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麗比努爾·買買提
摘要:少數民族地區的電視臺工作與其他地方電視臺最大區別在于,會有一個新聞翻譯職位,這是為了更好向少數民族傳播新聞內容,將新聞內容翻譯成少數民族能看懂的內容,所以翻譯過程需要嚴謹和準確。因此,本文對少數民族地區電視新聞寫作和翻譯工作進行系統洗的分析,希望可以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翻譯工作。
關鍵詞:少數民族;電視新聞;翻譯工作
引言: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語言。語言對于一個民族來說,不僅僅是交流工具,同時也是包含了民族文化,所以在電視上使用民族語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報道新聞時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避免出現歧義、用詞不當等錯誤,語言之間會存在一些差異,從事新聞翻譯的工作人員要精通官方通用語言和當地的少數民族語言,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新聞翻譯工作。
一、少數民族新聞翻譯的工作的價值
電視新聞是培育綜合社會文化和宣傳國家政策的,它在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對精神起建設作用。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過程中,在加強電視新聞作品的翻譯,這是幫助更多少數民族熟悉國家主流文化,加強與少數民族文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國家需要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翻譯,幫助少數民族了解國家大事。同時,使用這種類型的翻譯傳遞重大國際新聞事件,幫助少數民族的人們開闊了視野,加強了區域內的信息流通。使用電視新聞翻譯工作,可以有效加強少數民族與祖國的團結。電視新聞工作可以通過翻譯傳達國家的相關政策,政策是減少各族兄弟姐妹之間的距離,翻譯工作好壞也決定了少數民族的認識局勢,新聞可以明確傳達國家政策和社會活動以及國家事件、它不僅可以促進政府治理,而且可以間接帶動國家的發展。
二、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寫作和翻譯現狀
(一)少數民族地區電視新聞寫作和翻譯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我國有通用的官方語言,以普通話作為全國通用的官方語言,同樣也是新聞報道中也會使用普通話,但想將國家政策和方針傳遞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只用漢語是不符合現實情況,畢竟在我國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比較偏遠的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同胞依然使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系統。因此,為了更好地將政策傳遞全國的每一角落,讓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也能清楚了解,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工作者需要將普通話的新聞報道翻譯成少數民族的語言,然后在進行報道。由于增加了翻譯過程,在翻譯法過程中的翻譯工作的水平就決定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有效性。現階段在少數民族地區,為了讓新聞翻譯工作順利進行下去,學好普通話是基礎,以普通話為工作基礎,但是,卻忽略對少數民族語言的研究,兩種語言之間翻譯工作的重要性不足。一些員工節省時間甚至對相關內容的直接解釋,導致翻譯過程中出現嚴重錯誤,出現用詞不準確、表意不明,造成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在獲取相關資料時,會被錯誤的信息誤導,極大影響新聞的真實性以及國家政策的推廣。
(二) 相關部門重視不夠,缺少相關專業教育
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翻譯人員在翻譯中出現錯誤時,相關部門沒有在第一時間采取措施,也沒有及時地糾正和管理,也沒有出臺相應的標準來應對這樣的問題,就導致翻譯錯誤經常發生。另外,在少數民族地區推廣普通話教育,是對推動民族融合的一項政策。
(三) 對一些新的詞匯缺乏系統性翻譯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新的詞匯,新的短語繼續出現,尤其是在互聯網普及之后,一些網絡用語和外來詞的使用,給少數民族語言的翻譯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對于這些新詞匯沒有形成有效的翻譯規范和標準,由此在翻譯過程中會產生多種翻譯意思,這會給我國政策新聞的傳遞帶來極大的麻煩。隨著我國各項政策的制定,一些新術語以及術語的定義并開始成為常用語,例如“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工業化”等詞匯。但由于地域差異和個人理解,這些新的詞匯被翻譯出來了,很容易出現偏差,從而導致政策的傳播效果差。
三、隨著電視新聞的寫作翻譯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 電視新聞寫作與翻譯要規范
在我國的西藏自治區,尤其是藏南部的許多地方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某些民族的人口比例甚至可以達到95%以上,在這些領域,除了學過中文的學生,絕大多數的居民聽不見普通話。因此,這些地區的收看電視新聞節目是先將漢語的新聞稿件翻譯成藏語,然后進行藏語的播報。在任何一種語言中都會有描述不到的事務,因為語言是將自己看到的東西說出來,那些沒有見到過的就無法用語言描述,例如“神舟飛船”、“同志”、“朋友”、“石油”等詞匯。藏語中沒有與之對應的詞匯,如果是直接翻譯,那新聞的價值就會降低,所以翻譯要規范、讓少數民族的居民知道新聞傳達的核心是什么,對那些生硬的詞匯可以替換[1]。
(二) 新型的詞匯缺乏統一規范和標準
首先,隨著全球化不斷加快,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日漸頻繁和密切,有些外語難免會進入我們語言系統甚至成為一種通用的語言表達方式,這些詞基本歸類為中文表達,但轉化為少數民族語言,卻無法做到合理準確的翻譯,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誤解。其實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上會出現一些新的東西、新詞組和一些專有名詞。此外,伴隨國家和地區政策制定和實施,也會出現政策性詞組,如“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對于少數民族語言而言,需要對這些新生的詞匯進行合理準確恰如其分的翻譯,如果翻譯有誤或不準確,它直接影響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有效性。因此,電視新聞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應注意對不熟悉的常用詞,要及時了解和運用,準確正確翻譯和傳達每個單詞的含義,即保證翻譯的質量和水平。
少數民族地區的電視新聞翻譯工作中,在將漢語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的環節很重要,但實際情況是相關電視新聞部門是否缺乏專業知識的人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翻譯水平不高無法對新詞匯,進行很難正確翻譯,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翻譯,會導致不準確的新聞報道。所以對于這些新興的詞匯必須由國家或政府當局安排組織實施統一標準,制定翻譯標準原則上,甚至可以直接進行統一翻譯,直接將其翻譯成各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統一發布,可以有效提高新聞的準確性[2]。
(三)避免使用方言
在當今高度發達的通信環境中,隨著網絡的發展和傳播,各種自媒體的出現,進一步擠壓電視新聞報道的市場,使得電視臺做出改變,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一些電視新聞報道開始方言了,這樣報道形式受到人民的喜歡各地方言都開始在新聞播報中出現,這種播報方式在受眾中收獲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會給少數民族地區的電視新聞報道的翻譯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因為某些地方方言或方言中特有的詞,在少數民族地區翻譯難度成倍增長,而且,翻譯人員無法理解它的含義,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深層意義是多層次的,例如,四川方言的“錘子”和上海方言中的“討厭”,這些方言的使用增加了翻譯人員的工作量,也容易出現翻譯錯誤,進而影響新聞的準確性。因此,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電視新聞寫作及翻譯工作中,不要使用方言[3]。
(四) 嚴格開發完整的翻譯系統管理
少數民族地區的電視新聞寫作以及翻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都集中在翻譯階段,將漢語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的過程中會有遇到很多問題,沒有統一的翻譯標準,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使翻譯工作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必須成立完善的翻譯和管理體系,各方面都完美規范制度,建立統一標準,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規范化改善相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翻譯工作透明度,減少不必要錯誤,提高翻譯水平和質量。另外,在翻譯和寫作時,要使用最基本的原則,要貼近人員的生活,
對于少數民族,一定要準確傳達政府政策和指導方針的,同時及時保留少數民族群眾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所以,翻譯人員需要到少數民族地區生活,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結論:綜上所述,新聞寫作和翻譯工作是針對少數民族的地方電視新聞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直接影響翻譯質量直接影響,新聞報道的質量以及內容時效性。因此,翻譯工作需要更加重視,通過完善的翻譯和管理系統和使用科學合理的翻譯技術,避免錯誤風險并不斷改進相關人員員工翻譯水平,保障電視新聞制作質量。從而提高國家政策的落實效果。
參考文獻:
[1]克里木江·奧布力哈斯木.少數民族地區電視新聞寫作和翻譯工作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9(22):183-184.
[2]華貢才讓.少數民族地區電視新聞寫作和翻譯工作[J].傳播力研究,2019,3(10):88.
[3]庫爾曼別克·吾斯曼.少數民族地區電視新聞寫作和翻譯工作[J].電視指南,2018(10):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