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軍 唐龍 王紅 石榮書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介入病房,貴州 遵義 563003)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臨床血管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我國老年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病率達10%以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包括藥物、手術及介入治療等,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介入治療的經驗積累,介入治療方法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治療后復發一直是影響患者療效的焦點問題,也是醫學者面臨的巨大挑戰〔3~5〕。研究顯示〔6~8〕,血清中的某些脂肪因子與下肢血管病變有密切關系,但至今關于此類的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通過檢測血清瘦素、脂肪素(Apelin)、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Vaspin)水平,探討其對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風險的預測價值,為臨床預防介入治療后復發提供新的指標和依據。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進行介入治療的80例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介入治療2年后患者下肢彩超或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CTA)復查結果,分為復發組32例和未復發組48例。復發定義為:接受治療的靶血管又出現大于50%的狹窄或阻塞。收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吸煙、泛大西洋學會聯盟(TASC)分型、糖尿病、高血壓、CHA2DS2-VASc 評分、血清瘦素、Apelin及Vaspin水平等指標。CHA2DS2-VASc 評分總分為9分,綜合了患者年齡、性別、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疾病等因素〔9〕。本研究經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診斷參照《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治療指南》〔10〕中的相關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②患者年齡在65~80歲;③配合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②伴有惡性腫瘤者;③精神病患者。
1.3方法 血清瘦素、Apelin、Vaspin水平的測定:分別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各5 ml,于離心管內以轉速為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血清瘦素、Apelin、Vaspin水平進行測定。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書由專業人員執行,ELISA試劑盒來自于上海邦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χ2檢驗;并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價血清瘦素、Apelin、Vaspin水平及三者聯合對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風險的預測價值;利用Logistic回歸分析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危險因素。
2.1兩組臨床資料對比 兩組性別、年齡、吸煙、TASC分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糖尿病、高血壓、CHA2DS2-VASc評分、血清瘦素、Apelin及Vaspin水平等指標均具有明顯差異(P<0.05),且復發組患者血清瘦素、Apelin及Vaspin水平均明顯高于未復發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對比
2.2CHA2DS2-VASc評分、血清瘦素、Apelin、Vaspin水平及后三者聯合預測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價值評估 經ROC曲線分析可得:CHA2DS2-VASc評分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697(95%CI:0.583~0.811),截斷值是4.399分,此時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50.0%,65.6%;血清瘦素、Apelin、Vaspin水平的AUC分別為 0.749(95%CI:0.619~0.878)、0.777(95%CI:0.672~0.883)、0.700(95%CI:0.583~0.817),截斷值分別是1.815 g/L、51.577 g/L、0.471 ng/ml,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65.6%,87.5%;71.9%,70.8%;71.9%,68.7%;血清瘦素、Apelin、Vaspin三者聯合預測的AUC為 0.828(95%CI:0.733~0.923),靈敏度和特異性為71.9%,81.2%。見圖1。

圖1 CHA2DS2-VASc評分、血清瘦素、Apelin及Vaspin水平預測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ROC曲線
2.3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危險因素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以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為因變量(0=否,1=是),糖尿病、高血壓、CHA2DS2-VASc 評分、血清瘦素、Apelin及Vaspin水平為自變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糖尿病、高血壓、血清Apelin及Vaspin水平均是影響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危險因素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由于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造成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導致患者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有研究顯示,因該疾病造成截肢的患者占所有截肢患者的40%~60%,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1,12〕。目前,介入治療(主要包括球囊擴張成形術、支架植入術等)是臨床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案,但其術后復發是面臨的巨大難題。臨床上關于預測患者介入術后復發的研究也有很多。史作磊〔13〕、馬強等〔14〕研究顯示內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及C-反應蛋白(CRP)、血清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受體(sTREM)-1對預測血管再狹窄的發生及判斷預后具有重要價值。
瘦素是一種由脂肪組織分泌的蛋白質類激素,其可參與糖、脂肪及能量代謝的調節,增加能量的消耗,抑制脂肪的合成〔15〕。Apelin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其受胰島素的調控,參與多種生物過程的調節,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癥等疾病有關。Vaspin屬于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Serpin家族成員,是一種脂肪因子,具有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參與糖脂代謝的作用〔16〕。Motawi等〔17〕研究發現,血清Vaspin因子可能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狀動脈狹窄發作中起重要作用,可作為冠狀動脈狹窄診斷的標志物。瘦素的分泌與肥胖有直接關系,且其被認為可以直接和獨立地促進乳腺癌的發生,也可以通過參與雌激素和胰島素的信號傳導途徑對疾病的發生、發展產生影響,而Schmidt等〔18〕綜合探討瘦素在乳腺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桂琦等〔19〕研究了血清中脂肪因子Apelin、Vaspin、瘦素與子宮內膜癌的相關性,結果顯示,Ⅰ型子宮內膜癌患者血清中上述三種脂肪因子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健康組,且血清Apelin、Vaspin、瘦素與疾病的發生有關。
本研究結果提示血清瘦素、Apelin及Vaspin水平均可作為預測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標志物,用于指導患者及時預防和治療,降低復發的風險。同時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糖尿病、高血壓、血清Apelin及Vaspin水平均是影響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危險因素,對這些指標的檢測可為減少患者復發提供臨床依據,以減輕患者的痛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血清瘦素、Apelin及Vaspin水平在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后復發患者血清中水平明顯升高,可作為預測老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治療后復發的標志物,有助于指導患者及時預防和治療,降低復發的風險。但本研究因納入例數偏少可能影響結果,存在一定偏移,為明確提高研究精確性,后期應在大量樣本基礎上進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