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香
摘 要:馬克思與馬爾庫塞針對不同時期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提出了各自的異化思想。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是人的異化的本質體現,馬爾庫塞則強調技術異化對整個社會的控制影響。他們的異化思想都體現了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及其對人生存發展的關注,但是在產生根源、克服主體及其消除途徑上各有不同。
關鍵詞:異化;資本主義;人的解放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50
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首次對“異化”這一概念作了哲學界定,闡明了異化勞動理論,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爾庫塞從《手稿》中受到啟發,在吸收馬克思關于勞動異化概念的基礎上,形成了技術異化思想,在《單向度的人》中揭示了發達工業社會中技術理性下人的更深層的異化本質。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研究馬克思和馬爾庫塞的異化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彰顯了馬克思理論的時代價值。
1 馬克思與馬爾庫塞關于異化的概念
1.1 馬克思的異化概念
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以經濟事實為出發點,分析工人在勞動中出現的異化現象,揭示了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普遍的生存狀態,指出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及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異化實質上是人的生產活動及其活動產品二者關系的顛倒與矛盾。在這種關系中,人的生產勞動逐漸喪失主觀性、主動性,原本由人所支配的創造物轉而成了奴役、控制、壓迫人的異己力量,阻礙了人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相互對抗的矛盾狀態,即“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此外,馬克思對勞動異化的內容作了四個方面的規定:人與勞動產品相異化、人與勞動本身相異化、人與人的類本質的異化及其人與人關系的異化。
1.2 馬爾庫塞的異化概念
馬爾庫塞在繼承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異化現象并不僅局限于經濟領域,隨著科學技術和大工業的飛速發展,人的異化已經擴張到現實的各個領域之中。在工業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成了社會控制的新形式,在推動社會生產力巨幅增長的同時,技術理性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通過更為隱蔽的意識形態不斷增強對人的奴役與控制,人逐漸淪為被機器所操縱和支配的對象。在馬爾庫塞看來,在當前資本主義條件下,技術理性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形成了極具嚴密的控制體系:在政治上,隨著機器化生產的發展,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工作環境得到改善,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不斷緩解,削弱了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抗能力,逐漸喪失否定性與革命性;在文化上,藝術已經成為社會控制的工具,尤其是高層文化不斷趨向于現實大眾,因為無法達到批判性與超越性的高度;在生活中,科學技術發展帶來了豐盛的物質累積,極大滿足了人們眼前的物質需求,間接性掩埋了階級差別與對立,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同一化。人們在這種技術理性的統治下,批判性和否定性思維不斷被消解,人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得不到發揮,也就成了“單向度的人”。
2 馬克思與馬爾庫塞異化思想的聯系
2.1 批判資本主義制度
在馬克思和馬爾庫塞的異化思想中,揭露與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實質是核心內容。馬克思在《手稿》中將異化勞動作為披露資本主義制度不合理的關鍵點,通過考察當前國民經濟事實來研究當前社會現實狀況,分析了在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的關系,確定了異化勞動的四種形式。馬克思指出工人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勞動困境,工人創造的財富并不屬于自己,“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困。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家無償占有了勞動產品,對勞動者進行了深層的剝削與壓迫,勞動原本應是具體、現實的感性活動,也轉而成了折磨工人肉體與摧殘工人精神的手段。
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中也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尖銳猛烈的批判。他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揭示了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已經成為一個極權主義社會。他主張剝除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自由外衣,指出這種技術進步下的自由是虛偽的,只是用來加強對人的控制,維護現有體制,即發達工業社會是一個“舒舒服服的不自由社會”。但是馬爾庫塞對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更多的是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批判以及對科學技術本身的批判,沒有進行經濟、階級層面上的分析,因而批判是不徹底的。
2.2 關注人的生存發展
馬克思在《手稿》中重視人的現實生存,特別是深受資本家剝削的工人們的生存狀況。隨著異化勞動的加深,工人的境況越加悲慘,“人(工人)只有在運用自己的動物機能一一吃、喝、性行為,至多還有居住、修飾等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是自由活動,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卻覺得自己不過是動物”。當工人意識到他們的勞動無法取得相應報酬,勞動成果也并不屬于自己時,便不會再自由、主動地進行勞動。然而為了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他們不得不成為資本家和生產資料的奴隸,不斷被壓榨剩余價值。在這種關系下,工人在勞動中只能感受到壓迫與禁錮,進而自我否定與懷疑,感受不到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存在,失去了勞動的真正意義。如何能夠真正解決這種境遇,馬克思提出必須消滅私有制,揚棄異化,才能使人真正自由、自主地發揮創造性,真正占有自己的本質,實現人性的解放。
馬爾庫塞同樣關注人在發達工業社會中的備受壓抑的生存狀態,主張人性復歸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彰顯人本主義精神。在馬爾庫塞看來,隨著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人們所從事的勞動日漸單一、重復,如同生產機器的零件,逐漸成了勞動的工具。在科技理性的支配與控制下,人的精神世界變得貧瘠、荒蕪,壓抑了本性,喪失了自由。在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是實現人的價值手段,但不是最終目的,馬爾庫塞通過對技術理性的批判,主張將人們從社會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重視人的真實需要與價值實現,喚醒人的批判與否定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