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 馮俊 郭維倉 姚維菊
(六安市人民醫院,安徽 六安 237000)
冠心病可在進食過多、情緒過激或劇烈運動狀態下,于胸骨后或左前胸出現壓榨感或燒灼感疼痛,若不及時緩解,可發展為心肌梗死,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冠心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可伴隨多種并發癥,糖尿病即為其中較為多發且嚴重的一項。糖尿病對人類健康威脅較大,多因大血管損傷導致患者死亡〔1~3〕。相比于單純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疾病發展速度更快,致死致殘率更高。如此一來,必須盡早確診此病,以及時處理,改善預后。冠心病和糖尿病以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為發病基礎。高敏C反應蛋白(hs-CRP)診斷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指標,與CRP標準檢測相比,hs-CRP可測得低濃度指標水平,敏感性強〔4〕。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分布寬度和平均血小板體積是判定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標,既可對患者凝血功能予以判定,也可用來調控凝血功能〔5〕。該指標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的報道相對少見,在后者診斷中的價值尚不明確。本研究旨在分析血小板參數聯合hs-CRP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臨床診斷中的作用。
1.1研究對象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診于六安市人民醫院的冠心病患者80例設為觀察組。診斷標準:觀察組經《心血管病診療指南解讀(第3版)》〔6〕中相關標準判定為冠心病。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和體征表現與冠心病診斷標準一致;②患者了解研究詳情,主動參與。排除標準:①實質性臟器功能異于常人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風濕性疾病和甲狀腺病變者;④現處哺乳或妊娠階段的女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男27例,男23例,年齡42~85歲,平均(62.76±3.72)歲,冠心病病程2~15年,平均(7.81±1.56)年,糖尿病病程6~35個月,平均(21.48±5.16)個月,單支病變20例,非單支病變30例;另30例患者不合并糖尿病,男女均為15例,年齡為40~84歲,平均(62.81±3.65)歲,冠心病病程3~10年,平均(7.86±1.48)年。另設同期前來六安市人民醫院進行體格檢查且心功能正常者80例為健康對照組,男女各40例,年齡42~84歲,平均(61.72±3.58)歲。3組性別、年齡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冠心病患者病程無明顯差異(P>0.05)。
1.2hs-CRP檢測 3組入院次日晨起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3~5 ml,置于真空生化管,使用醫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的速度進行10 min的處理,離心半徑為10 cm,取上層清液為待測標本,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廠家:美國BECKMAN公司,型號:BECKMAN COULTER AU5800),試劑為科華生物公司生產的hs-CRP測定試劑盒,測定方法為免疫比濁法。
1.3血小板參數檢測 抽取患者空腹狀態下外周靜脈血2 ml,置于真空EDTA抗凝管,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生產廠家;日本Sysmex公司,型號:XE-2100)及其配套試劑進行兩組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分布寬度、平均血小板體積水平的檢測。
1.4療效評價 分別對照健康對照組和觀察組、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和不同病變支數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參數和hs-CRP水平:(1)比較健康對照組和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分布寬度、平均血小板體積和hs-CRP水平;(2)對比冠心病伴糖尿病和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分布寬度、平均血小板體積和hs-CRP水平;(3)進行單支病變組和非單支病變組患者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分布寬度、平均血小板體積和hs-CRP的比較。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
2.1兩組血小板參數和hs-CRP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小板計數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血小板分布寬度、平均血小板體積和hs-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01),見表1。
2.2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參數和hs-CRP水平比較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組血小板計數明顯低于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組,血小板分布寬度、平均血小板體積和hs-CRP明顯高于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組(均P<0.001),見表1。
2.3不同病變支數患者血小板參數和hs-CRP水平比較 非單支病變組血小板計數明顯低于單支病變組,血小板分布寬度、平均血小板體積和hs-CRP明顯高于單支病變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及各亞組血小板參數和hs-CRP水平比較
不同于單純冠心病患者,若同時伴隨糖尿病,可增加患者出現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高脂血癥的風險,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7〕。為此必須重視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診斷,以降低此類病變發生風險,進而采取對癥治療措施,改善預后。研究發現,冠心病和糖尿病病理基礎存在一致性,均為炎癥反應所影響〔8〕。hs-CRP經肝臟合成,屬于急性相蛋白,組織損傷或微生物(病原菌)入侵等炎癥刺激產生后,由肝細胞分泌至血液,發病數小時后即可迅速上升,通過被用來診斷心血管疾病,新生兒細菌感染性病變,也可用來指導腎移植效果〔9〕。對冠心病患者來講,它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與破裂等環節中有著重要的診斷價值,加強該指標檢測,可用來判斷斑塊易損程度。除此之外,動脈粥樣硬化出現初期,可在血管內皮細胞上發現hs-CRP,進而損傷內皮細胞,促進疾病發展進程的加快,其途徑包括〔10,11〕:(1)對內皮細胞中一氧化氮的表達與釋放有明顯的干擾作用;(2)對補體系統予以激活,使得血管內皮細胞膜受損;(3)刺激細胞炎性因子釋放,影響內皮細胞功能的發揮,進而激活凝血系統。動脈粥樣硬化發展進程中,hs-CRP、泡沫細胞和補體復合物等物質于動脈壁內沉積,結合脂蛋白后,利于發揮補體系統功能。使得炎性細胞因子和氧自由基被大量釋放,損傷血管內膜,引發血管痙攣,增加斑塊脫落風險,嚴重時可導致管腔狹窄甚至是閉塞。血栓形成是冠心病患者發生發展的重要環節,也與血小板密切相關。血小板由巨核細胞產生,可維持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正常情況下,其水平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冠心病發生后,血小板聚集可使得相關復合物形成,引發血栓,使得損傷程度加重,進一步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發展進程;此外,趨化因子CCL5和趨化因子CXCL4等炎癥因子的釋放,也使得血小板聚集速度加快〔12〕。與普通冠心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者往往存在血管內皮細胞病理改變,導致患者血小板糖激化,降低其變形能力,也會對其結構造成破壞。除此之外,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時,普遍存在脂質代謝異常,增加血液黏稠度,導致血流速度下降,使得血小板聚集并附著于血管壁,降低血小板數量,激活骨髓造血系統,釋放出大量骨髓巨核細胞,導致平均血小板體積增加,進而大量釋放5-羥色胺和血栓素,提高凝血功能,加快血栓發展進程。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可隨血小板體積增加而增大,血小板數量越少,二者水平越高〔13,14〕。本研究結果表明hs-CRP和血細胞參數可準確反映冠心病和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對單純冠心病和冠心合并糖尿病診斷價值明顯。本文表明對hs-CRP和血小板參數進行檢測,可用來判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疾病嚴重程度。
綜上,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和血小板參數異于常人,患者病情越嚴重,患者血小板計數越低,血小板分布寬度、平均血小板體積和hs-CRP水平越高,應加強上述指標檢測,以盡早發展異常情況,盡早處理,改善預后。本次研究樣本數量不足,時間短,未能將所有血小板參數納入研究范圍,存在局限性,信效度不足,應在今后研究中納入更多樣本,以獲得更為科學規范的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