否提高,沒有將環保意識投入自身的經營活動之中,忽視了企業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因為社會給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壓力較小,企業往往無法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