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峰
新課改下,教師要根據數學課堂教學的需求,引導學生充分動腦思考,探究還未解決到的新問題。高中數學課程對學生而言,內容枯燥抽象,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快速地融入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對探究的問題要進行較好的情境創設,使之能夠吸引學生,并激發出他們的求知欲望。
一、情境創設的意義
數學教師在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需求,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教師個人的文化底蘊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意在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學環境當中,身在意在數學課堂,這樣才能高效地獲取數學知識。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時,可以依托真實的生活環境,也可以是虛擬的社會環境。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一步步引導、激勵學生進入認知過程,這種認知過程是將情境創設中的認知信息轉變為情感信息,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學習的興趣直接制約著數學學習的效果,教師只有創設出適切的教學情境,才能激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積極反饋。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興趣盎然地探索、激烈地辯論交流,能迅速生成教學成果。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學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增強了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2.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目標的達成
一節課的收獲取決于學生在這節課的參與程度,如果參與度不高,游離于課堂之外,那么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學生在熟悉的、關注度高的數學教學情境中會表現得思維活躍,這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目標的達成。
二、情境創設的原則
創設情境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圍繞教師對課堂的預設,有效地進入學習過程。情境的創設必須有較強的針對性,使學生在所創設的環境中明確所要探究的方向,即情境要“引生入勝”。因此,情境引入要滿足以下要求:
1.明確針對性
按照教學內容將高中數學課堂大致分為概念課、公式定理課、習題課、復習課等類型,故不同的課型中情境創設都必須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讓學生通過情境創設明白此次所要探究的問題應從哪些方面去分析和思考。
2.發揮啟發性
情境的創設應有一定的啟發性。由設置的合理情境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隨之能讓學生提出較為有意義的新問題。
3.具有可操作性
情境的創設必須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由于學校的硬件設備差異,班級編排的方式不一致,因此教學情境的創設要適應教學環境和具體學情。
三、情境創設的方法
高中數學課堂中情境創設的方法并不單一,這需要教師結合每節課所分布知識點的性質選取較為合適的情境創設方法,以此收到較好的效果。
1.利用周圍環境創設情境
利用熟悉的環境創設情境,讓學生有代入感,能夠很快融入其中,并輕松理解新課中的抽象內容。比如,在學習“立體幾何”這一章的內容前,我們可以讓學生觀察教室的整體結構,將教室視為一個長方體并感受里面存在的點、線、面的空間位置關系,教室中的課桌面、書本、門的表面都可以當成“面”,各種管道都可以當成“線”。
2.利用設置問題創設情境
思維的發散總是從思考問題開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有條理地層層設疑、釋疑,以問題推動課堂。整個教學過程只有恰到好處地創設問題情境,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利用數學史料知識創設情境
課標中要求教材編寫時要滲透數學文化,體現人文精神。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我們也可充分利用積累或查閱到的數學史料、數學故事和數學家軼事等豐富的資源,這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承載了傳播數學文化的任務,讓學生體會數學家在為數學發展的歷程當中做出的卓越貢獻,并接受思想上的洗禮。
4.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是目前采用較多的教學手段,數學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主要的應用在于創設動態的數學情境,呈現變化規律、探索性問題的實踐,使抽象的數學問題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情境創設的本質就是營造一種有形的實際環境和無形的精神氛圍,把認知信息轉化為情感信息。數學教師基于課標要求,以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為出發點,根據課堂需要積極地創設教學情境,靈活駕馭課堂,巧妙處理教材,提升了學生在課堂活動的參與度,促進了教學目標和育人目標的實現與升華。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