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陳鑫
中圖分類號:G812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49-01
摘 ?要 ?健康中國戰略持續推進過程中體育休閑產業的作用與價值日益凸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實施近五年來,在深化體育改革和發展群眾體育方面均有卓越貢獻,逐漸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點。體育休閑產業充分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和身心愉悅的現實追求,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當下,人們對于健康、精神、文化的多元追求進一步顯現。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將為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注入強勁動力,進而實現居民生活質量、體質水平及經濟轉型升級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 ?體育休閑產業 ?健康中國 ?體育產業
一、引言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了更加優質的生活條件。“健康中國”戰略彰顯黨和國家對人民健康的重視。體育產業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進程中發揮了多重作用并迎來寶貴發展機遇,明晰體育產業發展新方向才能夠有效提升體育產業發展質量,為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產業支撐。
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新方向剖析
人們在實現了吃飽穿暖的基本訴求后開始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健康成為眾多國人的新目標。體育運動在滿足人們強身健體要求的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愉悅身心、休閑娛樂、社會交往等等契機,這也使得體育產業在社會高速發展的當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體育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會向多元化、創新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體育運動參與人數的增加不僅僅使得傳統的籃球、羽毛球、足球等體育運動吸引了眾多參與者、觀賞者和消費者,同時也使得高爾夫、棒球、冰球等小眾運動也吸引了一大批擁躉。人們愿意為自己喜愛的運動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財力,這在實現參與者個體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有效推動了體育經濟和體育消費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商家、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開始將目光投向各種體育產業,體育消費和體育廣告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體育產業因此成為全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同發展,開拓了體育產業廣闊的未來空間[1]。
在“健康中國”持續推進的當下,國家在政策、經濟、宣傳等領域給予了體育產業有效支持。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構成部分,體育產業不僅僅承擔了經濟使命,更承擔了文化、政治、社會責任。隨著大眾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同步增長,更加便捷的交通、更加現代的體育場館、更加專業的運動指導、更加多元的運動氛圍也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運動訴求。與此同時,體育產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體育產業在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的同時帶動了包括體育設備、運動器材、賽事轉播、體育服務等在內的多個產業發展。
三、體育產業發展新方向的踐行策略
(一)線上線下渠道有效融合
體育休閑活動的宣傳與推廣是吸引公眾參與休閑體育的有效方式。傳統的產業推廣和宣傳主要借助網站和宣傳欄等途徑實現。但由政府到居民的單向推廣缺少有效的互動。為此,要依托“互聯網+”開發小程序和微信社區平臺實現傳統途徑的全面拓展,如深圳鹽田區開發的“鹽田體育通”借助微信平臺為廣大居民提供場館預定、活動報名、產業發展建議等服務。注冊用戶可以利用微信“約戰”各種運動的同好,同時還可以預約公共體育設施或商業體育服務。線上與線下平臺的貫通為大眾提供了獲取文體服務的最佳途徑,同時也增加了政府、社會力量及廣大市民的交流,從而確保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能夠準確契合居民需求[2]。
(二)社會產業服務全面整合
工作忙、無場地、缺指導是現代人較少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為此,政府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公益文體機構的發展,另一方面則要大力發展體育產業,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其中。例如,政府可以委托專業機構展開公益性體育技能培訓,在寒暑假針對青少年展開涵蓋眾多體育項目的培訓活動;在早晚針對上班族展開社區體育指導服務;在白天閑時面向社區老人組織多樣化體育休閑活動等等[3]。社會力量是體育產業發展興盛的重要驅動力,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體育傳統和體育文化發展適合當地的體育產業,或是積極引入大型國內外體育賽事,將群眾文體活動與高端賽事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文體產業的全面融合。同時開拓體育產業與旅游、科技、教育的融合,以及強化體育休閑產業和經濟社會的協同發展。
(三)體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結構尚不完善,我國應該繼續鞏固在群眾中間具有堅實基礎的傳統產業,保持核心產業的發展優勢,開發體育競賽表演,加大在職業體育和競技體育中的投入,不斷吸引關注和投資。相關部門應注重深度剖析大眾參與體育休閑活動的內在驅動因素和主要心理,并借助健康中國戰略優勢吸引大眾對體育休閑產業的關注。同時借助管理制度和政策的規范引領行業的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民眾需求,并為民眾提供更加合適的服務。通過產業結構優化推動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全民健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華莉,李曉亮,孔艷君,等.冬奧會背景下承德市冰上體育休閑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營銷界,2020(47):51-52.
[2]王會宗,李晉君,曾暉.近20年來中國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研究進展分析——基于不同地域層次的視角[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0,36(05):1-6.
[3]郭鐵華.基于體育強國建設的我國體育休閑產業政策研究[J].市場周刊,2020(0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